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谓菩提回向是指,为了趣求一切智心,所以将自己所修一切善法,回向未来能得成佛之果德,这就称为菩提回向。第二是众生回向,菩萨心心念念为救护众生,所以愿意将自己所修一切善法,都能与众生共享,这就叫作众生回向。第三是实际回向,菩萨厌求有为之法,趣求实际,所以,以自己所有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求得平等如实的真如法性,这就叫作实际回向。总合以上三种回向,我们可 | admin 2020-02-20 |
![]() |
佛说: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復如是非觉非知。(《大宝积经》卷89)既然如来之像非觉非知,那我们拜佛像干什么呢?所以这篇就是依实际的理地在看这个佛像的,这是大精进菩萨,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在修观像念佛的时候,记载在《大宝积经》里面所叙述的一段经文。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也就是说这个纸画的如来像它没有觉知,所以叫作非觉非知。那如来藏一样是 | admin 2020-02-20 |
![]() |
这种投影,我们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就是跟我见还有我所见相应的部分。也就是说,因为你想要祈福的对象,有可能是要为你色身祈福,有可能要为你的家人祈福,甚至于是要求平安,甚至于要求财,甚至于是要求学业,甚至于是要求职业,这都是属于我所;也就是说对于我所的需求,所产生的对一个偶像的崇拜。这个对我所的一个需求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最主要就是来自于我见。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其实用RELIGION这个字、RELIGION这个宗教来说佛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教是要解脱于这样子的一个行为,所以,RELIGION要解释佛教其实是不适合的。所以,在实证社会学的先锋,法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他是对于宗教社会学,作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研究。他本身也是一个基督徒,但是他在他的宗教社会学里面讲了一句话,他说:神只不过是社会力量的投影或升华而已,上帝之城只 | admin 2020-02-20 |
![]() |
何谓图腾呢?图腾就是,譬如说我们说的佛像,或是说神像,这些都是属于图腾。其实符号互动部分,也不止是我们对于信仰的部分的一个需求,我们人类的互动,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透过符号来作互动的。譬如说国旗,国旗本身就是一个符号,譬如说某一个公司的Logo,某一个公司的Logo还有这个国家的国旗,这个都是代表国家的一个精神象徵,或是公司的精神象徵;透过这样子的一个符号,我 | admin 2020-02-20 |
![]() |
佛到底是万能的,还是不是万能的呢?其实如果从究竟的理地来讲的话,佛非万能,非非万能。什么叫作佛非万能呢?因为佛一样有三不能。佛自己说:我也是在众生数里面。因为佛出生在这个世间,一样是必须要取祂的五蕴身来受用,所以佛一样必须要以这个五蕴身,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生活。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 | admin 2020-02-20 |
![]() |
(《大悲经》卷1)所以,佛这里就讲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我们众生会化生呢?就是因为有诸大苦聚集,也就是因为有五蕴炽盛苦,不明五蕴出生的真正的道理,所以有这些大苦的聚集。那这些大苦的聚集是因为什么东西所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有过去世的无明。过去世的无明,缘于过去世的身口意行;过去世的身口意行,造作了身口意行,落谢于如来藏里面,让造作身口意行的六识种落谢于如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个器世间是因为我们众生的共业所形成的,这个共业在佛法里面所说的,就是属于同分妄见。是因为众生有同分妄见,所以才会产生我们的共业;因为我们有共业,所以会形成我们的山河大地。也就是说,因为众生有众生的共业,所以会形成我们所居住的依报土;众生有众生各自的别业,所以会形成各自众生不同的、各自的五阴世间,各自的每一个人他的不同的正报的这个果报。所以,五阴世 | admin 2020-02-20 |
![]() |
而佛世的印度的梵天造物思想,也是这样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因为对于我们这个五阴世间,也就是说对我们这个色身,还有受、想、行、识这五阴是如何形成的并不了知。其实用我们一般世间法的语言来说,,就是对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的道理并不了知,也就是说,对我为什么会出生这个道理不了知。以为有一个能够出生我的造物主,所以才会有某些宗教说我们都是上帝所造的,那就是认为我 | admin 2020-02-20 |
![]() |
佛教徒的饮食观,就要看说,我们众生既然是依四种食而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不已,我们如果要获得解脱,那就应该要断这四种食。也就是说,我们在饮用抟食的时候,我们对于我们的饮食就要不贪着。所以在佛陀在世的时候,祂对于僧团祂就有规定,规定说日中一食;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天里面只有在中午的时候,在午前食用一餐,那这一餐之外就不再食用了,就一坐食。这种一坐食就是要降 | admin 2020-02-20 |
![]() |
在佛教里面,如果大家有去一些寺院参观的话,就可以发现,佛教吃饭的地方就叫作五观堂。这个五观堂所说的就是说,当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五种观察。这五种观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的一个内容,他的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 | admin 2020-02-20 |
![]() |
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佛教以及道教当中的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容易造作地狱业,所以地狱门前的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多。像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众所周知,谨守本分的佛弟子要成就地狱业是不容易的,除非他违犯了世尊的教诲,而在三乘菩提道当中走偏了,乃至走到了外道法当中,否则是不容易造作地狱业的。至于道教所说的法,因为不离欲界是属于人天善法,也是劝人为 | admin 2020-02-20 |
![]() |
堕入黑绳大地狱的人呢,是因为对于父母、诸佛、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人,以恶言恶行不善法来对待;或者本来应该要教导别人种种的正行,他却教导别人不正确、谄曲的种种行为;看见他人造作友善的事情,他却想要破坏;像这样的人死后就会进入到黑绳地狱。再来是堕入堆压地狱的人,是因为他喜欢造作三种恶业,譬如说喜欢杀害众生、偷盗众生的财物或者和人邪淫,修这三种不善行, | admin 2020-02-20 |
![]() |
像这样的说法,与佛教的说法是有相当的出入,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要将地狱的内容来详细地说明,才不会积非成是。地狱,梵语名叫作那落迦。在那里具足了许多苦,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忍受的,所以没有一个众生会喜欢去到地狱,可是因为业报的关系,也就不得不到那里去受苦。依据《长阿含经》卷19的记载,地狱是位于四大洲的外围。也就是娑婆世界有须弥山,须弥山有四大部洲围绕着 | admin 2020-02-20 |
![]() |
在《妙法莲华经》卷1,佛曾经开示说: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就是要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在三乘经典当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大众, | admin 2020-02-20 |
![]() |
在《妙法莲华经》卷1,佛曾经开示说: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就是要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在初转法轮,佛隐说真实心,譬如说无余涅 | admin 2020-02-20 |
![]() |
授记,是佛陀对于某些众生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都已经很确定,而给予预先的记别。也就是说,当佛陀看到某些众生他的心中,某一类的种子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规模,而这些众生依凭着这些种子的势力以及现量所证的智慧,佛陀已经看到并且了解这些众生未来将会如何演变、如何发展,因而对这些众生预告他未来成佛的情况将是如何。另外,在《增一阿含经》卷38当中,佛陀开示:除了 | admin 2020-02-20 |
![]() |
一般所谓的授记,是佛陀对于某些众生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都已经很确定,而给予预先的记别。也就是说,当佛陀看到某些众生他的心中,某一类的种子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规模,而这些众生依凭着这些种子的势力以及现量所证的智慧,佛陀已经看到并且了解这些众生未来将会如何演变、如何发展,因而对这些众生预告他未来成佛的情况将是如何。譬如,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曾经 | admin 2020-02-20 |
![]() |
而所谓的三乘佛法,是诸佛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实证了四种涅槃,究竟解决了六道轮回等问题之后,以自身的体证经历来教导有情众生,如何经由闻、思、修、证的过程,也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超出六凡法界,而逐步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陀等四圣法界。譬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当中开示善恶业道、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道理,而说到: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 | admin 2020-02-20 |
![]() |
身为佛教徒应该都要知道,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要能够深信因果,尤其是三世因果。经中说:欲知过去因,当看现在果;欲知未来果,但观现在因。(《法苑珠林》卷74)也就是说,现生所受的一切果报,无非是自己在过去世所造的业因而成就的;而自己在现在世所造的一切业,也都将成为未来世自己将受用的果报。之所以会有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甚至于如《大宝积经》当中大家耳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