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什么叫一切种智呢?一切种智就是说,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的智慧,包括了世间一切有漏法种、出世间一切无漏法种,以及一切种子的流注等等;种智的正理,都摄属于一切种智的范围。诸地菩萨依般若别相智,而熏修八识心王的一切种智!在还没有具足之前,称为道种智!一切种智修证,就可以断尽变异生死,而成究竟佛道。第六个阶位是等觉位与妙觉位。大乘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已经实证甚深佛法的真实义——第一义谛的菩萨;也就是指已经明心证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萨。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 三摩地

2018-07-22

不要因为怕那些名师难堪,就不说他们误导众生的法有错;你不说,他永远会以为他真的开悟了,他就永远落入大妄语业里面;那他就不懂得要忏悔,那舍报时节到了该怎么办?你要为他们想一想啊!譬如印顺导师把七识、八识否定掉,说阿含没有讲七、八识;我在这些书里面把他指明:阿含有讲,是他读不懂。那这样,他未来就有机会求证真相;求证过了,证实自己讲错了,就有机会忏悔谤法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上他那样说,他是对的,可是他又认为说所谓的四禅中的无想定,是不存在的,这个就是他的无明,也是他的妄念。我们上一集已经介绍了所谓的无想定,它是非想非非想天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先引用平实导师在讲经的时候所举的一个譬喻,来说明八识心王中各个识的功能差别。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说叫作《西游记》,它是在明朝的时候由吴承恩所著作的。这故事的内容是叙述唐朝的高僧唐三藏骑著龙马,带著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经,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经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 三摩地

2018-07-22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三摩地

2018-07-22

建立正确方向以后再让你去寻寻觅觅,不断的否定五阴的种种变相,死掉自我以后,才敢承担起第八识心,才能保住自己不退失于佛菩提的见道,这就是五浊众生的心性。如果在极乐世界说法就不必如此辛苦,明说就行了,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要住在莲花中不断熏习:苦啊!空啊!无我啊!无常啊!六波罗蜜、般若……要熏习多久呢?熏习无量劫啊!如果是上品中生,还得要在莲 三摩地

2018-07-22

“烦恼无尽誓愿断”,主要指的就是成佛所必须要断的烦恼障与所知障当中的相应于分段生死的烦恼障,也就是一念无明,也就是人我执或简称我执,无边无量的这些储存在我们第八识如来藏当中的这一些烦恼心性的ㄧ些种子。我们说过,特别是正觉讲堂当中,每一次我们上课结束都会唱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在这里指的就是烦 三摩地

2018-07-22

宗喀巴否定第八识而执取意识心为真实,具足常见外道的知见;新竹凤山寺的《广论》的修学者因此等于是佛法中的文盲,又如何能证知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观?如此知见浅薄,却奢谈声闻初果、菩萨初果,不啻异想天开。五蕴事实上,在佛法中,下士道应该是声闻人所修的四圣谛、八正道的解脱道,中士道应该是缘觉人所修的因缘观解脱道,上士道应该是菩萨所修的般若中道观及一切种智无 三摩地

2018-07-22

阿底峡、宗喀巴等中观应成派诸人,否定三乘经中所说实可亲证的第八识如来藏;然而事实上,若无第八识本来常住,就不可能有众生继续存在三界中,则三乘菩提都成为戏论;阿底峡、宗喀巴等中观应成派诸人,坚持六识论而拨无佛说的第八识如来藏,已造下了谤佛、谤法大恶业,已成就来世的地狱业;现今在新竹的凤山寺「菩提道次第广论团体」,在上位之僧众,实应多作反省:是否曾造诽 三摩地

2018-07-22

任何的善恶业,因于我们身口意行的造作,身口意行是从如来藏—从第八识—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当中的生灭法的一部分;依五蕴当中七转识的造作有了身口意行,生灭的五蕴它虽然是刹那生灭、刹那就过去了,不是常住之法,可是依这个刹那生灭出生的五蕴而有的身口意行,这个身口意行这些造作的身口意业,在生灭的五蕴落谢之后,却依然会储存于如来藏当中。如来藏当中既然有 三摩地

2018-07-22

(七)、《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三云:“观自在菩萨无见、无闻,彼无自性,乃至如来亦所不见”可说是模仿大乘般若经义之言,然而,无见无闻的,不该是观自在菩萨,而是其第八识心;又说此是“如来亦所不见”,亦可见伪造者于佛法之愚昧也!(八)、又此经中所载,乘海而堕罗刹国等说,都以世间之时而言;若对照于事实,亦有差距,故不是真正的佛经也!若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摩尼宝珠」在佛法上来讲,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说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就是要找到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第八识如来藏。那么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可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当中祂又这样子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个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来人间,为了要让大家开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植物,植物是共业有情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共同化现出来的。植物没有心识,没有精神活动,属于无情物,不是佛教所说之有情。佛教的众生观,是指佛教对宇宙内,处在轮回状态中的所有生命形态(生命体)的认知。佛教所说的生命形态,很大一部分是人类所不知所不见的,也是人类以现有的知识、经验难以理解接受的。众生生命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依其生理、心理特征可以笼统地分为 三摩地

2018-07-22

建立正确方向以后再让你去寻寻觅觅,不断的否定五阴的种种变相,死掉自我以后,才敢承担起第八识心,才能保住自己不退失于佛菩提的见道,这就是五浊众生的心性。如果在极乐世界说法就不必如此辛苦,明说就行了,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要住在莲花中不断熏习:苦啊!空啊!无我啊!无常啊!六波罗蜜、般若……要熏习多久呢?熏习无量劫啊!如果是上品中生,还得要在莲 三摩地

2018-07-22

极微涉及到虚空,涉及到心(第八识阿赖耶识)与物质的互相关系,并非仅仅是物质问题。微尘(七倍于极微)是天人天眼所见的最小微粒,也是未来科学研究最小粒子的终极目标,但是难以实现,因为欲界人类的科学认知无法达到天人的水平。极微是依色的极量边际所假立的名称,色法並非由極微所聚合,而是由四大聚合所成的,四大是众生的第八识共同变现出来的,并由第八识所执持,以形 三摩地

2018-07-22

总合来说,整个成佛之道都是以如来藏八识心王为根本,也就是必须修得般若实相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具足,才能次第圆成佛菩提果之修证,此时就名之为波罗蜜多。各位菩萨,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总共六个单元,已经全部讲述完毕。相信菩萨们经过我们的说明之后,在深心之中也升起了对佛菩提道有欣羡向往之心,愿意和我们一样一起迈向无比庄严殊胜的成佛之道。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三摩地

2018-07-22

谓如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末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槃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于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或如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皆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