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因而导致无生解脱慧生起的一念相应的过程,即是开悟。在悟之前需要修动中的功夫——参禅的功夫,以及听闻参禅的知见。悟了以后,却发觉到真如性不是因为 admin

2020-06-08

  中国地区法弘传,以大乘教为主;大乘教乃是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之教,是故大乘教中,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之三乘比丘比丘尼,尚未见道者,具名凡夫僧。胜义僧则谓一切于大乘法中见道不退之人,不论其身为出家相抑在家相,亦不论其身为人身、天身、傍生身,俱名胜义僧。胜义僧又得名为菩萨僧,依菩萨藏法而见道故。若人受 admin

2020-06-08

  大部分的众生都像经典上所说的不得遇、不闻正法的八难之处。八难就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以及后。这其中像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有情,他们是报障深重,众苦逼恼,不能够修清净梵行,所以也难学闻法;想要度化他们,当然也很难。长寿天是指色界及无色界诸天的有情,虽然寿命长久,却喜好住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寂静境界中,甚至以之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是贪瞋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则是愚痴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是适合修学人乘的凡夫根性,有人则是适合修学天乘的凡夫根性,这些人都不适合修学解脱道与菩提道的法。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第二种人是愚痴无智而无法修学法的众生,再怎么教导 admin

2020-06-08

  是故,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非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不可将二者等视同观也;否则,为慈悲众生而方便宣说之大小品般若经中「非心心、无心相心……」诸语,便成不如实语也;是故,如果有人将说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语,等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起而反对「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说者,即是谤,等同否定如来藏故。谤者不善,死后必堕地狱。《教之危机》 admin

2020-06-08

  教之危机》诸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种子种了下去以后,它就会自动生芽?为什么它就会自动成长?就会自动开花结果?为什么果实自动会熟?这些都是因为共业有情众生的真心中,同有这个种子——功能差别,这个种子,会感应而生出了无情生的植物,也会感应而使得无情生有这一些运作,所以它就会变成那样。如果那一些植物与果实,不按照这一个规则运作,世界就没有办法 admin

2020-06-08

  「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传的对治世俗烦恼的事行法;但是,我们借着「事密」法召请鬼神来到法会中,然后转入三时系念的法会过程中,由证悟实相的菩萨,对召请来的一切鬼神,以及与会的大众们,开示解脱道的正理,使他们断三缚结;或者详细开示般若实相,也有可能使其中少数的护法 admin

2020-06-08

  此欲爱住地,乃是藏密等已经成就报身果之大法王、大祖师所不能断者,皆是执着淫乐之第四喜觉受故,皆欲常保淫乐第四喜之觉受者故。色界爱住地者,谓于色界法生爱不舍;所谓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之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之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如是而生心喜勇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及以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心喜身乐境界;贪爱 admin

2020-06-08

  《正法眼藏‐护法集》断尽一念无明的人,必定不再起任何妄念,故八地菩萨得意生身,不受分段生死;阿罗汉辟支得解脱身,也不受分段生死。但是八地菩萨破无始无明而未究竟,七住十住菩萨也破无始无明而未尽。阿罗汉、辟支虽断分段生死,却仍末与无始无明相应。阿罗汉辟支尚且末与无始无明相应,何况凡夫众生起心动念如何得与无始无明相应呢?故知一切凡夫众生起心动念产生 admin

2020-06-08

  所以一念无明无始劫以来恒与众生相应,因此《胜鬘经》说︰「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修学无相念或修定的过程,还是会有妄念,会分散忆或者安住于一境的定心,那要如何看待呢?在心如果散乱的状况下,我们就没有办法止静;当我们打着妄想,我们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忆,那么这个散乱会有哪些样状呢?我们来藉着无着菩萨的分类,略为了解一下。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更荒唐,以为意根是大脑;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对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么大脑来入胎啊!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这个意根,就是处处作主思量的你;意识只是被你所运用的心而已。但是众生不了解,往往将见闻觉知的意识误认为自己,反而将真正的自己给忽略了 admin

2020-06-08

  解脱果的修证是三乘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法,不过六地以前的菩萨们,都会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故意不断除它,以滋润未来世再度受生的种子,继续上求下化。--------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解脱果,还有一部份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什么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呢?也就是完全了知我见和我执全部断尽的内涵,这个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这就是声闻的无生智。梵行已立,所作已 admin

2020-06-08

  三缚结所断之疑见,乃是因于已断欲界身我见故,对于「欲界我」之错误见解,已经了知,无复生疑,故名已断疑见;亦因断「欲界身我见」故,于诸方大师所说法中,已能判断彼等是否已断「欲界身见我见」;于诸方大师之已断欲界我见者,能如实知;于诸方大师之未断欲界我见者,亦如实知见,故名已断疑见;由如是断疑见故,说初果须陀洹人「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甘露法 admin

2020-06-08

  在《六度集经》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修道之士必须要远离这些欲念,要远离五盖障,也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淫乐盖、掉悔及疑盖。所以修学禅定,它是作为断除欲界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也说发起初禅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禅 admin

2020-06-08

  世尊不忍众生久处漫漫长夜、求出无期,故开示涅盘解脱道与菩提道二门;犹如欲界六天之天主以甘露水润泽一切众生,亦如是,欲令众生永断生死,得究竟安乐,故传此二种出世间甘露法门,是真究竟不死药也。如《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中诸梵天王以偈赞云:「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此之谓也。世间的甘露有二种:第一种是人间的甘露,第二种是欲界 admin

2020-06-08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天,然不能令吾人出离三界;此增上心学虽不能令子出三界,而能助子出三界,以能降伏三界惑故,是故菩萨三地修学四禅八定等。凡夫以具足四禅八定增上心学故,但得三乘见道之一种,即能立时取证灭尽定;以得灭尽定故,成俱解脱 admin

2020-06-08

  以现在学弘法之善因而得将来地狱恶报,令人悲悯。以悲心故,特为此类人概要说明今时人以定为禅之各种层次,用供诸方知识学人省察思惟。若能虚心比照圣教量,深入思惟整理,自解前非,亦教他人远离以定为禅,从头再参,方可远离地狱重罪。此生若有悟处,便可永离三恶道,最迟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究竟解脱,不亦乐乎?兹略述以定为禅之十种层次于左:1.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 admin

2020-06-08

  智慧无境界,无所得,乃是究竟了义之法。禅定则有境界,有所得,通外道法,须以般若慧为前导,乃能了生死,兹略分述如下:禅定之法皆有境界、有所依、有所住、有入出,境界分段故。前时入某境界、后时出某境界;前时依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前时住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生时依某境界、死时舍某境界而别依业力所生另一境界。皆是境界分段之出入依住,云:「意识者,境界分 admin

2020-06-08

  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谤正法、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admin

2020-06-08

  这是因为菩萨的种性尊贵,菩萨志愿效法过去诸,努力的精进成就道;这样三大无量数劫的自利利他,行普贤行利益众生,因此最后能够成就最究竟的道,未来成就道的时候,也同样具足了这十号。但是还在因地当中的菩萨,就是这样少分少分的修证陀的功德,而这是二乘独觉及阿罗汉所不能了知的。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