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三要能够摄心旋元入三摩地。以上这一些全部都属于事修,这一些事修就叫做菩萨万行。所以依照楞严经的经旨,若还没有开悟而修集福德资粮,不能够称为菩萨万行。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做菩萨万行。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的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位阶,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做果地修证。因为三 三摩地

2018-07-20

即将完稿前,翻阅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读至“忆佛念佛”四字,无限欢喜:而后看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恍然得知此一法门即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随于一九年四月整理记录,写成短文,名为“谈无相拜佛与无相念佛”。完稿后因阅读虚云老和尚之开示录,始真正摸清了看话头的理路。方知以前自己以为的参话头,其实都是在 三摩地

2018-07-20

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地而“入三摩地”。何以故?忆者无名字、无形相。念者无名号、无声音。若有名号及声音,便成了念佛号、唱佛号。所以念佛圆通章全文不曾说到持名念佛,而说忆佛念佛。譬如念佛时,口中唱念佛号,舌根必动;胸腹则因唱念佛号,必须控制出气及紧急吸气,是身根动,鼻根亦受牵动;口念时凝心倾听,是耳根动;诸根既动 三摩地

2018-07-20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由以上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即将成佛了,仍以此法门自修及度众生,摄归净土。此念佛圆通章之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与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可见不是持名念佛,此其一。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 三摩地

2018-07-20

有朝一日,性障消灭,即入三摩地;若不自满,再勤,三摩地纯熟,便渐渐获得念佛诸种三昧功用。因此法门深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境界,渐渐证得楞严大定。证楞严定之各种境界及悟见自性等相关境界,行者可自行请阅楞严经,此不叙述。此一阶段成功时,行者即能于动静二相之中,随时清晰照见无相念佛之念。犹如牧牛纯熟,野性尽除,随逐于人。便恍然得知经中所谓“介尔初心&rd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要能够摄心旋元入三摩地。以上这一些全部都属于事修,这一些事修就叫做菩萨万行。所以依照楞严经的经旨,若还没有开悟而修集福德资粮,不能够称为菩萨万行。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做菩萨万行。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的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位阶,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做果地修证。因为三 admin

2018-07-20

另外在五根里,以信根为第一根,五力亦以信力为第一力,《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由此可体会从学佛开始一直到最后成佛为止,莫不是信的力量支持着我们继续勇猛精进。倘若有一个人修到了七信、八信、乃至十信未,有天丧失了「信」,这个人就不会再继续修行了。那么信要到何时才算初步成就而不退失? 三摩地

2018-07-20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意思是,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一段不断地使用忆字,并举相忆之情形来说明。行者若是少年离家,别母十数年,常忆念慈母,当知忆时没 三摩地

2018-07-20

入三摩地。骄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三摩地

2018-07-20

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 三摩地

2018-07-20

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花。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 三摩地

2018-07-20

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 三摩地

2018-07-20

思修顿入三摩地。无缘慈力赴群机。明月影临千涧水。比丘某甲稽首归命。大慈悲父观世音菩萨。仰愿他心道眼无碍见闻。动大哀怜冥熏加被。一者愿某甲早断漏结速证无生。三业圆明六根清净。二者愿某甲一闻千悟获大总持。具足辩才四无碍解。凡是圣教熏习其心。一历耳根永无忘失。功德智慧庄严其身。根根尘尘周遍法界。三者愿某甲上求佛果下度群生。梵行早圆三轮空寂。直至成佛。于其 三摩地

2018-07-19

我闻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得二随顺。四不思议。十四无畏十九说法。七难二求。三十二应。无量功德。兴大威力。发大誓愿。同流九界。六道四生。生死趣中。兴百千万亿无量恒河沙劫数善行方便。救度拔济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赐加被。伏念某甲宿生庆幸。生遇佛法。身虽出家心不染道。愚痴邪见诸根昏塞。内外经书虽于习学。章句妙理无所通晓。又恐福力浅薄寿命不长。徒入 三摩地

2018-07-19

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像。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凡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5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