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能够出生五阴的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本来就是自在解脱、无我与我所;虽然与所出生的五阴和合运行而成就布施的善业,乃至去未来世再出生新的五阴,来受可爱的异熟果报;但是第八识如来藏,却从来不分别与觉知自我的存在。因此从五阴的实相第八识来看:没有施主、受施者以及未来世受快乐果报者。这样说的前提,是以般若智慧来观照诸法而说。就像《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菩萨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乐于布施者,他绝对不是落在六识论里面,乐于布施有智慧者,他一定是如法地去接受善知识的教导,如法地接受贤圣的教导,知道一切众生只有八个识;一切法的根本因,就是一切众生皆有的自心如来——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那么在这种第八识祂是金刚心不会毁坏的情况之下,必然有三世,必然有过去世布施的因,才有这一世布施的果;有这一世布施的因,就有未来世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大乘无生忍?是说第八识如来藏本来无生;也就是大乘菩萨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后,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这就是大乘无生忍。大乘菩萨所证得的第八识如来藏是本来不生,不是灭了以后才不生,这与二乘法有很大的不同,二乘法是把有生的五阴十八界灭除,灭除以后变成未来不生,叫作无生;那是以“灭”来停止“生”,是灭掉五阴十八界而不再有生,叫作&ldq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所以有这些状况,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种到八识田里面瞋恨的种子,今世遇到了缘而现行的缘故。因此,要消除掉这些习气、消除掉这些种子,就得要在它现行的时候作一些对治;但这还是要在平常就熏习其相对的知见,再加上还要能够觉察到瞋恚的现行,才能够有所对治。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说明一下对治的这个知见。首先,先从观察到瞋心的过患,来减损我们瞋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造的善业、恶业会储存在每一个人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分别在不同的时节因缘去产生他们各别的果报,所以就有引业和满业的产生。形成夜叉的引业就是乐善好施,而且有很大的瞋恚心,当造成这样的善恶业后,在一期的生死后,异熟果报就让他引生到夜叉众同分的引业。所以各类的众同分,各有他们形成该众生的因,也就是各有他造作的种子和行为。地行夜叉不单单是瞋恚心很重,而且他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往生者刚断气时、呼吸心跳停止时候,这一生的记忆将转至第八识中,导致业的境界现行,就像播放电影片子一样,由上而下,一张张、一格格快速现前,每一张、每一格所造作的善业、恶业,或净业、不净业,皆一一呈现,无所遁形、无能脱逃。再来是进入死亡的阶段,在唯识学中称为正死位,这时第八识开始舍身,若是造诸恶业濒临死亡,在死前和正死位时,方有四大分离种种痛苦相续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所以有这些状况,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种到八识田里面嗔恨的种子,今世遇到了缘而现行的缘故。因此,要消除掉这些习气、消除掉这些种子,就得要在它现行的时候作一些对治;但这还是要在平常就熏习其相对的知见,再加上还要能够觉察到嗔恚的现行,才能够有所对治。(原标题:产生嗔恚的原因和条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当时有一位阿罗汉在场,他是不会生气的,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含藏有嗔的种子,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嗔的心所有法的种子存在,所以才会跟生气相应。那个夜叉鬼坐在释提桓因宝座上,只是一个缘,在当时每位看到这件事情的三十三天人,都跟他自己的嗔心所相应,所以就起了嗔心了。也就是说,会起嗔心,是因为跟自己如来藏中的根本烦恼相应了,也就是跟嗔心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参禅的证悟,它标的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无二亦无三。凡是所证不是如来藏妙心,那就不是亲证般若,就不是禅宗的明心,就不是开悟般若禅的人。所以,从实修实证来说,禅不是不离五阴的四禅八定有为有生灭的世间境界,而是静虑;是要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精地去思虑,就是去参究去寻觅自身的本源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一念相应破参找到了,般若中道实相的出世间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谓如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槃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于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或如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成为实相有多种,则违实相绝待之圣教也!故知宗门之悟唯有一种: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转依如来藏所显真如性,除此别无悟处。此理正真,放诸往世、后世亦皆准,无人能否定之,则坚持离念灵知意识心是真心者,其言诚属妄语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禅宗既然是要参禅、要参究,当然就存在一个要究明的对象,就是有一个开悟的目标,这个开悟的目标,也正是般若智慧所依的中道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那么禅宗的禅,也就必定不是生灭的世间境界——四禅八定。我们不妨举《五灯会元》中的一则禅宗公案来加以证实。石霜楚圆禅师的九峯道虔禅师,曾经是石霜禅师的侍者。后来石霜禅师舍寿,寺院中的僧众都请首座继任住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参禅证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无二亦无三。所以,所证非如来藏妙心,那就不是亲证般若,就不是禅宗的明心,就不是开悟般若禅的人。——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8集禅宗是什么?要如何修?(原标题: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所以大乘法修行的第一步目标,本来就是要寻求开悟明心;如果说不想开悟,那又何必辛苦的修行禅宗的禅?只要每天在家中享受就好了,何必那么辛苦的常常跑道场?然而,明心、见性,明的究竟是什么心?看见的又是什么性?又如何来求明心与见性?佛法的修学次第有哪些?明心所明白的真心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相对的境界;(7)第七识末那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具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末那识,但末那识的分别能力极差,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障在八识田中。抛舍不下。谓之杂毒入心。如油入面。永取不出。如今要得通上彻下。一翻翻转。须是将一则古人没意智底话头。如生冤家。与之作对。直是扑一交倒地始得。无间断始得:须是把当一件无大至大底大事。竖起生铁脊梁。讨教明白始得。十二时中。莫杂用心。莫只悠悠漾漾。虚度时光。须是打教成一片始得。须是这一念子。无丝毫间断始得。殊不知。你但忘知忘觉。绝见绝闻。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八识相次不行矣。觉得如此时。莫要放却。始终只如今日做将去。佛法世法打作一片。且耕且战。久久纯熟。一举而两得之。但举话头,略抖擞精神,看是个什麽道理。前提要放下:杜门壁观。此息心良药也。若更钻故纸。定引起藏识中无始时来生死根苗。过去底事。或善或恶。或逆或顺。都莫思量。现在事得省便省。一刀两段。不要迟疑。未来事自然不相续矣。请只把闲思量底心。回在无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虚一坐七日,余则妄念波腾,加以八识田中有漏种子发现,到此全不得力,半日亦坐不住,自愧向来所学之禅不济事。待其起定而问之曰: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虚曰:须知禅定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不可能坐下来和你们说,知道什么是意识心吗?知道第八识阿赖耶识吗?知道成佛的五十二个位阶吗?知道断我见吗?知道成佛要如何做到吗?没人愿意听我说,谁信一个曾经抽烟喝酒满嘴粗口自杀数次的抑郁症患者的真心表白呢? 数年未见的一位朋友自觉需混的风声水起方能昂首挺胸请我吃饭,却在得知我已是全素食者时,惊呼感慨“天啊,几年未见,你竟已遁入空门!”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