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第十信位是愿心。愿意利益众生、愿意修集善法、愿意成就佛道等等。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初住位,开始乐于行布施等菩萨行。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 | admin 2018-08-07 |
![]() |
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萨种性之中。也就是说,一定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十信位的信解。而 | admin 2018-08-07 |
![]() |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圆满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 | admin 2018-08-07 |
![]() |
佛法内容是什么?一般人的了解就是:打坐、参禅、念佛、法会诵经、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断烦恼或只是布施……等等。但是佛法就只有这些吗?为什么我们学了一世就只知道这些?为什么我们参禅十几年还是读不懂公案、读不懂经典?二乘声闻、缘觉都已断了见、思惑烦恼,证得了二乘菩提,成为二乘圣人了,为什么还不是大乘法中的开悟圣者?虽不是凡夫了,为何还 | admin 2018-08-07 |
![]() |
例如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当中,世尊有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在欲界天的寿命和人间相比,可以说是非常的长久,天福更是十分的广大殊胜。在欲界天共有六层天,最下层的是四天王天,天寿有五百岁,如果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大约是有九百万年那么长久。而如果是最上层的他化自在天,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就共有九十二亿一 | admin 2018-08-07 |
![]() |
第五章佛弟子应有之认识第一节邪见是佛教之大危机最后,我们要讲的是佛弟子、尤其是台湾当今的佛弟子,应有的认识:佛法中的邪见,是当今佛教的大危机,但也是佛教的大转机,这要看我们怎么做。佛教现在表面上很兴盛,但实际上没有它的实质,跟佛陀在世时完全不同,现在已经质变为佛学研究教育,及断见常见外道法了。所以,佛教的灭亡,已经不会很久了;除非我们能尽快的摧邪显 | 三摩地 2018-08-06 |
![]() |
末学在三十几岁时,或许因为宿世学佛的因缘力,所以刚接触到佛法就一头栽了进去,跟著前辈们吃素、受菩萨戒、作义工,忙得很充实也很快乐,甚至也把家人都带了进去,拉著同修和三个孩子,一有空就往山上寺院里跑。1992年,同修在帮忙修缮寺院屋顶时,摔了下来而不幸往生,此后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煎熬著末学,那可真是个巨大的考验!同修走了以后,由于家族的反对,不但使 | admin 2018-08-06 |
![]() |
遇到很多佛友,学佛很多年了,对三归依还是有很多疑惑,迟迟不敢三归依,或者虽然归依了也不明白三归依真正的意义和好处,所以小编整理善知识的开示,仅供您参考学习。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为什么要三归依?三归依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吃肉喝酒杀生了?三归依以后就要遵守五戒了?三归依要同时守五戒吗?三归依的好处?三归依功德很大,怎样才不会失去三归依?一定要在寺 | admin 2018-08-06 |
![]() |
念佛人因希求感应,则时时观察念佛之时有无异状,心起觉观。若见光、闻声、嗅香、身心轻安,便起心攀缘,浮动不定。欲得一心不乱,极为困难。间或有人持念佛名,待至妄想不起,彼时心中欲定,不欲念佛名号;而以不闻定法,知见不具故,心中挣扎,为佛号之持念或舍除而烦恼,以致不得一心不乱。若具知见善根,此时即知放舍佛号,安住无相念佛之境界。若得佛感应,放光、闻香、身 | admin 2018-08-06 |
![]() |
末法时期,常有佛弟子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人大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 | admin 2018-08-06 |
![]()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源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乃是修定学禅者必读经典,简称“楞严经”。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 | admin 2018-08-06 |
![]() |
因此许多菩萨也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定力的修学,就有菩萨问:“能不能用九住心,来作无相拜佛的入手处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在修定的时候,会依于他的习气、会依于他的心念,而有不同相应的法则。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著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夫,才能够作如实的观行,这是一 | admin 2018-08-06 |
![]() |
常听到佛门中人说:“布施给出家人就是在培植福德,去做就对了。”像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今天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来说明。到底什么样的布施才是正确的布施?这个主题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布施的定义是什么?第二个部分:所布施的对象为何?第三个部分:布施有何果报?首先谈第一个部分:布施的定义是什么?所谓的布施,就是将自己所拥有的施与他人,让他人可以 | admin 2018-08-05 |
![]() |
但是你如果想要知道说,发愿生极乐时自己的那朵莲花到底在不在?那只能请你相信我的话,或者请你相信佛在经中所说的。因为我没有办法让你去看见:你发愿以后有哪一朵莲花是你的。而且呢,就算你知道、看见了,对你的道业也没有大帮助。最多只是帮你证明:你发愿往生极乐,真的有那一朵莲花在那里等着你;佛说法是正确的,没有骗人。只能证明这一点而已。所以 | admin 2018-08-05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来探讨的主题是“如何真实忏悔罪业?” 这个罪业为何会生起?这个罪业又会障碍什么?我们从这两个主题来讨论。罪业的因缘,它是来自于身、口、意业造作的十不善业,从无始劫来,在生死中造作无穷的罪业,导致贪、瞋、痴烦恼深重难除,业障堆积得极为高大,犹如须弥山一般。造作不善业的缘,主要是来自于现行烦恼以及随眠烦恼的作 | admin 2018-08-05 |
![]() |
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尊者摩诃迦叶,有一天他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从禅坐中出定,便起身前往佛所在的林园,向佛行了最恭敬的头面接足礼,并退坐在一旁,尊者摩诃迦叶向佛禀白:“世尊啊!是什么样的因缘,您先前为那些声闻比丘制定的戒律很少时,多数的比丘都能够心乐住于修学正法;如今为比丘们制定的戒律增加了很多,比丘们却反而不能乐住于正法的修学呢?”也 | admin 2018-08-05 |
![]() |
但菩萨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启众生的佛性,而不是以自己能够解脱作为安稳。所以这六个科目,从布施开始就会去开始思惟:我应当怎么作?我应当如何来布施呢?在《悲华经》也有说到:当时候的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在菩萨因地,就说菩萨他不断的发愿。他发愿什么呢?他希望能够作身、肉等等的布施,就是将这个内财作为布施,来让众生可以因此而能够得到三乘菩提法的熏陶;所以他希望变成 | admin 2018-08-05 |
![]() |
除非有相同或更高之证量者,接续大德之教,否则大德之所行,将令身后之正觉同修会,陷于四面楚歌之境,难以再发扬光大…佛亦无法度无缘之人。(3)以大德之证量及智慧,可否弯下腰来修行忍辱波罗蜜,化解风波,做个人天示范呢?…快乐无忧,是名为佛。PS.玄奘大师本生,为毗卢遮那佛,慈悲喜舍之舍心所化,非大德所判,只有三地心而已,信不信由你啦!手把青秧插满田 | admin 2018-08-05 |
![]() |
在佛世,有一天,佛陀带了迦叶与阿难两位尊者一同行脚,时近中午,天气很热,所以在路边大树下休息。佛陀看见不远处有块瓜田,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瓜,让大家解渴。阿难尊者来到瓜田,看见田里有一位女子在看守,于是阿难上前向女子化缘,希望得到瓜子解渴。当阿难一说完,那位女子便拒绝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的要阿难赶快离开。阿难回去向佛禀白后,佛反而叫迦叶尊者去化缘。当 | admin 2018-08-05 |
![]() |
同样的道理,众生对于自己尚无法亲证的佛法实证境界怀疑亦属正常,但愚痴傲慢的人就以自己的无知迳行否定,迷信于自己的决定一定正确;有智慧的人虽然有疑,但是他会理性地探究:如何实证法界实相的真实存在?如何实证诸佛净土的存在?以前有没有祖师曾经实证过?而不会像一些无明愚痴且性障重者之鸵鸟心态,不加了解就对于已经实证者所说的法直接否定,理性有智且心性淳厚者, | admin 2018-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