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什么才是真实义的菩萨?什么才是菩萨的真实所证?在经典佛所认定的真实义菩萨,至少是已经明心见性的菩萨,这样的菩萨名为菩萨摩诃萨,这样的菩萨才是真正进入佛门修行的人,也是内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如果没有证悟的人,他不是真正进入内门修行的菩萨,所以被称为外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既然佛所认定的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的人,那么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另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中的这么说,说菩萨从初发意,也就是说从第一次亲证法界实相开始,经过多劫的六度万行,最后终于可以坐道场成就佛道,这个过程中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为什么菩萨可以这样做呢?因为菩萨从亲证法界实相以后,常常发受生愿,即使有能力亲证解脱果,也发愿生生世世再回入这个世间,以真正的佛法来利乐有情。所以,这些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这样的一个三贤位的修行当中,终于能够达到初地,在地上,过初地以后,地地增上的修学,则是在同修会的增上班当中,由平实导师所亲自传授;也就是説,正觉讲堂所传授的佛陀的教法,从一位初发心的一位初级的学佛人,教导他们什么是佛法,如何实证佛法,使得初信位的菩萨有机会渐次地具足十信位,信位满足之后,进入初住位,修习大乘菩萨所应该修习的六度万行,满足到了第六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觉同修会悟后起修增上班课程-开演瑜伽师地论平实导师不仅完全承继玄奘大师所弘传三转法轮「真唯识量」,定期开讲详述「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并以释迦牟尼佛所传授之三乘佛法為依归,教授大乘佛菩提道与二乘解脱道之实证,夜以继日為法忘躯,不為名利、不受供养,出资出力护持正法,不搞个人崇拜,没有架子,并以身作则,实践佛经所示的菩萨六度万行及中国古圣贤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觉同修会所传授的如来,从初发心认识什么是佛法、如何实证,而渐次具足十信位,进入初住位,修习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而断我见、证初果,进而寻找自身本具的如来藏心,证悟明心之后,开始了悟后起修的成佛之道,证明中国佛教文化是可以实证的,也证明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不虚。平实导师以着书、讲经、辨义的方式,为人间续佛慧命、为众生树立正见而努力,尤其针对外道邪淫法及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迴向位到十迴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如梦的现观而十回向位。摘录自《菩萨正行概说》(原标题:地前菩萨的修行内容)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教之危机》页49证严法师常谓徒众:行种种世间善事即是修行六度万行、即是菩萨行,推行环境保护工作即是佛法修行;初不曾言菩萨法行根本所在之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应如何修证,不以佛法二主要道而利众生。时日既久,辄令众生误以为教善即是佛教,误认为「行诸世间善事即是佛法之正修、即是行菩萨道」,是故慈济功德会已经成为世俗化以后「行世间善之表相佛教」,与佛教修行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戒、忍辱等三属福德资粮所摄,般若属智慧资粮所摄,精进则划归福慧二种资粮所摄;因为福慧二足是成佛绝对的具足要件,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故摄属精进度;同理,禅定之证得亦须长远时间方能成就。学人于事相上当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累积许多的福德资粮,当修证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凡夫菩萨初学佛法,从十信位开始专修信心,一旦进入初住位就开始广修六度万行。可是六度万行都以布施为基础,布施行若不成就,持戒行就不能成就。布施行不能成就,就会有贪,有贪就不能成就戒行。布施行不能成就,瞋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后,才能生起慈忍、悲忍,戒才有办法持好。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既然是还没有见道的人所应当修习的五法,当然是外门修习这五种法门啊!换句话说:在见道之前,凡夫菩萨们都得先从外门来广修六度万行。有哪五门可以修得信分呢?这五门就是施门、戒门、忍门、精进门以及止观门。可是这里的忍门并不是只有众生忍的忍辱法,而是比较广义的忍,包括“于一切闻所未闻之深妙法,闻已能忍”,所以不是一般所讲的忍辱行。外门六度万行讲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于一个明心的人来说,因为找到了如来藏的缘故,他就等于迈入佛菩提道的大门,也就是说他已经入门了,所以他以后所修的六度万行都叫作内门修六度。那么如果没有证得菩提,他所修的六度万行全部都是属于外门修六度,因为他还在门外的缘故。(原标题:戒如栏杆护你不堕悬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善生菩萨在这里为大众请法,向佛陀询问菩萨六度的修行正因,即是询问佛陀,大众在因地从凡夫众生开始,要以何种因修行才能成为菩萨摩诃萨,广修六度万行?这是一切发心修学佛菩提道的大乘佛法修行人在修行路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世间一切不离因果,修行亦是如此,楞严经中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没有找对正因,不能在正确的因上下功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时候则弄一些让众生难过的境界、恐怖的境界,使人心中害怕而无法参禅,这就是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有少数人在不了义法、在表相佛法上修学菩萨外门六度万行,一直都没事;可是一遇到究竟了义的法,想要去修行时,世间事忽然就多起来了:又是这件事、又是那件事,没完没了;只要到了上课或共修的时间,就有许多事让他没办法来。我也曾跟诸位讲过,说我这一世破参前,往世被 | 三摩地 2018-07-23 |
|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 三摩地 2018-07-23 |
|
更因为说,他在证悟之前就已经有生生世世修学六度万行的基础,所以假如有前来求教的这些众生,他于修学佛菩提道、解脱道的因缘都还不是成熟的话,他照样也可以教导这些众生人天善法;而且他会在教导众生人天善法的同时,为这些众生种入大乘法的菩提种。所以你看,佛才会说:「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他以后所修的六度万行都叫作内门修六度,那么如果没有证得菩提,他所修的六度万行全部都是属于外门修六度,因为他还在门外的缘故。再来说速证菩提。前面已经讲,菩萨戒是修行的根本,是菩萨修行的根本,那么没有说不持清净戒就能够证得见道与修道的功德。见道就是证佛菩提,那么在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要受戒才能证果;那么佛菩提道同样的一定要受菩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