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特此声明如上,感恩诸位同修,福慧增长,阿弥陀。-----------附:新功能二的使用技巧1.分享前可以试着分享在朋友圈,不需要发布,就可以看到是否显示图片,若正常显示,则一切皆可分享。2.如果直接是通过微信好友分享后的内容,请先点击版块其他文章,刷新一下或两下再分享,就显示图片。  admin

2020-06-10

如是者先诬蔑平实导师贪取会中钱财,无根无据之后,又诬指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显示其不信第八识心体是法界根本),再误会“真如”是“唯有纯然无为法性”(意即否定真如是常住根本心、具真实如如之自性),又说此纯无为性之真如能生阿赖耶识而转成有为法,更说须证得第四禅方得见道(以此否定中国禅宗大多数证悟之贤圣),甚至说自己证得的是地真 admin

2020-06-09

  正因为没有证得菩提道,所以阿罗汉不能称之为;正因为有菩提道圆满具足,所以可以称之为。诸因为解脱道的修证也已具足圆满,所以也可以称为阿罗汉;可是阿罗汉没有证得菩提道,解脱道也还没有具足圆满——仍有无量的习气种子随眠着,所以不能称之为。(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6-2 admin

2020-06-08

  真实的菩提心——我们的如来藏,祂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永远不会变动;乃至成以后,祂照样有许许多多的无漏有为法用来利益众生,这个体性是永远不会变动的。能生万法的法性永远不变,永远不变所以叫作常住。永远住于这种不变异法性的缘故,所以说住是菩提。(节录自平实导师着,《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4月初版二刷) admin

2020-06-08

  大菩提就是菩提。(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7月初版首刷,页312。)菩提所说的内容是包含三乘菩提的,所以又名大菩提。(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7月初版首刷,页312-313。)只有菩提才能称为大菩提,因为菩提函盖二乘菩提,又具有二乘菩提所无法断除的习气种 admin

2020-06-08

  菩提不一样。前面两个人:第一种是声闻圣人,听闻而相信说的另有一个本识出生名色,当名色全部入灭以后还有本识常存,不是断灭空;因此可以无所恐惧而断尽我执,出离三界生死。第二种是缘觉圣人,生在无之世,不必经由别人开示,他自己推断出一定是有一个本识,才能有这个名色引生的十因缘、十二因缘法;因此他也愿意灭尽自己而不受后有,捨寿时灭尽自己而取无余涅槃。第 admin

2020-06-08

  他们得要在蕴处界等事相上,凭着断我见、断我执、断我所执而捨弃六尘中的各种劳累;但这种修行方法是与法界实相的真理无关的,而且也是一世便能成就的解脱果,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菩提果不同,所以文殊菩萨评论说:「非是长修学;」说他们的修行法门,不是长久修学才能完成的菩提道圆通法门。(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 admin

2020-06-08

  三乘法所谓的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其实本来都是从唯一乘中分析出来讲的,三乘菩提都应该摄归一乘,所以唯一乘的道理其实就是第一义乘。(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81。)大乘法乃至三乘菩提的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这个第八识法身为中心而贯串的;是包括二乘菩提的缘觉法、声闻法在内,全部都贯 admin

2020-06-08

  欲证般若所说空性者,要须亲证空性之体,说空性者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体故。然而般若无知,因觉知心而显智慧;空性离知,藉觉知心而了万法。因此,般若及唯识二系诸经所说空性,非谓万法缘起性空,实说万法缘起性空之实相--空性;此空性即是四阿含中所说「名色缘识之识、涅槃之实际、本际、如、如来藏」也。般若系诸经中,进一步显示此第八识空性之中道性;唯识系诸经进一步显 admin

2020-06-08

  此外,真心如来藏又另外有许多的自体性,必须是中国禅宗证悟的人才能少分了知的;是证悟的人进修别相智与一切种智以后,才能多分了知的;这个多分的了知,就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玄奘师资,所共皆亲证的智慧境界,也是我所依据,用来破邪显正的智慧;是次第进修到地以后,世尊才能具足了知的;所以真心如来藏不称为空相,而称之为空性,因为祂有许多真实的法性存在,而且这些 admin

2020-06-08

  此外,真心如来藏又另外有许多的自体性,必须是中国禅宗证悟的人才能少分了知的;是证悟的人进修别相智与一切种智以后,才能多分了知的;这个多分的了知,就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玄奘师资,所共皆亲证的智慧境界,也是我所依据,用来破邪显正的智慧;是次第进修到地以后,世尊才能具足了知的;所以真心如来藏不称为空相,而称之为空性,因为祂有许多真实的法性存在,而且这些 admin

2020-06-08

  再过去就是要走菩提道的次第进修种智的路,把这个经由菩提道所证悟的禅宗的解脱道放在一边,不去取证无余涅槃;回过头来,再来走菩提的大道——修学一切种智。现在末法时期,有些大法师说:禅宗哪里有三关?骗人的啦!其实就只是一关而已,哪儿有三关?可是,当你明心之后,又加上眼见性的时候,你将发现:这两关真的是截然不同,这两关是很显然的完全不同的 admin

2020-06-08

  如果是谤,或是诽谤菩萨藏的如来藏法、诽谤僧宝,那你跟他助念也没有用;因为他那个是地狱业,他不会有中阴身的,他在这边一分一分舍报时,地狱身就在地狱中一分一分的开始出现,直接生到那边儿去,没有经过中阴,地狱身直接在地狱中生起。他的如来藏在这边舍报一分,地狱内的地狱身就生起一分,它是这样的,不经过中阴阶段的,所以你在这边助念没有用,得要在舍报前为他助念 admin

2020-06-08

  中道的观行,在一般人来说,只是臆想的名词而已;乃至已经修学般若中观数十年的子们、大师们,在还没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都只是在心中想象有一个中观的道理,并不是真正的进入了中道的观行。所以,一般的善知识在解释中观的时候,千篇一律都是这么说:我们觉知心中要保持中庸,不要落在有的一边,也不要落在无的一边;不要落在贪上,但也不要落在厌上;要两边都不执着 admin

2020-06-08

  虚空非蕴非心,不同虚空无为,云何以「无法」为法处所摄法﹖若主张虚空是心,法处所摄,即同《成唯识论》所破虚空外道,不名子。《平实书笺》虚空非情非心非蕴,不可建立为法处所摄之法。《平实书笺》处者十二处--眼等六根及色等六尘,此十二处悉依五蕴而有,五蕴依心而有。虚空是无,依无障无阻于色,建立虚空名,因色而建立,非因五蕴相应法而有,非法处所摄,与心不相应故 admin

2020-06-08

  然众生因贪五欲,造作恶业,便以如来藏中所藏恶业种而堕三涂;若贪后生善妙五欲,造作善业,便以如来藏中所藏善业种而升六欲天,皆因贪于五尘,故有尘劳流转;若是子求名求权,造诸谤、谤经、谤弘如实法者;以瞋恼心故,故意断章取义、断句取义、颠倒他人所说法义,诬责于人者,必将以其如来藏中所藏恶业种而入地狱,受长劫之内相分尤重纯苦,呼天抢地,求出无期;岂仅尘劳 admin

2020-06-08

  性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破无始无明而变来的,不能说「破了无始无明而将六根六尘或者六识变成性」,更不是将四大、六根变为性,四大及六根从来无知,六识才能知。如果见性以后四大、五蕴、六根都变为性的话,那一切已经眼见性的人应当永远都不会死亡:因为性不生不灭的缘故。既然六根已变为性而不生不灭,所以见性的人不应该会死亡,因此世界坏时见性的人也不会 admin

2020-06-08

  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觉悟所说的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这个如来藏一切有情皆有之,祂借着种种缘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以及共业有情共同变现山河大地的器世间让有情受用。如果没有真心如来藏,就不会有众生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存在,更不用说让众生受用了,所以说,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一切众生不能少了祂,少了祂一切都无所能为。因此如果有人否 admin

2020-06-08

  契经说:「空界云何﹖谓色边色。」谓色者造色是,于彼间施设:如眼空、耳空、鼻空、口空、咽喉空,饮食来往处空,住消处空,下过处空。更有说者:「空界云何﹖空边色是。此说空色、不空色,不空色者众生数,空色者非众生数。」谓彼空非众生数,色边施设;如树间、叶间、墙间、屋间、牖间、户间,是谓空非众生数,色边施设。》又云:《问曰:「空、空界,何差别﹖」答曰:「空 admin

2020-06-08

  而彼一分空大乘论者,执著意识臆度之空,所说同於断灭空、无常空,复又执著寂而常知之意识心,此名空见论之常见有,且未证得声闻空,何处有空可执?是故空执定指声闻无学实证五蕴空,自知我生已尽、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执涅槃寂灭,不愿再受轮回,不回向大乘成之道,方名空执。未证空者无空可执.,若有祖师作彼谬说,不应取信。《平实书笺》《菩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都未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