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大乘法永远不灭七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则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样才是真正的作已不失的善业。有的菩萨正是为了这两个原因,所以发起大乘菩提心。此外就是为了胜过一切人天所得的果报而发菩提心。有什么法是胜于一切人天的果报呢?只有三乘菩提可以胜过一切人天的果报!但是三乘菩提的果报,又只有大乘菩提是最殊 三摩地

2018-07-23

而胜义菩提心乃是一切有情本自具足现成运作之第八识如来藏,佛于般若诸经中说之为空性,彼人却说:所观想心中月轮上之金刚,即是空性之本体,显然误会空性之真实义也。他们所说的发菩提心,悉皆不在真求佛道上用心,而在沦堕欲界最粗浅境界之淫乐上用心,而狡辩为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之即身成佛法。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盘正理完全违背,应名 三摩地

2018-07-23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的大乘的见道,就是要能够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说原来修行大乘法,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依于如来藏的种种法性,而能够转依之,这样子才能够叫作见道。而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见道通达,对如来藏的种种的法性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了解百法,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发十无尽愿之后,他才能够说他有那样的智慧,能够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 三摩地

2018-07-23

复次,如来藏第八识一向与众生之心性大异!如来藏于三界万法中,并无如觉知心有境界之领受相,亦无如觉知心之攀缘相、执取相、烦恼相,更无如觉知心有希望相、胜解相、忆念相、专注相、拣择相等。是故,如来藏是寂灭法、涅槃法、无所得法、无境界法,众生一向不熟悉祂,不喜乐祂的无境界性,不愿亲近祂的寂灭性,无法安忍祂本来自在的事实,无法转依祂故。又二乘圣人一向愚于此 三摩地

2018-07-23

聪明伶俐心讲的是哪个心?正是八识中的老六,也就是意识心。善知识一向开示说,参禅是要以会分别的意识心,去寻求本来就不分别的第八识。那么仗恃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心来参究有什么过失?其实,我们这里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一部分的学人,只仗恃自己的聪明伶俐心,以为说可以靠着思惟分析整理来找到参禅的标的,完全忽略善知识曾经交代说,随分要去锻炼动中的功夫,进一步以思惟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部分是对于一般人间的正常状况而说,因为色界乃至无色界天,因为定力的缘故,八识会不具足;而人间乃至傍生,因为业报差别的状况不同,也有可能会有八识不具足的状况。现在回头来说,为什么一定要确定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呢?因为有一分佛学的研究者,他往往主张说:佛教的后期,发展为七识、八识乃至九识说,佛的区分识别,本以六根为主要的根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说蕴处界本来是缘起性空的,因为都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可是这得要在一个前提下来讨论,才可以说是佛法,那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本际第八识作为万法的所依。今天三乘菩提概说的内涵,要接着跟大家来谈一谈说,假如否定了第七跟第八识,来阐述万法的缘起性空,以缘起性空解释中观,进一步以一切法空解说般若中道,那其本质本来就是双具无因 三摩地

2018-07-23

禅宗公案引发佛弟子生起参究的疑情,进一步开悟明心实证第八识真我31,并且有其实证智慧的具体内涵。《增壹阿含经》卷31〈力品第38〉:是时,鸯掘魔闻此偈已,便作是念:「我今审为恶耶?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霍寤:「诸梵志书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禅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句话没有错;因为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不论众生是否已经证得,他的如来藏都是恒常分明显现,不曾一时被遮盖,只是未悟的人不知道。已经亲证真悟的人,都是可以现前观察,祂在一切众生身中这样子运行不断,并且能由众生日日受用运行之中,让众生来日日受用。可是众生日日受用却不能知,所以,禅师就称之为“日用而不知”。古时候禅门学人日常 三摩地

2018-07-23

禅门经典中有关的语句处处表明,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1)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同古同今契物契我。正体一如非生非灭。所以道。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夫如是则生未尝生。灭未尝灭。去未尝去。来未尝来。都卢是个如来藏体真如正性。敢问。提举中奉。即今在什么处。还委悉么。无生无住着。处处是全身。……檀越请小参。师云。 三摩地

2018-07-23

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祂的体性是处处做主,恒审思量的,心理学里说到潜意识的特性可以说是介于这个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六识意识之间的,当然这个自我因为也是依缘而生,虚妄不实的,所以并不是真我。-----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6-27<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存在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由断我见的功德,而能够把进入大乘见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这个资粮准备好。这样子这个菩萨他就已经把大乘见道的资粮完全准备好,他就可以很快的在遇得真正善知识之后,他就有大乘见道的因缘。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35集四加行之例释》正礼老师开示(原标题:什么是大乘的四加行?)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说具有声闻种性、缘觉种性的人,他要修大乘的四加行,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心中没有办法在大乘法中,跟菩萨要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这样子的一个法完全相应的。也就是说,如来藏这个法祂是世出世间,可是声闻、缘觉人他们所要实证的只是出世间。所以说,因为如来藏第八识是世出世间的胜妙法,所以说如果心中只有出世间而没有含摄世出世间的话,这样子的 三摩地

2018-07-23

而这个法界实相、生命根源,就是众生皆有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心,也就是《心经》所讲的心;找到这个不生灭的真心,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而五阴灭尽后的涅槃本际,其实就是如来存的境界。可是,在这里我们还是要提醒各位菩萨,虽然五阴无常,不须贪爱执著,但是身为菩萨道的修行者,仍须善用每一世的五阴,好好修道、护持正法、利益众生,否则一旦离开五阴,也就无法成就佛道了。最 三摩地

2018-07-23

此是上品忍,从此以后,心心无间,不久后有可能因一念相应,而有因缘机会于历缘对境中入真见道位--证得本来面目、生命之实相、圆成实之唯识性、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或入第七住位、或入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入初地等不一而足。以此「双印能所取空」,心得决定,说名发起「无间定」,将来必入大乘真见道故,而说此位乃是世间第一无上之法,故名「世第一法」。这就是窥基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法之见道,则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一途,别无他途;离如来藏之亲证而说有般若智慧可证者,都属谬说。这里导师明白的开示:首先要确立断我见的目标,然后才是证得大乘见道,如此才能成为实义菩萨。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了解这样的次第后,如实而行,对我们而言,断我见是首要目标,一切精力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而行,只有真实断除我见后,再迈向见道位, 三摩地

2018-07-23

我见不断,既然还执着五阴十八界某一法为我、为我所,那么你明心,你所谓的证得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个如来藏、这个第八识之后,您绝对会心有所疑,您绝对有可能因为没有把基本功夫作好,没有真正真实断身见、我见,你必定没有办法转依这一个本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这个无贪瞋痴,这个离见闻觉知的这个本来自性清净心。既然没办法转依,那您就不能说自己是真实的明心。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如果只有这样说以后,又变成这位行者的知见,他想:对啊!就是有真如啊!就是有如来藏啊!就有第八识啊!好啦!我知道这真如在哪里,只是我还没有证得,所以我安住于大乘法了。这样说又有一点怪怪的,因为他对于受蕴、想蕴、行蕴从来没有观行过,所以他没有真正体验,所以他就是凭着信仰的知见,所以他这样很难断除我见,除非他过去生就断除了,那当然另当别论。如果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