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华严经),祂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具足万德,众生本具,是众生真正常乐我净的无我之“我”、法身,祂执藏万法种子,因应众生别业共业而随缘直接、间接、辗转出生现起五阴十八界,自身却恒而不审,不对六尘万法起念,然又有着六尘外广大无边的了别性、功能性,亦即《维摩诘所说经》中所言“&helli | admin 2023-11-28 |
|
掌心里的大殿、钟楼、鼓楼、斋堂、纪念碑及玄文中心,就像被呵护掬捧着的六种菩萨璎珞,加上从指缝中潺潺流过的、如琉璃般的滞洪池水,这里真象是天生拥有着七宝庄严,再加上大殿后方的高地做为屏障,那真可说是: 后背有靠左右有抱堂前有照(开阔的明堂)照中有泡(活水) 所有绝佳好风水的地理元素都具备了!虽然六尘外相不足凭恃,但是说到菩萨法,在红尘中若能转 | admin 2022-07-06 |
|
可是这个染污,却是由你这个七识心去熏习而来的,所熏习的染污性也只是和七识心王才能相应,会使七识心王的体性转变为更清净或是更污秽;而阿赖耶识虽然一直在配合着你,但祂从来不熏习这些染污法,因为祂一向都是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祂一向都是离思量性的,也就是说祂从来都不贪染、都不作主;所以你熏习染污法以后,那些染污相应的习气也就变成了种子,由阿赖耶识所收藏;阿 | admin 2020-02-21 |
|
这个第八识拥有的见分功能,不是指真如的行相,所以眼见佛性时是看见第八识直接出生的见分,不是明心而证得真如;阿赖耶识的见分(佛性)外于六尘而运作,而于六尘境上显现出来,这并不是前七识在六尘中的见闻觉知性,而是能了知种种六尘外诸法的见分功能。世尊在《楞严经》中说如来藏有融通妄想的功能,在《维摩诘经》中也说如来藏有了众生心行的功能;由此可知,如来藏心体当 | admin 2020-02-18 |
|
这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了别性—识性—是在六尘外的万法中主动运作的,但都不是对六尘中的万法而作了别,所以说祂的识性极为微细、难以了知及实证,但祂并非全无识别性。而祂对六尘苦乐舍受都不识别,也都不相应,所以不会对六尘中的苦乐境界有所取舍;所以祂不会在这上面作任何取舍,因此就不在果报上面作主。当祂收藏的某些善恶业种子出现的因缘成熟时,祂就会主动 | admin 2019-06-19 |
|
当你一旦明心证悟了,能现前领受第八识这种本有的六尘外的觉知性;知道这就是本觉时,你就是刚刚觉悟的人,名为始觉位的菩萨。始觉佛菩提道,又叫作“般若正观现在前”,就成为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然而依七住位菩萨的始觉来说,由于阿罗汉没有证得第八识的本觉,所以就说定性阿罗汉是大乘法中的不觉,于实相不觉所以叫作“愚”。阿罗汉虽然已不是凡夫 | admin 2018-12-27 |
|
)如来藏妙真如性能够运作大种性自性,这种六尘外的知觉性才是眞觉,而这种真觉正是真实底空性;也唯有如来藏妙真如性这种空性才会是真觉,与六识觉知心只能在六尘中运作底妄觉完全不同,所以佛陀称之为“性觉真空,性空真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舜若多性”是说空性,或者说虚空的不可坏性;藉虚空 | admin 2018-12-27 |
|
)当我们说识阴非假亦非真的时候,并不意谓识阴见闻觉知之性就是真如心或佛性;当识阴的见闻觉知性从我们的第八识中现起之后,在色身中运作的同时,第八识另外还有祂自己真实而如如的体性显现出来,能在六尘外了别种种法;而这种了别性及真实与如如的自性,是无始以来本有的本觉性、涅槃性,这样微妙而不生灭的本觉性才是真正的妙觉,才能说是真如心,否则就会如同识阴一样成为 | admin 2018-12-27 |
|
可是这个染污,却是由你这个七识心去熏习而来的,所熏习的染污性也只是和七识心王才能相应,会使七识心王的体性转变为更清净或是更污秽;而阿赖耶识虽然一直在配合著你,但祂从来不熏习这些染污法,因为祂一向都是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祂一向都是离思量性的,也就是说祂从来都不贪染、都不作主;所以你熏习染污法以后,那些染污相应的习气也就变成了种子,由阿赖耶识所收藏;阿 | admin 2018-08-04 |
|
这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了别性──识性──是在六尘外的万法中主动运作的,但都不是对六尘中的万法而作了别,所以说祂的识性极为微细、难以了知及实证,但祂并非全无识别性。而祂对六尘苦乐舍受都不识别,也都不相应,所以不会对六尘中的苦乐境界有所取舍,所以祂不会在这上面作任何取舍,因此就不在果报上面作主;所以当祂收藏的某些善恶业种子出现的因缘成熟时,祂就会主动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苟非三业内净六尘外清以至公之行化于人。孰以至公之心受于化也。陶重叙曰。自灵山覆篑法海堙流。玉毫晦而微言绝。金杖折而异端作。惟上人也色空等观物我都亡。麻麦一斋自同禅悦。炎凉一纳仅蔽枯形。前后王臣。欲上章乞以大师为号请以紫染方袍者。皆确而拒之。云云。张仲荀赠觉钵盂拄杖草屦。各用五言为章刊于小碣。其为名流硕学旌别有如此者。宋杭州报恩寺永安传释水安。姓翁氏 | 三摩地 2018-07-19 |
|
可是这个知觉,毕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得要证得如来藏之后才能现前观察、现前领受祂的知觉,所以说祂的知觉性极为微细而完全不在六尘中运作,因此,真实唯识门中就把专在六尘外起知觉的祂,定名为细心。这个细心是说第八识,祂的知觉性是在六尘外运作的;一般人及错悟者所说的细心,则是意识觉知心,都是在六尘中有知有觉的第六识;所以这二心是完全不同的二个心,不可以混 | 三摩地 2018-07-19 |
|
真实的佛法,是继续保有意识觉知心的分别性、了知性,而去亲证另一个在六尘外能做种种了知的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来都不分别六尘中的一切法,这才是真实的大乘佛法,才是真正的亲证无分别心。而这个实相心如来藏,固然在六尘中不做任何分别,可是在六尘外却有无量无数的分别,才能使众生处于三界六道之中正常的生存与运作,所以祂不是像石头与木块一样的完全无分别,只是不在六尘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