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意根并不摄在识阴中,因为意根是根,是意识或识阴六识出生所依的依根,是由意根与法尘为缘,意识方能从名色所缘的第八识中出生,而且必须靠意根共同运作而为助缘,意识才能继续存在及运作,故意根是意识出生及运作的必要条件,故意根不应摄在识阴中,故四阿含中说为意而不说为识。乙、识阴的出生《中阿含经》卷七云:若内耳、鼻、舌、身、意处坏者,外法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于意识心中而自以为不堕于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于。如何勘验所悟是否为意识心?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为粗浅之心所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复观察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你确定以后,然后你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五阴是虚妄的,那我把自己灭了以后,那我不是断灭了吗?因此这时候你要相信,有一法是常住不灭的;那么这一法呢,就是所谓的第八识!虽然你没有证得第八识,但是菩萨都证得第八识;虽然你没有证得,但是你只要相信有这一法常住,那么你就(敢依照自己的观行而)相信五阴是虚妄的。一旦你确定五阴是虚妄的,那么你的我见就断了。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广义来说,道共戒亦是定共戒,因为亲证三乘菩提不退者,于所证心得决定心得决定心得决定心得决定,因与道相应而能安住,故决定不移,转依所证,所得解脱、智慧之功德必符合所证;例如大乘菩萨证悟之后,转依如来藏而行,第八识如来藏乃是法界之实相、万法之根源、因果之根本,菩萨证悟而心得决定不退,名持道共戒,因决定故,亦可同时名之为持定共戒定共戒定共戒定共戒者。2.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恭录于平实导师之《宗通与说通》---------------------------辨正8、首先辨正的是理证:一者,意识心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心,非是世尊所说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第八识,以下分为十八点说明:第一点:意识心有生有灭故。佛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曾云:「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CBETA,T14,no.577,p.950,a20-21),经中已明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次,观乎智者大师一生所说之论著,未见其已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心,而以通研经教为其一生之修为;于断除我见之法,亦未有深入确切之证量,我见未断,未能证实其已为声闻初果人,故其所作「初果耕地,虫离四寸」一家之说,不足为凭也!又:常有大师推崇智者大师证量高深,然而智者竟不能离地四寸而行,依其自言之语,当知亦是未断见惑、未证初果之人也!由经与论之记录,以及智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断身见」就是确实知道我们的生命透过身体而显现,身体是生命没错,但每一期生命都有一个新的肉体;身体乃地水火风所构成,四大分解身体就死亡,但是透过肉身而会有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以及会有色声香味触法感受的那一个生命的本源,不会跟着肉体一起灭亡;而他不是灵魂,他是第八识如来藏。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连精神体也都不再存在的,叫作断灭论;如果是以为死后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菩萨能正确的体证到食的真实义——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能够行广大的布施;菩萨同时也能够现观到如来藏的平等性、无分别性,所以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依般若智、行三轮体空的平等无分别施;由大乘见道得入菩萨行的功德,这样的平等施,是般若波罗蜜的广大施。给孤独长者所说的念,就是意识心不断地转依与观行,而能志行于广大的惠施。所以慈悲的佛陀明确地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真正的佛法是八识论,是要有永恒存在的第八识如来藏,才能够真正来作四加行的修行,而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可是如果没有承认八识的法,而想要来作四加行的话,那也是不能够成功的。因为八识论跟六识论,乃至七识论,或是说有所谓的九识、十识等等,对于法界的八识的这种事实,不管它是减少了而成为六识论或是七识论,或者是把它增加了成为九识论、十识论,这样子或增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佛陀对央掘魔罗说,祂住在纯善际,那到底什么叫作纯善呢?纯善就是指我们身中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祂在六尘万法,从来都不会起分别、爱染、厌憎、觉观,所以祂是可以称之为纯善。所以在佛法当中,你所要值遇的善知识,就是能不能对您述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如果有因缘遇到可以对您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那是相当有福报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福报,就应该要用功的加行,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业就是身口意所造的行为,那些种子会存在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善业的种子在将来就会有善报,恶业的种子在将来就会有恶报;而不善不恶的业种,也是继续累积成习惯势力!所以很会做面包也是一种业,未来世他继续很会做面包,那假设他做面包有布施贫穷,就是善业!他未来世除了很会做面包也会有福报。那很会任何世间技能也是一种无记业(非关善恶),但用这种技能来行善就造就了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蕴身又如无情一样,只要我们的第八识舍离了五蕴身,那我们的肉体就是如同瓦石一般的无情之物。五蕴身又如河水一般,前后生灭不断刹那都不曾暂时停住。又如压油,于一切事受劳苦的缘故。并且五蕴身是无所依靠的,就像婴儿失去父母一样。也是无人能救护的,就像被蛇吞食的虾蟆。又象是深不可测的无底洞穴,因为无法了知一一心无量无边之心所法的缘故。五阴永远都不会知足,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执受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惑种就是烦恼障的种子,会系缚二乘人;对一切种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会系缚菩萨;所知障,不障碍二乘人的解脱,所以得除掉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称为真正出三界的解脱。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在境界当中去改变我们的习性──自性清净本心第八识所含藏七识染污、热恼、不可爱的杂染种子,这样习性才能有机会被汰换──所谓「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文章转贴自《华严圣境故人来》(原标题:生活中的佛法—改变习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如果只有这样说以后,又变成这位行者的知见,他想:对啊!就是有真如啊!就是有如来藏啊!就有第八识啊!好啦!我知道这真如在哪里,只是我还没有证得,所以我安住于大乘法了。这样说又有一点怪怪的,因为他对于受蕴、想蕴、行蕴从来没有观行过,所以他没有真正体验,所以他就是凭着信仰的知见,所以他这样很难断除我见,除非他过去生就断除了,那当然另当别论。如果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如上一言难以尽举之问题,现代科学亦只能解其冰山一角。若再论及阿赖耶识之性用,譬如大种性自性──众生如何依其别业摄取四大种而成就各自别别之正报身?如何依其共业而摄取四大种成就山河大地等之依报土?如何依其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祖坛经》里面有记载,除了六祖依于《金刚经》而开悟之外,悟道之后写了《证道歌》的永嘉玄觉禅师,他在《证道歌》里面,提到自己所证的一样是如来藏,一样是六祖在《六祖坛经》所交付给他的们,提醒他们的、吩咐他们的、嘱咐他们的那个,所谓自性能够含藏万法—名含藏识—那一个第八识。那这一个第八识在《金刚经》里面,或许有位菩萨会说:《金刚经》它是大乘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摄受众生要怎么摄受呢?是教他们落在常见里面吗?是教他们断见法而落在断见里面吗?不行!他们有一天会发现:你害我不能断我见,不能证初果,都是你害我落在六识里面,所以我无法往第八识的方向去寻找。那这样还能摄受众生吗?不可能的。所以摄受众生的前提是给他们正确的方向,然后给他们实证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摄受众生。这样,你发愿成佛才有可能,否则四弘誓愿就白白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在谈这个主题之前,先要了解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了解这些内涵后,再举譬喻说明,就会知道: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了?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讲第八识,另一个是说你修到佛地时,成就自性法身,也就是诸佛都有的自受用身,因为这个自受用身永远不坏,并且以五法为身,所以称为法身。诸佛的自受用法身永无坏灭时,这叫作坚固身。还有第八识法身,也是没有毁坏时,所以也是坚固身。我们的色身是不坚之身,要怎么样用这个不坚固之身,拿来做个工具去换取未来三大无量数劫后的坚固法身?乃至在这一世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