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完全是在讲解脱道,也就是教导众生如何把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然后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之苦;而佛菩提则是教导众生如何去亲证生命的实相,也就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以亲证如来藏为基础循序渐进,次第迈向究竟的成佛之道。在简单介绍过佛法中的这两大甘露法门以后,为了帮助大家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这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间的差别,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作意缘:若眼识无第八识、末那、意识五遍行的作意心所有法为俱有依,如何使眼识五遍行作意等心所有法出现,乃至成就眼识了别色尘青黄赤白之功能出现?因此眼识现行必须有第八识、末那、意识五遍行作意心所有法出现才能现行。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没有“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能持身、持命、持八识种,则吾人全身麻醉而昏迷后,见闻觉知心应永不复起。是故有情众生所贪求的一切法都是自心现量,都是有情自心具足之法,藉外境而显现,似有所得;其实皆无所得,乃是以有情自己的见分,处于有情自己的内相分之中,而游戏有情自己的内相分而已。比如男人去玩女人,或者女作去玩午夜牛郎,其实都是假藉外境,在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之修证,从熏习外门六度万行开始;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求大乘见道——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称阿赖耶识、法身、本来面目,有时也方便称为真如),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再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此后断掉异生性(凡夫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研修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典;次第进修十地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实证佛教——佛学研究不是佛法实证——佛学教育不是佛法实修上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的关系,我们上次也跟各位介绍,在佛法修学要实证八识心,所谓实证这个心,就是说明佛教整个的内涵,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实证的方法。那什么叫实证的方法呢?也就是要把八个心全部找出来。我们说实证的方法,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常常会有的。譬如我们有一种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之,无始以来没有不证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一切种智则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正是佛法中最究竟、最终的智慧。三转法轮初转法轮。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经法,透过三转法轮示现于人天:初转法轮为众生宣说四圣谛及缘起法,应知苦、应断集、应证灭、应修道,世间以苦、集互为因果,出世间以灭、道互为因果。透过修三十七道品及观修十二因缘法,教导众生解脱之道。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兹略述如下:一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依第八识如来藏于生死流转中,恒常显现其体恒常住、随缘任运、不贪不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之境界,非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言有此一涅槃境界;亦非可外于自心如来藏之修证,而言有此涅槃之实证。二为有余依涅槃:依如来藏中分段生死烦恼现行之断除,未舍寿而入无余涅槃之前,施设有余涅槃之名,非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说有余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在佛法中认为上帝是在的─上帝一直与你同在─上帝就是你这一世生命出生的根源,也是婆罗门教所说的祖父或大梵天、大自在天,统名为造物主,但他们都不知道其实就是各人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你之所以会出生在人间,是由于你自己的上帝跟你在一起,不是由与别人共有的、同一个大我的上帝跟你同在一起。一神祝福大众时常常这样说:愿上帝与你们同在。我也一样祝福大家!但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祂的体性是处处做主,恒审思量的,心理学里说到潜意识的特性可以说是介于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六识意识之间的,当然这个自我因为也是依缘而生,虚妄不实的,所以并不是真我。-----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6-27<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在我见之中,未曾离开意识境界,也都是没有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人,都是错悟之人。综合以上所说两大类的「我」都是佛所破斥的「我」,都是意识,都是三界的「我」。佛在《阿含经》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的,皆是缘起之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当然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祂的体性是处处做主,恒审思量的,心理学里说到潜意识的特性可以说是介于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六识意识之间的,当然这个自我因为也是依缘而生,虚妄不实的,所以并不是真我。-----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6-27<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正知见,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告知真心离见闻觉知,告知要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告知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似一等等。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定的功夫,于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时,才能悟得深、体验也深。所谓的福德,就是在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因为在团体所培植的福德比较容易。诸如等等,具有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们才能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论你和你最亲近的人(最恨的人也是最亲的人,因为都在离心最近最深的位置)是相互关怀、照顾包容的模式,还是成天吵吵囔囔、互不相让的模式,造成如今局面的因都在过去生,今生只是过去生相处模式的延续;也许身份变换了,角色颠倒了,但是过去生相互恩爱或者伤害的爱恨种子都分毫不差的储藏在各自的八识心田(人皆有八识,第八识如来藏,业种都收藏在其中,第七识意根,是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一断气,呼吸心跳停止,这时头脑中的今世记忆将瞬间移至第八识如来藏,因而导致业境现前,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一格一格迅速闪过脑海,一瞬间就全部播放完,接着息脉渐渐停止。这时自己所做每一件或是善业或是恶业意识心都能清楚知道,开始进入真正死亡,此时第八识如来藏渐渐离开身体移至中阴身,然后去寻找有缘父母而重新投胎。中阴身有小五通,你看不见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修学过程中,以‘修除性障发起圣性’为宗旨,要求自己修除染污的习性种子,令我往昔所造不净的业种罪根现起时,能在清净心念的作意下回熏于八识田中,而念念化解霜融掉不净的意念,如此经过如理思惟,得以将染污种子汰旧换新成清净作意的种子,能令自己凡所有身、口、意行悉皆能清净的受持。在修学佛法中,我们首先要亲近善知识,多闻善知识讲的正确法义,不断地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心如来藏的角度来看,不仅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的有漏五阴也同样不可得,这时候,还有什么能够称呼为众生呢?既然连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那么佛的一切种智又依什么来建立呢?所谓的烦恼,是因为跟五阴众生相应才起现行的,但是,我们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跟种种烦恼都不相应,而且跟烦恼相应的众生五阴又都是无常、都是空相,也是不可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槃,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著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槃中。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