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杂阿含经》卷24中,佛陀开示著: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骗财骗色都是无智的行为,都是盲从的偶像崇拜,全部统统违背佛教所教导智慧为先导的要领;因为佛陀所教导的,大家是要依智不依识,应当依于智慧为先导而行;而众生大多是因为对于佛法知见的欠缺,所以容易被这些错误的说法误导。所以,如何建立正确的三乘菩提知见,是很重要的工作!我们这一系列三乘菩提的电视弘法节目,就是希望依据佛陀的圣教以及法界实相的智慧而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3.不邪淫戒五善神(1)佛陀仙陀楼哆→护持戒人,口如斗诤不行。(2)鞞耶薮多婆→护持戒人,不为瘟疟鬼所持。(3)涅坁醢陀多耶→护持戒人,不为县官所得。(4)阿罗多赖都耶→护持戒人,舍宅四方,驱逐凶殃。(5)波罗那佛昙→护持戒人,平定舍宅。4.不妄语戒五善神(1)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冢墓鬼所娆。(2)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因才有果,我看凡人只想得善果,而菩萨却喜种善因,连世尊都替失明的〝阿那律〞缝衣,让那阿那律大为惊讶说:“佛陀您已具足无量福报,为什么还要修福呢?”但佛陀却说:“哪有人嫌福报多的?”连佛陀尚且不忘造福,我们一般福德浅薄之人且不羞愧?现以《杂譬喻经‧卷二》的故事,来说明财富与因果之关系,因原文不会太难,故请自行慢慢看,只以两词做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如同《中阿含经》里面记载,有一次佛陀与诸大阿罗汉等这些们游历各地,到了一个叫作摩竭陀国的地方,然后在大树王下敷坐,们也一起坐下来。摩竭陀人听说佛陀到了他们的国家,也都前来,或者顶礼佛足,然后一旁坐下;或者向佛问讯后,一旁坐下;或者是向佛叉手后,一旁坐下;乃至于说有的遥远处看见了佛之后,就默默地坐下。这时候,郁毘罗迦叶尊者也在佛的当中坐,郁毘罗迦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知道以后,哀愍目犍连尊者,便以佛力加持,令目犍连尊者得知这位老人是目犍连尊者前世的父亲,有一次两人争吵中,目犍连尊者起了一个恶念:如果能够鞭打这老骨头,岂不快哉!虽然目犍连只是心中忆念着,未付诸于行动,可是今世仍然要受此果报!所以说,佛弟子们在修行道路上,对于自己的起心动念真的要很小心,因为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会有因果关系。如果不知道这些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这种果报往往很难令人接受,但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就像世尊的世俗家族被消灭时,身为人天至尊的佛陀也是无可奈何一样;我们就只能尊重生命和戒律了。因为在这两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来受生的有情,他自己也是万分不愿意;但是在因缘成熟时,却又不得不去受生,他自己也同样是无可奈何啊!将来出生以后,他有可能成为大修行人,也有可能是菩萨受生再来。譬如经典中所记载的不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他事实上是前世将佛陀所说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修得十分的缘故。可见佛陀苦口婆心说法,讲菩萨行的六度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佛教」而说。这也是佛陀说世间一切法即是佛法的原因,怕人们执着于宗教的名称而失去了修持「离苦得乐」法门的机会。也就是说,六度并不是说你想要修行成佛、成菩萨才需要修行的,它们乃是一套有力的方法,可以让人们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事火外道其实他们在伏除性障上面已经有初步的成就了,所以在佛陀呼善来比丘的时候,就能够即身得阿罗汉果。所以在这边这个《阿含经》里面说:优楼频螺迦叶以偈答曰:‘我先事火时,贪嗜于美味;及以五欲色,此皆是垢秽,以是故弃舍,事火祠火法。’也就是说:优楼频螺迦叶就说:我之前用拜火这个方式在求这个火神,其实是贪嗜于美味的啊!其实还是没有离开五欲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智慧给我们留下方法,大善知识慈悲在前面给我们指路,我们只要如实的去做,分解目标,制定计划,坚持到底,就一定会福慧增长、道业增上。学会分解目标是一个好办法,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应该学会这门学问;不善于把远大的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可能我们就无法抵达远方。记得有一位叫伯森汉姆的人,他是一个恐高症患者,一九八三年却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徒手攀援四百米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天天向往充满希望和为之奋斗的未来之世竟然是这个样子?!大家愿意呆在这样的世界和这样的时代吗? (原标题:佛陀解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另外,佛陀也在《法华经》当中赞扬观世音菩萨说: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妙法莲华经》卷七)除了上述经典之外,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也有解说八地菩萨的功德说:因为八地菩萨对于现相现土等能力都已经得到大自在了,所以在众生有需要的时候,只要一起念作意,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中国人是相信有三世轮回的,在古印度也是如此深信著,所以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降生于印度修行成佛,后来佛法又传到了大中华地区而发扬光大。佛陀是一切智者,有的大神通和大智慧,能在一念之间就了知我们所有众生过去世的所有事情,而许多有宿命通的大菩萨或大阿罗汉也可以在入定以后证明有三世轮回的存在。现今的某些凡夫俗子可能会怀疑到底有没有三世轮回?不过我们从古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说一切地方都有鬼神。佛在《长阿含经》的开示︰不论是人们居住的房舍、屋宅或是山河大地,乃至一切国家、城市、村庄都有鬼神;所以有山神、海神、湖神、河神、江神、树神、花神、草神……,也有各地的城隍爷、土地公等等鬼神。而且,每个人生下来都有鬼神在旁边守护,但如果坏事做多了就没有护法神守护了,那随时都可能会被鬼神欺负或干扰的。如果,一个人行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咒愿不能扭转善恶趣有一日,耆那教的聪慧刀师氏村长来到那烂陀拜访佛陀。刀师氏恭敬问讯佛陀后,问说:「大德!西部地方的婆罗门拿着水瓶,佩带着百合花环,以水净身,以火祭祀,他们宣称做这样的宗教祭拜仪式,能使亡者迅速离苦得乐,超生到天界。大德!你是世尊、阿罗汉、正等觉者,你能否把全世界的亡者超渡到天界?」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阶段的菩萨,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佛陀慈光的摄受和护念,心中也确定自己有希望亲证佛菩提,佛菩提的种子已经确实熏入八识田中;因此开始心得决定,绝对不会想要改变自己是佛弟子的身分。这就如同世间人的受精入胎一样,不必由别人告诉中阴身你应该去找谁作为他的父母,他自己会直接相应就去入胎;同样的道理,第四住位的菩萨也会自己去寻找法身慧命的父母,自己可以找到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麁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知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很重要的,这是正修佛道的次法基础,若于此三论能够信受奉行,接著才有机会修学实证二乘的解脱道乃至进修大乘的佛菩提道,所谓断我见、我执,开悟明心、眼见佛性,乃至般若唯识种智等菩萨!而佛陀度众生的次第就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假使闻法者听到施论、戒论以后就不能接受,佛陀就不再继续说法,只讲到戒论便不再演说生天之论。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