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来看一则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楝塘地方因为有水库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现大水灾,也以堤坝高而没有遭灾。邻近的几个乡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成,唯独楝塘地方接连丰收,而且他们乘形势得到了官府的两次免粮。于是这些村里人廉价买进了各乡的产业,生活变得非常富有。从此之后,该地朴素的风气荡然无存,奢糜成风。当时,乡民陈良谟对他的叔兄说:我们村子会有奇祸发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趣入这个佛菩提道的修证呢?现在我们就要从禅宗的第一则公案来开始说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释迦牟尼佛祂诞生时的故事。释迦世尊于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出生,据说世尊出生的时候,有非常多的瑞相,包括大地有六种震动,而且光明遍照。记载刚出生的小婴儿(悉达多太子),不需要别人的帮忙,而就自己站了起来,然后向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了七步,结果一手指 | 三摩地 2018-07-21 |
|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于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堕入离念灵知心者,必于真悟祖师公案不能通达,只能意识知解尔。然而悟之真假,一眼即得明鉴,不待语言文字之明说也!更非雍正所说必须入室三、五遍,观察其一念不生境界是否不堕昏沉、不堕掉举而得稳定之后方能认定之。今有史实为证,《续传灯录》卷三十二:【……。师〔开善道谦禅师〕于言下领旨,不觉手舞足蹈。元曰:尔此回方可通书,宜前进,吾先归矣。元即回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十二丶证得阿赖耶识已,得通禅宗诸祖之见道功德,能通禅宗诸祖开悟公案,唯除较深之重关与牢关公案:证得阿赖耶识已,若不退转者,亦得二乘见道所能获得之功德,谓断三缚结;亦通般若系经典所说密意,亦通唯识系经典所说内涵而可以懂得唯识系经典之局部,因此而可渐渐进修唯识系经典所说一切种智增上慧学之全部。由是诸理,故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真见道者;既然从理证上及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余诸祖师虽亦偶然别有三关之设,而不同于此三关者,悉是别别施设,非是祖祖相传、众所认同者,是故于此略不陈述;后若有缘,当于公案拈提中别叙。 至于近来有一“密宗大法王”仰谔益西诺布者,谓禅宗之过重关,即是具有神足通而能穿墙入壁及穿越荆棘林者,已成佛教界茶余饭后之笑谭资料,有智者哂之,不须于此评论也。(原标题:禅宗三关真实不虚) | admin 2018-07-21 |
|
余诸祖师虽亦偶然别有三关之设,而不同于此三关者,悉是别别施设,非是祖祖相传、众所认同者,是故于此略不陈述;后若有缘,当于公案拈提中别叙。至于近来有一“密宗大法王”仰谔益西诺布者,谓禅宗之过重关,即是具有神足通而能穿墙入壁及穿越荆棘林者,已成佛教界茶余饭后之笑谭资料,有智者哂之,不须于此评论也。(原标题:禅宗三关真实不虚) | admin 2018-07-21 |
|
等到了更后来,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文字,领受了更多的禅师作略,这些「公案」多了以后,想禅师们都这么容易就开悟了,怎么我都看不懂,这些哪里是这个开示真心呢?真的有吗?不懂的学人,越来越没有信心,想自己的根器怎么这么差?都不能够了解?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想自己绝对没有办法自参自悟,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知道个修学的方法,因此祖师们就创立一切修学参学法门,来方便为 | admin 2018-07-21 |
|
这意思是说,禅并不是在语言上,也不是在文字上,当然更不在刚刚这一则公案的这一个指头上。可见要会禅呀,真是难。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玄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很平凡的,很实在的。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 | admin 2018-07-21 |
|
尽管祂的头、祂的角沾满了泥土,沾满了灰尘,可是祂还是分明的显露;不管在绿色的杨柳树下,芬芳的草地上,乃至在岸边,祂都是唯我独尊——何处不称尊呢?可是却有人主张:禅宗祖师所证悟第八识的公案,说是野狐禅。更有人主张:明心见性好像没有次第可言,完全靠师徒之间彼此的自由心证。这样的说法完全将自己没有悟的事实昭告大众,让大家知道他是一只大野狐啊!又 | admin 2018-07-21 |
|
这不是方法与次第吗?只是那些公案里面,都只叙述开悟时一念相应的那一小段,前面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辛苦修学,与作功夫的内容都不谈。那不懂禅法、不懂公案所要显示实证的真实意涵的那些学术研究者,就会像这样妄加批评。所以开悟法门也是有次第,只是在寻找如来藏心,而突然找到时,那是没有次第的,就这么刹那间找到了,当时也就通了般若了,《心经》就看得懂了。然而很多人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他日缘熟,因有动中定力使心细腻的关系,便易于话头疑情之中或公案思惟观中,一念相应而证悟如来藏。或因看话头功夫纯熟,加上慧力、福德、无慢等庄严,复有善知识开示引导,便可以父母所生肉眼眼见佛性,成就世界身心如幻观之功德正受。五者、应教导修学者多观行蕴处界虚妄以断我见。我见若无法断,即使知道如来藏密意,也无法生忍,无法安住,无法有功德受用。因为未断我见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意思是说,禅并不是在语言上,也不是在文字上,当然更不在刚刚这一则公案的这一个指头上。可见要会禅呀,真是难。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玄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很平凡的,很实在的。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悟得深的人,在悟前多半已依相似般若的观行,得到明显的解脱功德受用,悟后更形坚固,没几个月就通达般若经与禅门公案。由于所悟真实,能以般若经与禅门公案印证无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对的证信。其悟前所修相似般若的观行,更因悟后证量分明,不须要特别作意,即可随时安住在般若正观之中,得大受用,道业一日千里,远胜悟前。如果悟前的观行功夫不很扎实,悟后应该补修观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且离念,身心俱寂,这个都不是参禅,这是打坐吧?二六时中,这个心,这个离念的清净自心,如如不动,那要做什么呢?所以看话头,参话头,这个话头,还是说不清楚啊!「看」就不是「参」,话头要能够看住,这样才去说参,参如果没有疑情,还是要活生生地生起疑情,去参,以话头的定力,去找到这真心,在一切时去找,但是没有善巧的方便,没有正确的知见,恐怕也只是徒费工夫, | 三摩地 2018-07-21 |
|
网络上的大家喜欢讨论机锋,喜欢讨案,如果是因为好奇心,则可以自己好好地阅读平实导师的公案书籍,不用再好奇了。受正藏师兄附嘱,勉力为文,希望能够利益大众佛法一分!一二三在开悟前将导师的七本公案几乎都翻阅过,虽明白哪些作略,可从来不认为这样叫做开悟,因自知只有真正开悟者可以坦然说自己开悟而无过,想自己不过于书籍文字纸张上熏习导师法义,往世喜爱读书的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不管这个公案如何说,这香严禅师还是没有忘记他想要参禅,所以还是日常生活中,又一个一个的怀疑,最后一次的疑情终于被打破了,所以把这个事情终于厘清了,原来如此,所以他也不是在道场悟的,如果要说悟,实在说,到底有多少人是在道场悟的呢?哪里不是道场呢?只要开始参究,有这正确的知见一直追到底,就算是不参究,也很难不破参啊!那就要说,什么叫作正确的知见追到底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六)培养动中定力参禅时候的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都需要一定的定力,尤其是见性,若没有定力就无法眼见佛性。参禅所需的定力,是动中动夫,而非打坐修习禅定所得的定境。有了动中动夫,学人于衣食住行之时都可以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随时随地都会有开悟的因缘出现。若动中动夫欠缺,可以借上文所述的忆佛、拜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迅速提升动中定力。学 | 三摩地 2018-07-21 |
|
眼见佛性及修习种智、华严现观等三种境界,都是天童到老仍望尘莫及者;天童既是心性淳善之人,而又已经明心,焉有可能不知大慧证境远超自己?又焉有可能妄谤大慧之法及人?然而蓝先生于此关键都无所知,便作如上一段言语,诚有大过也!如是轻启评论大慧言语之端,于自己此世后世绝无所利也!关于眼见佛性者,古来公案极少见,难可搜罗,较著者为克勤大师之明心及见性二关同时完 | 三摩地 2018-07-21 |
|
眼见佛性及修习种智、华严现观等三种境界,都是天童到老仍望尘莫及者;天童既是心性淳善之人,而又已经明心,焉有可能不知大慧证境远超自己?又焉有可能妄谤大慧之法及人?然而蓝先生于此关键都无所知,便作如上一段言语,诚有大过也!如是轻启评论大慧言语之端,于自己此世后世绝无所利也!关于眼见佛性者,古来公案极少见,难可搜罗,较著者为克勤大师之明心及见性二关同时完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