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日前在台北佛教正觉讲堂听闻萧导师讲授菩萨优婆塞戒经时,导师提到三世因果的微妙,举了二十年前发生的李师科抢案及王迎先命案,说到与王迎先命案有关的五位当事人,其实都是过去生被王迎先(当然也是过去生)杀害,当时种下的业因,才会有今生的业果。这段故事我几乎已经忘得差不多,只大约记得一些梗概,曾经由报导得知您与该事件的因缘,不知您今生是否亲近佛法,对佛法中讲 | admin 2020-02-21 |
![]() |
实际身就是以实际为究竟转依,而发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但是一切深悟的菩萨们,都能现前观察自己所转依的第八识实际,都是无余涅槃的境界;而且现见无余涅槃的境界相,其实都是与无明众生同时同处。所以一切凡夫众生与声闻、缘觉、菩萨们都一样,都是住于实际而又同时示现五阴于人间或色界中。只是凡夫们都不知道,总是妄想进入无余涅槃中,再来寻找法界实际、涅槃实际,所 | admin 2020-02-21 |
![]() |
心为我们画出了人身,因此我们出生为人类;心为我们画出了高鼻、大耳,所以我们就有了高鼻、大耳;众生各各的万法都是以各各的如来藏为身,并且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所以第八识如来藏心叫作法身,就是万法之身,所以如来藏是万法所依之身,所以由凡夫、愚人乃至到成佛后的最终所依,都是如来藏法身。真如心具有一切法的种子功能,从凡愚到成佛之间,此心随缘出生种种相貌、种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念佛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很用心执持阿弥陀佛圣号,所以这位念佛人的法身,已经开始去运作了,于是就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出现了一朵莲花。这朵莲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以及念佛人发愿往生共同形成的,随着念佛人在人间是否精进念佛而有所不同。如果念佛人很精进,这朵莲花,就会越来越广大及庄严,并于念佛人舍寿时,就有九品往生的差别。因此在人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今天来继续讲一个佛典故事,这是一个微妙比丘尼的故事。当波斯匿王他过世之后,琉璃王继位,当时候搞得民不聊生,因此豪门的妇女,她们发起了出家的念头;总共五百人,她们就决定舍弃贪、瞋、痴,然后舍弃了富贵的夫家,或是舍弃自己的家庭,最后来到佛寺----佛门中来出家了。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于是大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她们就去找待 | admin 2020-02-21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分享《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们今天要讲的佛典故事,是一个有关堕饿鬼道的因缘,这个故事在说,有一个优多罗的母亲,她堕到饿鬼道的因缘,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众生为什么会堕到饿鬼道去呢?在《菩萨本行经》里面这么说,它说因为什么:【悭贪、嫉妬、不肯布施、不知衣食、不信三尊,悭火所烧,死堕饿鬼,形体羸瘦,骨 | admin 2020-02-21 |
![]() |
佛门有句话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清楚知道,如果造作恶业,业种会自动收存在个人的如来藏中,未来缘熟了,恶业的果报必定会现前,所以菩萨畏因,也就是菩萨畏惧再造作新的恶业。凡夫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总以为作恶事犹如船过水无痕,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造作恶业时,一点都不畏惧,只有在果报现前时才来抱怨,我怎么这么歹命呀!竟然要受这种苦报,这就是凡夫畏果。 | admin 2020-02-21 |
![]() |
或者他能够断除烦恼,但是要他取证法界实相,他就是无法实证、无法理解,这也是五根不具的一种情形,他对于佛菩提道的实证乃是五根不具。这样看来,诸根不具其实有很多情形,很多人都有诸根不具的情形。可是,为什么会有诸根不具的困苦呢?这都是过去世谤法所留下来的余报影响,这不是伤害众生而导致的五根缺陷,而是在胜义根上面有问题。所以很多都是在过去佛的时候,曾经谤佛、谤法的事 | admin 2020-02-21 |
![]() |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这个经文很明显地讲的是说,即便是经过了百劫(在佛教里面劫就是表示很长的时间的意思),那么百劫的时间的话,百劫之前所作的业报是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了因缘这两个字。希望各位观众好好把这一点记住 | admin 2020-02-21 |
![]() |
这封信里面最主要是说,有一位虔诚念佛的老婆婆,最后她反而是横遭车祸,所以写信来的这个人非常的不理解,他认为这个念佛的老婆婆明明是种了许多的善因,平时也都为人和善,并且都是一直虔诚念佛,为什么到最后反而会遭受到车祸呢?基于那样一个直接的因果的信念,使得他对于佛教所谓的善跟恶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是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集里面曾经提到的一件事。那么关于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在《佛说骂意经》中有写着:一个人他在行善业、恶业的时候,有四人会知道:一个是天神知之、二是地神知之、三是傍人知之、四是自意知之。所以我们有听人家说,瞒天、瞒地,瞒不过自己的良知。造恶业会因为担心被揭穿,会担心遭到同样的状况,会担心以后会有恐怖的果报,所以会设法产生自己种种的自我说服、防卫机转的;这虚妄自我成就的满足感,是无法抚平内心的不平静。这 | admin 2020-02-21 |
![]() |
释迦牟尼佛就曾经对弟子们说:外道们有三种邪见,修学的人如果信受了,虽然他的德行本来并无亏损,因为信受这些邪见的关系,就必定堕落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境况。这三种邪见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有一种出家修行的沙门和在家修行的婆罗门他们主张:人今生所受一切苦乐,纯粹是由于前世所造业因来决定的。第二种修行人则主张:这一切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所决定的。另外有一些沙门 | admin 2020-02-21 |
![]() |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要跟大家谈这个最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都会起一个疑问: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念佛一声罪灭河沙,那是不是代表着,念佛我只要念个一声,然后我把所有的罪业消除了,那是不是就代表了,我们今生所作的这些修行都已经成办了,并且这一生所有的罪业都消灭了呢?乃至于我们就因此而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呢?正因为有这些质疑,所以我们觉得 | admin 2020-02-21 |
![]() |
他ㄧ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恶念,能够出生解脱智慧,才能够真正地断除这些恶习恶念。有情为什么会造作三恶道的恶业呢?因为有情想要自在,想要自在的时候,他就任性的凭着他的烦恼习气现行而去造作,以为这样子叫作自在;其实这个就是与烦恼相应,所造作的业都是生死业,生死业就不是自在的业。有情为什么会任凭自己习气烦恼现行而去造作呢?因为 | admin 2020-02-21 |
![]() |
在《佛说大般泥洹经》里面有这么讲:“一切草木作寿命想,如是说者我所不听,作是说者,当知是辈外道弟子。”在这个经中佛就讲说:假如佛弟子要这样讲说,一切草木它都有寿命,等于把它当有情看待,那这样说的话, 佛是不允许的。因为 佛弟子要知道,有情必定要有心识、要有心性,要有心识、心性,才能够见闻觉知、熏闻、思惟种种的这些心性上的一些行相;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说在同一部经典里面,佛陀也说: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罗云忍辱经》)也就是说,世间有种种的宝物,这种种的宝物的光耀是世间人都想要的,都把它看得很贵重的;可是世间所看重的这些宝物,事实上它是会招来忧患的。譬如说,我们也经常看到报导,有一些非常有钱的人家,他们如果没有很多的金钱的话,他们也许家里面不会产生纷争 | admin 2020-02-21 |
![]() |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 | admin 2020-02-21 |
![]() |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因此,如果我们看到众生都展现出和颜悦色,那么见人欢喜的果报,就是未来也会人见欢喜;这不只是未来世才有的果报,今生我们努力主动地以和颜悦色来对待他人,当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好意时,也迟早会作出善意的响应的。相反地,如果我们常常以臭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要为大家来探讨的问题是: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这个问题呢,我们就要来看待佛敎所阐述的教理是什么。也就是佛教所阐述的这个法界实相的真理,它能够完整地呈现三界六道有情众生的这些因果的因素。这些三界六道有情流转的因果,由于菩萨实证了实相心以后,智慧会不断的增长,不断的增长以后,越能了知这些因果的内容。所以佛祂在经中也经常在教导佛弟子,要善于了知因 | admin 2020-02-21 |
![]() |
布施是修学佛道的初步,想要成就佛道,首先要做好布施。因为如果养成布施的习惯,努力地一世一世做下去;就能逐渐满足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以及懂得三宝的尊贵,当做得够多的时候,就会起心动念开始思考:难道佛法就只是这样行善而已吗?难道这就是成佛之道吗?就会慢慢开始有修学佛教正法的因缘。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善事不去做,或者是做得还不够多,那么三乘菩提证悟的资粮,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