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关于法界实相最重大的错误邪知见,就是在舍报前被教界尊称为导师与大法师们所建立的邪见。假名善知识,他们把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成是法界实相,当成是陀两千五百年前所教授、所要开示悟入的一代法教。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的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法的基础----人天乘的修行 admin

2020-02-18

问后学刚学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答明心与见性,在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hel admin

2020-02-18

又譬如《杂阿含经》卷2对识阴的开示说:【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杂阿含经》卷2)这时也是将各各领受及了别六尘的六识定义为识阴,称为识受阴。所以识阴一定是能熏习的心,这是因为识阴有面对六尘各别加以了知、识别的功能,才能经由各别的了知而生起憎厌或好乐的心行,经历了憎厌或好乐的心行后,在心行结束之前都没有反 admin

2020-02-18

这里面我们就分为几点来作说明:第一点就是说,首先法因为难以证明或亲证的关系,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导致于法道理难以被真正了解、了知。这主要是因为法非常深奥而非常广泛,因为法含摄三界六道,也含摄十方三世的道理,因此它非常难以观察。譬如说如果要观察三世因果,那就是他必须要能够观察此世跟前世的种种,将它们产生这个因果关连。这个当然就必须要有宿命通的能 admin

2020-02-18

若我们误以识阴是常住且真实不灭的法,则一定无法取证解脱果,更无法成就大乘菩提道的修学;因此对识阴如实了知,并确认识阴的虚妄无常性,对修学解脱道及大乘菩提道的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对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正教上的闻知与信受,建 admin

2020-02-18

善知识在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法是要透过观行、体验而亲证的,但因为我们都有隔阴之迷,不能接续了过去世曾经修学过的法,而我们现在离降生的年代又非常久远,无法亲承的教导,所以就必须透过再来菩萨,善知识的教导来接续道的修行,因此是否能值遇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多处开示了善知识的重要性, admin

2020-02-18

世尊说完了流转门与还灭门的道理之后,告诉婆罗门,你问世尊说的是什么法?现在为你开示:我说因、论因,说因缘世间成的流转门,与因缘世间灭的还灭门。到这里,我们可以确认了世尊所说完整的法义,它必须要具有流转门与还灭门的两边;如果不能知彼法如何流转,则不能知彼法如何还灭。现在一般人讲到解脱道,通常都只用心于还灭门,但那只是后半部;因为不知道前半部流转门, admin

2020-02-18

世尊从一开始出世弘法,在教的最初期初转法轮的时候,《阿含经》中就已经明说法不是外道所说的断灭见,也不是外道的常住见。所以世尊在经中,常常批评婆罗门教、《吠陀经》、新沙门的这个六师外道他们不如理之处,而且沙门法的基本就是强调五蕴无我。但是如果说万法皆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灭尽了一切却又说这不是断灭;那到底法要追求的是什么呢? admin

2020-02-18

自古以来,一般的初机学大众,在进入门研读世尊初转法轮言简意赅的《阿含经》,常常由于缺少善知识的解释,因此对于《阿含经》中的真实义多所误解、误会了,以为说《阿含经》讲的就只是五蕴寂灭、六识寂灭,所以就成了一切都无的断灭空,最后以为五蕴十八界的一切法都只有缘起而性空。许多假名的善知识误解了《稻秆经》中所说的: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然后大言不惭地 admin

2020-02-18

自古以来一般初机的学大众,在进入门研读世尊初转法轮《阿含经》这个系列的经典,常常由于缺少善知识的注解,因此对于《阿含经》中的真实义多所误会--误解了;以为说《阿含经》讲的就只是要五蕴寂灭、六识寂灭,以为那就是成就了一切都没有的断灭空。所以自古以来,如果没有真实证得解脱果证的善知识来为我们教授,学人非常容易就落入了断灭的见解,这样子一来就会成为 admin

2020-02-18

在《百喻经》中用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前有一个人愚昧无知,他口渴极了,急着要喝水,远远的看到地上晃动的阳焰----也就是热空气上升沸腾,好像水气的这个气流。他以为那个就是水,连忙追赶上去,一直追啊追,始终在他眼前追不到,一直到了恒河边,终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河水了,他却对着河面呆呆地傻坐着,而不去拿河水来解渴,旁人就问他:你已经渴成这样了,不就是来找水 admin

2020-02-18

但是我们现在要给大家说的是,现在教里面讲到的方法呢,有更进一步、更关键的方法,那就是要来看看我们所执着的那个我,也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能够见闻觉知的那个我,到底祂的实况是如何?因为所有一切的苦苦、坏苦,乃至于我们刚才讲的行苦的本身,它不外乎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在运行,所以我们才能够针对每一个境界,去感受那样子的苦存在。所以,今天我们要解决苦的问题的 admin

2020-02-18

因此如果不是有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事实上是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而自己的识阴是不曾缘取外六尘,而是只有缘取内六尘的;而因为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相对的就有外六入与内六入的差别。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 admin

2020-02-18

地的无垢识与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来藏都是本性清净,本身离见闻觉知。在门有一些法师、居士们,也包括了假藏传教的行者们,都要将所谓的真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说那就是开悟了,已经证得涅槃,然后于死后,以这样的状态入涅槃;也就是说,他们要将生灭不已而能分别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灵知状态,以此来证涅槃、入涅槃,可见他们所证的涅槃,是有分别的 admin

2020-02-18

完整的法传到今天,常常变成半截法,只知道十二因缘法,不知道十因缘法,这是半截;只知道出离观,不知道安隐观,也是半截;只想要学二乘法出离生死,不知道要学菩萨法来成,这也是半截。心量狭小的人,对于发愿重新受生心生畏惧,恐怕会再受无尽的轮回,唯恐解脱无期,故不肯发起受生愿而再来人间受生,不想要来人间住持法,舍寿的时候想要赶快入涅槃,不想修证大乘菩 admin

2020-02-18

修学法有两条路:一条解脱道,一条菩提道。解脱道就是要解脱生死,有的人以为学就是要解脱生死,这是没错,但真正的法不是只有讲解脱生死而已,还有成的问题,成才是学的主要目的。有的人以为能够解脱生死就是学完毕,纵观元朝到现在,六百年来的教只剩下解脱道,而且还是不知道要断我见的错误解脱道,这也是教衰微的原因。会有这种衰微是因为没有大善知识 admin

2020-02-18

修学法最重要的是要有方向、要有方法,方向、方法都搞不清楚的人,学了老半天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在学。方向就是您学的目的,方法就是怎样达到目的;您想去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目的,方法就是念南无阿弥陀!那么请问您去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在那边享福吗?当然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跟一神教的生天也没两样了;是要成就道,这才是学的目的。而想要成 admin

2020-02-18

证初果是修学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想要离开三界生死轮回的烦恼,所以要修出离观。二乘人所说的出离观就是简略的十二因缘观,这是世俗谛中的现观。出离观就是以十二因缘支来仔细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不实,断除我见、我执的现行,因此而得以离开三界生死;或是以苦集灭道这四圣谛为行门,依此四圣谛而作观行,观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我,是虚妄不实而断我见、断三缚结,然后 admin

2020-02-18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但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教跟人家不同而说八识?因为这是来人间告诉我们的,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六个识而已;所以,六识论不是教,八识论才是教,这是千古定义,不可怀疑。怀疑教的八识论,您就找不到教在哪里了。为什么六识论的人不相信八识论?因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