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看《长阿含经》的《梵 | admin 2020-07-17 |
|
另外,平实导师在当时也有将《无相念佛》这本书的书稿面呈给祂的师父,想提供给禅寺作为接引学人之用,期望禅寺中的学人能够因此成就无相念佛这个功夫;如果能够得到大受用,也就不会随便离开禅寺了。然而师父总是藉词推拖,并没有出版的意愿。所以这些书稿在那座禅寺当中三进三出,最后被遗置在禅寺当中的知客处十几天,几乎被丢到字纸篓当中。后来因为某位法师发现,在翻阅之 | admin 2020-07-15 |
|
「明心以后,因为是真正修学佛法的人,所以过去世的眷属们当然大部分也都是学佛人;所以悟后心地开始清净了,就会由于种子流注而感应出过去世的配偶。在第一次遇见时就会出现状况──一见钟情,于是就心迷意乱。请大家都要很小心提防,不要因为这种情况而产生邪淫,免得坏了如来藏正法。如果直觉到某某人过去世是你的配偶,接着在第二剎那就必须了断,不许犹豫而拖到第三剎那, | admin 2020-07-15 |
|
他们求悟的精神远胜过醉生梦死的众生,他们发起成佛的心志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声闻阿罗汉加总之所不能及,他们深信人生至要的是亲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如是全力以赴,江西、湖南(简称为江湖)不断寻访禅师,但求一语、求法无辍。即使像这样被说为“在这个诱人的开悟陷阱,步步深入很难脱离”,禅子们一样无怨无悔,莫说一生这样过,十百千生也这样过,因为他们是 | admin 2020-07-12 |
|
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云游四方,学法传法宗杲生于北宋元祐十年(1089)十一月十日。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经》。13岁入乡校,仅13天,“因与同窗戏,以砚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去”。崇宁四年(1105),宗杲17岁入宁国县山东慧云寺,依慧齐法师出家,并于次年受足戒(剃度)。 | admin 2020-07-06 |
|
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遭“罪”流放,不忘佛法克勤禅师从京都天宁寺回四川后,传法时与在四川组织抗金的右丞相张浚相友善,积极向张浚推荐徒弟宗杲,并嘱咐道:“杲首座真得法髓,奇不出,则无支临济宗唉!”张浚回朝后,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邀请宗杲担任临 | admin 2020-07-06 |
|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教对神通异能的看法。佛教对于神通是承认它的存在,所以佛法中有所谓的五通之说,乃至有六通之说。也就是说一般的外道,他们可以修成五通,也就是所谓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还有神足通;可是他们不能修成六通,也就是所谓的漏尽通。所以,漏尽通是佛教有别于其他世俗神通之处的地方。那什么叫作漏尽通呢?漏尽通就是对于烦恼漏尽能够通 | admin 2020-07-06 |
|
所谓的佛菩提,就是菩萨要成就佛道,必须经历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行,从十信位开始,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依序进修,最后才能圆满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也就是说,菩萨从初发心开始,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开示圆满具足,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广修菩萨的六度万行,这时已经开始与众生广结善缘了,当菩萨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圆满时,得以 | admin 2020-07-06 |
|
那么在这个里面,他到底有了什么样的境界跟体悟呢?慧远大师说他三见圣相,三见圣相意思就是,他有三次得以面见阿弥陀佛。但是慧远大师他本身的修为深厚,他深深觉得见了这个佛固然是好相,但他不愿意依此而来炫耀,所以他始终没有说——沉厚不言。他有一次跟旁边的人讲说,即便我虽然有见到了阿弥陀佛这样的这个好相,但是我宁可到我死的时候,到我要往生的时候才告 | admin 2020-07-06 |
|
哪三乘菩提呢?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所谓的声闻菩提,就是声闻人听闻佛的音声法教开示,知道有涅槃本际不灭,因而观察及觉悟四圣谛等解脱正理,因而断了见惑、思惑,死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分法。也就是说,声闻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行的方法,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尽五上分结──色界 | admin 2020-07-06 |
|
上一次我们跟大家提到了,因缘果报错综复杂,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但是我们也跟大家提到了,念佛的这个因,到最后却能够成就往生净土的果。看起来就好像是念佛的这个法门,或是这个途径,看起来是非常确定的,这个道理又是怎么说呢?我们上次说的这个部分是说,因缘果报虽然是错综复杂,但是我们的心念,则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力量。念佛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念佛呢,不是只是 | admin 2020-07-06 |
|
欢迎收看同修会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个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里面所谈的都是佛在经中开示的真实故事,以此来作为我们修行的借镜,来修正我们不好的行为。今天所要谈的是沙弥救蚁子得长命报缘,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佛在《杂宝藏经》卷4开示有关救护众生的部分。经文如下:昔者有一罗汉道人,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假归家;至七日头,勅使还来。 | admin 2020-07-06 |
|
当然,我们跟各位谈到了,因缘错综复杂的一面,同时我们也要跟各位谈说念佛——回到我们念佛的主题,如果因缘果报是这么不可思议的话,也许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会问:如果它是有这么大的变化的话,如何能保证我现在发心念佛,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呢?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帮大家分晓清楚。要分享这个部分,首先,我们给大家举一个譬喻。我们说念佛法门,真是一个非常非常殊 | admin 2020-07-06 |
|
说到因果二字,这当然是唯诸佛才能够究竟了知的,以前不是常听老人家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意思是说,今世某一只鸡可以喝多少水、吃多少粒的米,都是依于前世的因而定的。借着这样一个道理来告诉我们,在今世的种种的受用,也是有前世的因的。然而,由于一般人被社会的风气所熏习,或者是根本被作了错误的教导,以致于像经文之中内官甲的想法的众生应该是很多的;因为都会认为 | admin 2020-07-06 |
|
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在说有一次,佛在摩竭国界,跟祂的常随众五百比丘以及弟子,沿着河岸缓缓而行的时候,发现江中有一根巨大的漂流木,在江中不断地上下翻滚;这个时候世尊就藉用这个机缘来作一个开示。世尊在江边的一棵树下坐下来的时候,就跟弟子众开示说:你们有没有看到这棵大木头在江中、在那翻滚?诸位徒众当然就说:有啊!我们都有看到。世尊这个时候又继续开示 | admin 2020-07-06 |
|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文怎么说,后面经文说:【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这一段,这个上品中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听佛说法,经过了一个晚上,花开见佛以后,接下来是没事了?不是!接下来他要开始修行 | admin 2020-07-06 |
|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谈谈二内官诤道理缘。这一段过去所曾经发生的事,是被收录在《大藏经》第四册,No.203《杂宝藏经》卷第2其中的第26经。【昔波斯匿王于卧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无所依,自业力活。王闻此已,情可于彼依王活者,而欲赏之。即遣直人语夫人言: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 | admin 2020-07-06 |
|
后面经文是说:【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到这段佛的开示就是说,这个紫金台是非常非常的大,它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要经过一个晚上,这个紫金台的花才会开。也就是说到了 | admin 2020-07-06 |
|
在佛世,有一位妇人因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因为这样的缘故,导致忧愁烦恼、精神恍惚,离开城里,到达佛的精舍——祇洹精舍[shè]。来到这里之前,她听说世尊为世人所尊崇,可以让众生免除忧愁、离苦得乐。这位妇人自忖[cǔn],世尊一定有办法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所以就到祇洹精舍礼拜世尊,并向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复 | admin 2020-07-06 |
|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持名念佛、心念心听的功夫成就的时候,你要转为心念心忆,当你忆佛的念忆到心念很强的时候而不会忘失这个忆佛的念,这时候你的定力其实已经慢慢的升起来了。如果你有定的知见,你懂得转折!如果没有定的知见,这时候就容易起烦恼,而甚至走入歧途。因为当你忆佛的念很强的时候,你想定下来继续往这个深细的这个念一直用功下去,但是心里面同时你会发觉,佛号陪 | admin 20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