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谓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必定是所有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永远会因为我们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依四圣谛、八正道,乃至依十因缘、十二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小乘的无学果位。不管是阿罗汉无学果,或是辟支佛无学果,依之而能够在寿算终了的时候,或是提前依自己的四禅八定具足而来提前舍报,这个舍报必定是要灭掉身心──五蕴身心,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究竟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诸法,这就是佛法。但是实际上,佛法不只是这些而已;佛法可以依其觉悟内涵之不同,分为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首先什么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弟子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心的法门,以八正道为观行实施的方法,然后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了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乃至能够把我所执、我执断尽,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以究竟解脱。接下来我们要谈什么叫作三界爱?三界爱就是对“三界有”起了贪爱!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讲的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乘主要是通过听闻佛法而证菩提,利根的声闻人闻佛或圣之音声说法,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即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阿罗汉;钝根者尚须闻熏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十二因缘之正理,然后付诸于思维及修行,才能得证声闻菩提。2缘觉乘的修证缘觉乘是辟支佛的修法,在无佛住世的时候,世间就会有缘觉,所以缘觉又称为独觉。缘觉乘的行者是经由缘起性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种人的修行状况是怎么样的一个修行状况呢?这种人,他不但需要闻佛大概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的道理,而且必须要圣为其详细地分析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然后才能够通达,通达之后才能够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所以,慧劣盖轻的人,他不但需要闻佛之略说蕴处界空的诸法,而且必须要经过圣为其详细分析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诸法。这个在《阿含部》里面我们经常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菩提里面我们所要说的,其实佛是对于四圣谛还有八正道,对于声闻菩提这个部分的修行详述的说明了,从这边去阐述了声闻菩提如何修证的一个内涵;所以,我们现在要正式的来为各位说明四圣谛的道理。在进入到四圣谛的道理之前,我们有几个问题要跟各位来探讨的。就是说,释迦世尊是在什么时候说四圣谛呢?祂是对谁说四圣谛呢?什么是四圣谛?为何四圣谛称为谛呢?四圣谛有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关于证涅槃之道的正理,佛世尊在阿含诸经当中最主要所说的,第一个是三十七助道品,再来广说八正道的正理。三十七道品又叫作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类:第一个是四念处,第二个是四正勤,第三个是四神足,第四个是五根,第五个是五力,第六个是七觉支,第七个是八正道分。佛除了在三十七道助品里面讲八正道分以外,又在阿含当中广 | 三摩地 2018-07-21 |
|
首先什么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心的法门,以八正道为观行实施的方法,然后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了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乃至能够把我所执、我执断尽,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以究竟解脱。接下来我们要谈什么叫作三界爱?三界爱就是对三界有起了贪爱!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讲的就是有五欲的众生所居住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贤!过去时的八正道就是苦灭道圣谛,未来、现在时的八正道就是苦灭道圣谛,真实的道理决不虚妄,不离于如而不是断灭,也不是颠倒想,真实的道理详细而确实究竟。综合这样的真实道理,正是圣人所有、圣人所知、圣人所见、圣人所了、圣人所得、圣人所共同正确的觉悟,以这个缘故而说苦灭道圣谛。于是舍梨子说了一首颂:佛明达诸法见无量善德苦习灭道谛善显现分别尊者舍梨子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罗汉是依照佛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他在蕴、处、界里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死轮迴的苦,就直接入无余涅槃,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二篇】略说二乘菩提第一章声闻菩提第一节声闻菩提概说第二节略说四圣谛第一目苦圣谛第二目苦集圣谛第三目苦灭圣谛第四目苦灭道圣谛第三节略说八正道第一目世间八正道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第四节声闻菩提之内涵第一目五蕴概说第一款色蕴第二款受蕴第三款想蕴第四款行蕴第五款识蕴第六款非五蕴所摄的意根第二目略说十二处第三目略说十八界第四目现行熏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色」「识」并不互入,如何为彼此因,如何为彼此果,彼此互说,相调其缘起顺序,皆无能可解,则佛陀既然有隐覆说,当知其为隐覆说,以《阿含经》即说佛陀所谈一切,皆是如实,皆是利益众生;而此当下一会,都是小乘人,如何不利益之?所以随其根性而谈四圣谛,八正道,十二支缘起,乃至诸支缘起,正以相随其根性而为发语解缚,所以有如是三转说法,因此隐覆大乘义理,于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八正道其实就是苦灭之道,是灭苦的方法,正是四圣谛中的道谛——苦灭道圣谛。在这部经中,世尊略说了以后,舍梨子尊者详细解说四谛八正的内容,可以说是钜细靡遗了;对观行的方法也很清楚的说明了,剩下的就是读者实际上加以如理作意的观行了!这正是读者自己应该要作的事情。如果您真的想要取证解脱果,想要确实证得初果的解脱,乃至二、三、四果的解脱,那就如实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一再开示诸比丘,要他们不断修习四圣谛,如果能真正理解四圣谛,实践八正道,经由四圣谛和八正道,就可建立阿罗汉的解脱知见和一切胜行,因此而证得圣果。关于四圣谛的义理,且引《中阿含经》卷七《象迹喻经》而说: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摄受一切众善法故。诸贤!犹如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八邪是相对于八正道而说的:正命的相反就是邪命,正智的相反就是邪智,依此类推。譬如在家人应该以正当的职业来谋生,但是有的人弄个空头公司,众生财物,以这种不正当的方法取得生活资财和用来布施的,都是邪命而活的人。如果你布施给这种人,就是所种的福田不清净,后世的回报则是不清净的福报。如果有人正命而活,可是生活很困苦,需要你帮助;他的职业是正当的,只是因为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听闻佛菩萨解说解脱道法要,即声闻法中的五阴十八界、四圣谛、八正道,证得初果须陀洹。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中品下生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听闻声闻法要,为其开示五阴的虚妄、十八界的虚妄、五阴十八界观行,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中品上生的菩萨,是告诉他苦、空、无常、无我,讲四圣谛、八正道的这个解脱道的正理;大乘的菩萨就告诉他第一义谛的正理。所以第一义谛与世俗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第一义谛完全是以法界实相心为主,所谈都触及法界实相心;而解脱道的正理就叫作世俗谛,它只是世俗的正理。依于如来藏来看,世间一切万法、五阴十八界都是生灭无常、缘起性空的,要是一切这些法灭尽以后,就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家有没有看到?见佛的礼节还是要有!然后才听闻佛菩萨来解说解脱道的法要,也就是说声闻法中的五阴十八界、四圣谛、八正道,他这时候才能够证得初果须陀洹。证得初果须陀洹的时候,然后才继续在极乐世界修行半个小劫以后,才能够成就阿罗汉。这就比中品上生的菩萨--他是马上成就阿罗汉----差了很多。所以说我们这里有讲到:他要讲四圣谛,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志、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二)念佛法门是净土行者的主修内容既然念佛是净土法门的主要内容,那就又须先明白什么叫做念佛?佛是究竟觉悟者,祂具足了四念处、四圣谛,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以及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等。佛断两种障: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证得两种无我。佛成就一切智智,也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是佛。如果这些功德不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