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的怨责自己,老是说自己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讲法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但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的,也有今世的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法”,梵文叫作达磨(Dharma),“法”这个字,在佛法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像佛法这个词本身就有个法字。这个法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法有任持自体的意思,也就是说,某种法有它固定的体性、特质,而和其他的法不同。譬如说地、水、火、风这四大,各有各的体性相用;另外像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等五趣六道,也都有各自的体相,让人一听到就 | admin 2020-06-08 |
|
八识(百度词条)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 | admin 2020-06-08 |
|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一句话说:菩萨应从五明中求。五明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声明指的是语言文字上的通达;工巧明指的是种种技艺乃至历算上的晓了;医方明说的是医术、药典上的精通;因明说的是能于事理推演归纳上的正偏,无所误谬。这四个法是共于一般世间法的范畴,所以菩萨当然也应该随分修学。此外菩萨想要进一步更能自在,更有功德而能够广益有 | admin 2020-06-08 |
|
法会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的活动以及仪式吗?读过《金刚经》的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的第一段是〈法会因由分〉,这一段是在叙述佛陀聚集弟子宣说这部《金刚经》的起因;所以,法会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说法的聚会。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经文,里面佛陀开示的经文,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经文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法会中没来生此间,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能够了了通达这个道理,这一个人未来就一定能获得无上果,而成就佛道。说到这里,可能观众朋友们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业种所现行;这个业种看不见、摸不到,好像很玄的样子,无法思议!我们来看看平实导师在这儿的开示,也就是课本的第六十六页:不要把业解释得很玄。有的人说业种时,就在黑板上一点、一点一直点上去,这样来形容业种。这里把业种为大家简单的说明,给它一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5集什么是法(五)-内法与外法(下)>余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如果要净除自心和外界的恶因缘,依念佛心,佛陀开示我们应当多去思惟佛陀和佛弟子们的清净庄严。佛陀开示: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至后十十,无有人天能说其过。如来具足八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如来及佛弟子威仪具足,诸根寂静,其心柔和,清净寂灭。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我们刚刚前面讲了,佛陀说了种种的因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弟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的真实义理,出家菩萨都不能说:因为出家弟子他受了声闻戒,或是说他是出家,我只要教导他声闻藏、辟支佛藏就好。这部分都是对于说,三藏十二部的真实义理都应该要教导。如果说出家弟子他违犯了戒行,应该知道说,什么是有犯、无犯,什么样是开 | admin 2020-06-08 |
|
解释如下:【我释迦牟尼佛有两种法的通达,那就是宗通与说通。说通就是启发佛法中的童蒙,也就是对佛法都没有正知见的人,为他们说法,为他们建立佛法的正知见,犹如白色的布一样,可以随意染成各种颜色,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未来成佛之准备;宗通乃是为真正的修行而说,为他们说第一义谛明心见性的法,为他们说建立第一义谛明心见性所需具备的次法,使得他们未来能够圆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 | admin 2020-06-08 |
|
尔时释提桓因言:我闻佛所说,无复狐疑。又白佛言:齐几名贤圣舍心?佛告帝释: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忧身,三者舍身。帝释!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释!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复次帝释!彼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法门?所谓法,梵文叫作达磨(Dharma),法这个字,在佛法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像佛法这个词本身就有个法字。这个法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法有任持自体的意思,也就是说,某种法有它固定的体性、特质,而和其他的法不同。譬如说地、水、火、风这四大,各有各的体性相用;另外像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等五趣六道,也都有各自的体相,让人一听到就能够了别他们彼此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行羯磨法时一定会有一位主持羯磨的菩萨僧,或几位共同主持羯磨的菩萨僧,由他或他们来判定犯戒者所犯的戒是否成立?是否具足根本、方便、成已?属于上品犯、还是中品犯、还是下品犯?应该行怎么样的忏悔仪式?主持羯磨的菩萨僧依菩萨戒的特质,当然可以是现出家相,也可以是现在家相,也不一定是授戒的和尚本人,而可以是由戒和尚指定的一人或数人;就像受戒或诵戒仪轨中顶 | admin 2020-06-08 |
|
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然后五比丘就归依佛陀出家,这就是佛教僧众的起源。但是大乘佛法中说的僧,却不限于出家僧,也包括了在家僧,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这样的圣教说有四种僧:【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其中世俗僧是剃须发、着袈裟、受声闻 | admin 2020-06-08 |
|
这些要怎样去证知它呢?当然就是要成佛,可是成佛得要有一个次第,不能够一下子就从凡夫地直接跳到佛地去,跳不上去呀!譬如从一楼来到九楼,你得要从楼梯间、电梯间一楼一楼爬上来,不可能说进了电梯门一开一关就到九楼。不可能!一定要有上来的过程。--------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 admin 2020-06-08 |
|
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得:学佛这么好,大家都来学因缘法,度的人也就多一点。可是辟支佛舍报时还是要入涅槃,不再来人间继续广度众生。大乘的法就不一样了,大乘的法分成两个系统,一个系统称为通教 | admin 2020-06-08 |
|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