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楞严经》它就比较深细一点,而不是函盖性的,它就是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等一切诸法全部摄归如来藏,并且也告诉你说:被如来藏所出生的五阴、六入等等诸法,其实都没有自性,这些诸法的自性都来自如来藏,所以你们现前坐在这里,包括你的觉知心等等自性,其实都来自如来藏;本来五阴就都是如来藏中的一部分。那也告诉你说:这一些诸法你如果把 admin

2022-03-18

  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等。尔时大地六种震动。如此音声闻于三千大千世界。复过是数无量无边。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时四天王各各将领无数鬼神。高声唱言。佛日出时降法雨露。世间眼目今者始开。普令大地一切八部于佛有缘皆得闻知。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大梵天。各各于己所 admin

2021-05-12

  所谓人无我,乃是观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无有一法是真实。能够如此了知,以及能够现前一一观察蕴、处、界诸法都没有真实我的体性,就有了人无我智。例如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 admin

2020-07-27

  所谓因性自性,乃是指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诸法、种子、业、果报、三行(身行、口行、意行)、三乘菩提等等,都是以真如为因而有,不能外于真如而有蕴处界,乃至三行、三乘菩提等一切法的存在。譬如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从第八识如来藏出生,所以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以第八识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所以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如来藏局部的体性,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 admin

2020-07-27

  此真心阿赖耶识虽住于身中而无所住,非形非色故无所住,六入不会故无所住,无分别性故无所住,本性清净故无所住,非善非恶故无所住,远离能所分别故无所住,不落境界故无所住。于无所住中却能于行住坐卧乃至睡着无梦时,分分秒秒刹那刹那而生其心,乃至昏迷死亡住胎之中,意识不能觉知之时,祂依然刹那刹那不断地生其心。末悟之人不能知此,大悟之人少分知之,过牢关者能多分知 admin

2020-07-23

  何谓思维出处呢?就是思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出处,思维四圣谛苦集灭道、苦的出处,苦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苦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那能够了解思维苦的出处,而且能够忍默,也就是能够接受这样子的一个法;忍默就是法忍,也就是说你能够安忍接受这样子的法,忍默,然后能够灭爱尽,也就是说能够灭掉这个苦还有灭掉苦集。为什么会有苦集?就是因为有爱味,就是因为有爱 admin

2020-07-06

  注6、宗喀巴疏,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第14,15页,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佛菩萨对于“无外境而唯有内识”不许者,所说只局限在识阴六识之内,意谓必须有外六入才能有内相分,有内相分才能有内六入,而识阴六识全都必须依外境(凡夫都将内六入视作外境)才能生起及存在。这说法完全正确,但却不可套用在出生六根、六尘、六识的内识阿赖耶心体上。内识阿 admin

2020-07-02

  他听懂了,所以愿意修学,于是菩萨告诉他五蕴的内涵、十八界的内涵、六入的内涵,然后告诉他:“这一些全部都是生灭有为法,应该都要灭除,才能无生。”但他心里面有恐惧:“灭了以后不就是断灭吗?”所以他有恐惧啊!菩萨教导他:“入灭以后,不是断灭空,因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本际,真实、清凉、寂灭、常住不变。”他信受了,于是断我见之后,第 admin

2020-06-20

  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 admin

2020-06-14

  --------平实导师《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由如来藏所生的六根与六尘来出生能返观自己的意识心,然后由意识觉知心来证知如来藏的所在,来返观如来藏的不可思议自性,所以出生了般若总相智──根本无分别智;若不是因为名色〈含意根〉而有六入,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就无法证得般若根本无分别智,而根本无分别智的实证标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admin

2020-06-08

  由于如来藏藉着前五根去接触外五尘,而有了外六入、内六入,由如来藏出生了外六尘、内六尘;这就是唯识学所说:六根、六尘与触心所三和合的缘故,而由如来藏出生了六识。这六识就是识阴六识——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其中的意识能够分别诸法,于是众生所了知的诸法就出现了,为众生所受用。由此可知,不管诸法它是直接出生的、间接出生的或者辗转出生 admin

2020-06-08

  [9]如来藏是成佛之道的根本如来藏如果把蕴处界又生出来了,就叫作不空如来藏;所以,空、不空如来藏,其实同样是一个如来藏,是一体两面,如来藏出生了五蕴,出生了十二处、十八界,然后就有了六入,接着就有万法随后产生。[3]亦如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卷1开示:【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建立有二种别:一、真实空,究竟远离不实之相,显实体故;二、真实不空,本性具足无边 admin

2020-06-08

  此外菩萨想要进一步更能自在,更有功德而能够广益有情,还得要修学出世间法,而出世间法说的是,能了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确认其之虚妄性。而这一些出世间法,却都是要在世间之中去观察证知的,然而到此为止是通于二乘的出世间法,菩萨却还要进一步去证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明明是虚妄的,看起来是缘起缘灭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95 admin

2020-06-08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admin

2020-06-08

  因此,想要实证初果的人,必须先针对前面各章节所说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与虚妄性有所理解、有所现观,然后依于四圣谛实修苦圣谛而断三缚结,再进修此四念处观,即能证得二果乃至阿罗汉果。若没有明师细加说明,误将证得初果以后所修学的四念处观当作凡夫地想要证初果的观行法门,往往落入识阴中的意识心境界中,常常想要保持觉知心意识处于正知不昧之中,于是永远断不了我见 admin

2020-06-08

  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经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而了知其虚妄的前提下,这时终于能够取证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 admin

2020-06-08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为什么讲空相?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 admin

2020-06-08

  以此缘故,如何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若不能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就无法正确的现观阴处界入了!无法现观阴、处、界、入等法的正确内容,就无法了知其缘生性;不能了知其缘生性,就无法断除我见、身见,三缚结就永远存在而系缚着解脱道中的修学者。当三缚结继续存在时,想要亲证如来藏的所在而证得明心的见道智慧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