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昔年曹洞宗中兴之祖师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本是证悟的禅师,也常做佛门狮子吼,奈何弟子慧劣,却倡导成默照禅广为流传。此事被话头禅祖师当代大德大慧宗杲禅师痛批为默照邪禅,力挽狂澜,摧邪显正,才得以挽救当时之禅门宗风。可见,大德在世,尚且错会错悟,永明延寿禅师所言的“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非虚言也。学道之人,当先觅得真善知识,由善知识导正知见,见地正确再 | 三摩地 2018-08-09 |
![]() |
住持天天诵经念佛,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都不是很清楚……”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走向了学习佛法的道路。这是老和尚最喜欢讲的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 | 三摩地 2018-08-09 |
![]() |
在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平实导师的出现无疑是正信佛子梦寐以求的恩赐,其高超的出世智慧和圆融的入世态度,都将成为佛教史上难以逾越的丰碑。下面,末学愿以个人浅薄的智能,勉强归纳出平实导师的四大卓越贡献,希能成就某些有缘人的信心。第一大卓越贡献:让禅宗之“禅”变得具可操作性禅这个字,在末学没学佛之前,总是在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大法师和大居士,也属于文人骚客之 | 三摩地 2018-08-09 |
![]() |
一、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并不代表一个人修行的成就;不要拿学佛的时间来评判一个人学佛的好坏和成就。有的人只是登记一下而已。二、放下诵读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修行境界的高低;只能说明你比别人多看了一些理论,是否真正转换成自己的还不一定。三、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数量一样多,你所体悟的,未必别人也一定要走。就算同样 | 三摩地 2018-08-09 |
![]() |
佛法中有教导,意识是靠着因缘才能出生的法,变异无常,永远不是真实“我”。每个人如来藏“黑盒子”里的记录,也各自不同。即便是长得非常相像的双胞胎,个性、能力、长相也都不同。中国诗人李白十岁精通诗书,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八岁举行演奏会,他们的才能种子都是从过去世带来的,老早就存在如来藏里。如来藏无形无相,谁能看见祂呢?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微 | admin 2018-08-09 |
![]() |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真是了义说!1、《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我性不可得。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自性不可得。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 | admin 2018-08-09 |
![]() |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 | admin 2018-08-09 |
![]() |
在佛世时,如果有佛弟子来向世尊请法,世尊总是能够善观众生之因缘与根器,以种种方便善巧摄受众生进入佛法之中。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大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 | admin 2018-08-09 |
![]() |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而福德的部分,到底要大到什么程度才叫作圆满呢?而这个问题所牵涉到的是:菩萨所修的福德又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是什么呢?首先,先简单来形容福报的大小,然后再说其种类的差别,最后再说明福报与成就佛菩提道的关联。福报这个名相,大家都是耳 | admin 2018-08-09 |
![]() |
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麁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 | admin 2018-08-09 |
![]() |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孝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亲 | admin 2018-08-09 |
![]() |
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 | admin 2018-08-09 |
![]() |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精进会使善法增长广大呢?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增一阿含经》里面,佛有提到,诸善法,依不放逸而得长大。所以,所有善法,是依于我们不放逸地去修行以后,这些善法才会增长广大的。这个道理应该是很清楚的,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直去作一些善法,很精进地作一些善法,会有一些正面的现象会出现。比如说我们会越作心里越 | admin 2018-08-08 |
![]() |
漫漫生命长河,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无尽的时间,可是生命的品质却随着自己每一刻的选择与行为导致升沉不定,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为何升沉,完全无知,却还在麻木不仁中阿Q不已,而且每一次在茫茫大海中冒出头来的机会(喻指得到人身,乃至值遇正确的佛法)却依然被自己无数次的浪费掉,依然不知道自己何以升起,何以沉坠至底,或者知道了,而不能心得决定,百分之百的踏实,并且没有 | admin 2018-08-08 |
![]() |
-------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修学佛法而证解脱,那都是不可能的;又或许主张,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生、所变,所以只要奉侍这一位造物主,自己都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从其而获得恩典;又或 | admin 2018-08-08 |
![]() |
菩萨底忧郁CD歌词1、菩萨底忧郁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亿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侧难舍;愿您世 | admin 2018-08-08 |
![]() |
《忏悔文+忏悔偈》唱诵版(温馨提示!每日佛前至诚忏悔:可在佛前长跪,先念前面的忏悔文,然后念忏悔偈。念一段拜一拜。念一段拜一拜。可以拜个二三十分钟……或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而定......)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破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敬恶友,违背 | admin 2018-08-08 |
![]() |
」「问:云何佛化所生?吾如彼生?佛既无生,生是何义?若言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何以得无生法忍耶?答:既云如化,化即是空,空即无生,何诘生义?生灭灭已,寂灭为真,忍可此法无生,名曰无生法忍。」「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 | admin 2018-08-08 |
![]() |
正信的佛弟子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就必定会由原本的贪著世间五欲之乐,而逐渐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这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位菩萨是不是已经满足十信位了。如果有一位菩萨,仍然非常贪著于世间五欲之乐,完全没有办法舍离的话,那么可能就显示,他还没有满足十信位的修学。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 | admin 2018-08-07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弟子,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圆满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ldquo | admin 2018-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