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便认胸中六尘缘影。谓乐土在内。不求生彼。此六缘影。皆属前尘。本无自体。前尘若无。此心即灭。云何有土在此内邪。或谓悟道便为佛土在心。既见性。岂有反执缘影之理。世无此见。最下劣矣。汝欲悟真实本心者。当观所认六尘缘影之心。本在汝胸。胸住于身。身居国土。及一切净秽刹海。悉在虚空。虚空无际。十界依正。一切在中。此空虽大。我不动真实本心。非大极大。彼空在我真心 三摩地

2018-07-20

我很高兴地入小参室,顶礼主三和尚一拜,导师亲切地教我坐下,我双盘恭敬地坐好,双手合掌恭敬的呈出,并且把如来藏和七转识六尘之间的关系说得清楚,导师非常高兴地印证了我,并且要我承认自己已经是菩萨的事实。这时正好师娘也从山下上来了,我好高兴;我告诉和尚:“您送我这么至高无上的礼物,我也有一样礼物回报,我愿把我身心奉献│将来正觉讲堂有常住时剃度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当我这次禅三进入小参室,导师问我:“很多大师都没有开悟,这么巧?就让你悟到?”我当时答得不好,回家后才想到: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认一个叫“清清楚楚”的儿子,因为长得白白胖胖的、非常的聪明伶俐,点子又特别多,大家一天到晚跟他混在一起,熟悉得不得了,也很认同他,虽然他是个贼(编案:觉知心一直教我们攀缘六尘及定境中的法尘,使得我们 三摩地

2018-07-20

十一点十五分吧!有人引我到候参位子等待,在那里坐了将近二十分钟,终于轮到我了;我以为是进入监香老师的小参室,护三菩萨却指指主三和尚的小参室;心中又喜又惊,高兴可以再跟导师讲话,却也担心所整理的那一点数据不知道会不会被打回票?一进门,导师就亲切的说:“善藏师终于来了,我说怎么还没有消息呢?”顶完礼、坐下来,导师问监香孙老师我是什么题目?&ldq 三摩地

2018-07-20

七转识一个○○○○祂就○○○好好的,七转识想什么祂都知道,那不就是了众生心行了吗?祂自己不在六尘上分别,只是依七转识来运作;能看的是眼识,再加上意识作更详细的分别,末那下命令,如来藏○○○○○○!一下子,前一晚的公案就突然都懂了:首山任看○○○○,嘴咬树枝○○○○○○,以及最后导师手持档案夹当扇子、边走又边微笑的离场等,全都明白了;就连前一晚导师讲 三摩地

2018-07-20

如来藏离见闻觉知,对六尘诸法不分别、不贪著。”导师又问:“‘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我说:“如来藏虽不分别六尘诸法,但是能了知七转识心行。”导师问:“你如何证明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我说:“契经说:‘阿赖耶识乃至成佛,常所宝持。’阿赖耶识是本体,因地时有染污种子,修 三摩地

2018-07-20

”于是回家拜佛时,便细心的观察:这个能知、能觉、能领纳六尘的意识心及处处作主的意根在头部,便□□□□□,先不去管它;而如来藏□□□,那到底什么□□□呢?□□吗?不是,那是□□□□,是□□。那除了这个□□□□□□□的感觉,就没有别的啦!莫非是祂?怀疑之际,便想起导师在书中常提及“如来藏的心行很微细,并且在根尘触相触之处有种子流注让识生起&rdq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次与主三和尚小参时,如实的禀报由陆老师指导后整理的结果;主三和尚听完,开示一个提纲挈领的方法:“如来藏(阿赖耶识)生出六根,后触六尘,即有六入,遂起意识,六识具足如实运作,因而能有一切世出世间法。”此外,主三和尚又举出许多经典证据,并教导如何隐覆密意。主三和尚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渐建立对如来藏体性初步但却有系统的认知与现观。在小参室内, 三摩地

2018-07-20

而今印老主张“如来的世俗解说,释尊时代已经是神我别名”,却不知自身对于如来之理解,正同“世俗的解说”,谓印老所知之如来藏(对六尘)有知、有觉故,然佛说如来藏第八识(对六尘)离见闻觉知故。复次,缘起性空之理若离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则行支缘无明支为因而起,无明支复应别有所缘之支,所缘支复应更有所缘支;是,则应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第八识在六尘上完全不分别,但祂能□□□□□□□□,恒时□□运作,所以说祂“恒而不审”。而妄心却是刹那刹那分别、刹那刹那作主。再将第八识的体性一一审查,觉得没错。此时心中大致确定找到真心了,但不知是否完整?是否这样的见解能达到被印证明心的标准?所以还是不敢怠慢,每天照样用功;可是奇怪?疑情不见了,拜佛时无法起疑情参究了。与张老师小 三摩地

2018-07-20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 三摩地

2018-07-20

你现在应当明白,诸佛因为看到--一切众生处于迷惑之中,妄认五蕴假合而成的色身为自我,而把色身之外的六尘境界执为外在的实有,由此而产生好生恶死的取舍心,并在这种分别心中念念迁流,却不明白这一切,五蕴色身也好,外在的尘境也好,生死之相也好,苦乐之受也好,都是唯心所现,如梦如幻。他们终日向外驰求,徒劳地在生死中轮回,反而把常乐我净的涅槃看作是苦--诸佛因为愍 admin

2018-07-20

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智隍禅师闻言,于是南下曹溪,礼请六祖为他解决心中的疑团。六祖问:“仁者何来?”智隍禅师于是把他与玄策禅师相遇的因缘详细地告诉了六祖。六祖对智隍禅师不远千里前来求法,心生悯念,于是开示道:“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 三摩地

2018-07-20

三、四两句说明,吾人之心,随六根外驰六尘,生出种种妄想烦恼,将我们的自性清净本心障住,使我们本具的智慧之光无以显现。吾人若能一念做到无分别、不执着,则我们的智慧之心当即朗然现前,无有纤毫阻隔。五、六两句说明,修行用功的要点是要作平等不二观,将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真如与诸法、入世与出世、生活与修行,融为一体,切忌取一舍一。所谓“不求真,不断 三摩地

2018-07-20

真骨金刚体可夸,六尘一拂求无遮。廊落世界空为体,体上无为真到家。”首山和尚阅偈后,想进一步勘验他,便请他吃茶。首山和尚问道:“这三颂是汝作来邪?”智嵩禅师道:“是。”首山和尚道:“或有人教汝现三十二相时如何?”智嵩禅师道:“某甲不是野狐精。”首山和尚道:“惜取眉毛。”智嵩禅师道:“和尚落了 三摩地

2018-07-20

后来有一天,慧远禅师独自在室中,偶然听见窗外有一位僧人独行独语道:“假四大以为盖覆,缘六尘而生心。忽遇六尘顿消,唤什么作心?”慧远禅师忽然有省。于是便起身告诉首座和尚,首座和尚遂予印可。又上方丈寮告诉徽禅师,徽禅师亦给予印可。第二天,慧远禅师便告别徽禅师,辞行前往他方参学。大众都劝他留下,慧远禅师坚决不肯,他说:“吾师以为可,可我终 三摩地

2018-07-20

法忠禅师以此为话题,告诫们,修行的最关键处,就是要透得过声色,于六根六尘中,作得主,“切忌两眼睛,被他灯火换。”那么,怎样才能作得主呢?“千种言,万般说,只要教君自家歇”,说一千道一万,只在一个“歇”字,也就是放下。果能放下,“一任大地虚空,七凹八凸,于我又有何碍哉 (原标题:278黄龙法忠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楞严经》中讲七处征心,实际上,六根六尘,无一处不可以入道。关键是,学人的见地是否到位,功夫是否到位。若到位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无不可成为发机开悟的因缘。那么,如何才算见地到位呢?还是让我们来重新温习一下自回禅师的一则上堂法语吧:“参禅学道,大似井底叫渴相似,殊不知塞耳塞眼,回避不及。且如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动转施为,是甚么人使作?眼见耳 三摩地

2018-07-20

宗门中也用穿耳客指代能当下透过声色等六尘、悟见本性的伶俐衲僧。与穿耳客相对的就是刻舟人,指代离开本分、逐色寻志、全然不知反照的痴迷外走汉。]法林禅师圆寂于大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4)。临终前,法林禅师曾集众,讲述了自己平生行脚之事,并告诫大众道:“佛法下衰,无甚于今。宜各努力!”说完,便索笔书偈云:“七十二年,虚空钉橛。末后一句,不说 三摩地

2018-07-20

意谓清净法身,无形无相,为万物之本,非六根六尘六大之所能收摄。此话头既出,宗门中多有人提唱。如,圆悟克勤禅师曾上堂举——有僧问云门祖师:“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祖师道:“六不收”。圆悟禅师举完后,但提倡道:“只道得一半。若问道林,只对他道,一不立。”并作颂云:“一不立,六不收,突然那更有踪由。无限青山留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