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衆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衆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只有佛陀才能够来到人间堪为人天至尊教主,传授众生这一大事因缘。也就是说,释迦如来哀悯这个世间的众生,众生们各有各的根器与习性,但是心中都广泛地具有种种的贪、瞋、痴三毒,心中有各种的不善的臆想分别;所以就会造作了种种的恶、不善的行为,就会不断地造作轮回的业种,然后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里面;未来遇到适当的缘的时候呢,就得要受报,这就是众生所以无法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依时间先后有: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六的定光古佛圣诞、二月十五的佛陀涅槃日、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的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十九的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的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祂也说:即使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其实他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涅槃。所以所谓的净无想道,只是为外道方便开设说,你们能够修得禅定,能够修到四空定,已经算清净,可是呢?还不够清净,所以特别建立了所谓的净无想道给这些外道们——修禅的外道们,可以有一条解脱的道路。可是我们知道真正的解脱,有所谓的慧解脱;慧解脱的声闻人并不需要到达非想非非想定的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如同《中阿含经》里面记载,有一次佛陀与诸大阿罗汉等这些们游历各地,到了一个叫作摩竭陀国的地方,然后在大树王下敷坐,们也一起坐下来。摩竭陀人听说佛陀到了他们的国家,也都前来,或者顶礼佛足,然后一旁坐下;或者向佛问讯后,一旁坐下;或者是向佛叉手后,一旁坐下;乃至于说有的遥远处看见了佛之后,就默默地坐下。这时候,郁毘罗迦叶尊者也在佛的当中坐,郁毘罗迦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失;只是乐意到各大名山去做义工,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很欢喜,觉得法喜充满而回家,以为真的有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弟子正因为要解脱生死,所以才要学佛,那么既然想要学佛,当然必须要来归依佛陀、归依三宝、受持三归五戒,才有可能成就这件事情。至于一神教就是因为不知道有归依三宝,因此他们只信受上帝,认为信仰上帝就可以上天堂,结果还是出不了三界。至于一贯道他们归依的三宝,其实就是以精、气、神来当作三宝,然而这个精、气、神其实是生灭法,是五阴中名与色的存在而有的,所以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密宗认为咒语就是佛陀的真言,一句“唵嘛呢叭咪吽”,可消灾延寿、驱邪避难、所求如意。然而,尽管密教邪师怎么花言巧语的推销,说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汉人对喇嘛教及其持咒的行为,也有不以为然的,如:永乐初,尝遣使迎天竺真僧来京,号大宝法王,居灵谷寺,颇著灵异,谓之神通。教人念唵嘛呢叭咪吽,于是信者昼夜念之。时翰林侍读李继鼎笑曰:“若彼既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曾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对说,能得人身的众生就像手中的土一样少,不能得人身的众生就像大地上的土一样多。即便是得到人身,其中有缘接触佛法者,仍是少数;即便是能接触到佛法,但是能理解佛法真实义者,少之又少。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如今既得人身,又听闻,应乘此良机,精进修行,否则一失人身,再得难矣。(三)阿修罗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失;只是乐意到各大名山去做义工,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很欢喜,觉得法喜充满而回家,以为真的有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我们这里,菩提真的太易得,所以就生起轻贱想;可是在佛世本来就是很易得的,许多人听闻佛陀开示,当下就悟入了,这样才是!哪有真正的随学很多年以后还是悟不了的?你们看大乘经的记载,佛说一次法,就有几亿人天证悟,也有已悟的菩萨因此证得无生法忍,从三贤位就进入初地去了,这样才是;所以我们应该对众生讲菩提易得,促使他们生起大信心。不过话说回来,在还没有破参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者一个有情,他出生的地方虽然有佛陀的圣教出现与弘传,但是由于他过去生造作的恶业,导致他受异熟果报所得的五阴身却是眼盲、耳聋、瘖哑、痴呆、愚钝,说话只能比手画脚,对于善说或恶说的法义没有能力分辨简择,更无法了解其中的真义,他虽然出生在有佛法之处,却还是无法修学。像这些情形下的有情,都是受着过去生造作恶业的异熟果报所障碍,就称为异熟障,也就是报障。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修菩萨道之后而成就佛道,所以很明显的佛陀祂能够成佛,就是因为修了菩萨道,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事实上就已经有了大乘的菩萨的法道。所以说,有人说因为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说了声闻乘,说了缘觉乘,再说大乘,所以有人认为说:那一定先有声闻乘、缘觉乘才有大乘。事实上,刚好相反!释迦牟尼佛祂成佛之后,观察在这五浊恶世里面,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之前的吠陀哲学当中,已经有如此多的东西它跟佛法的内容是非常相近的,这是为什么呢?上一次也说到,那是因为有许多的菩萨们,他们在佛陀降生人间之前就先来到人世,为佛陀未来的弘法作准备,把基础给打好。这些比佛更先来到人世的菩萨们,包括了佛陀成佛前曾经教授佛陀禅定的两位老师,或者像是劝告阿阇世王要归依佛陀的御医耆婆,他们都不是佛,而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着,疑见也会跟着断除;从此以后,于佛陀不疑,于声闻解脱法不疑,于声闻菩提中的胜义僧不疑,于涅槃真实可证亦不怀疑,于佛陀所设戒禁能令人解脱生死之理亦不生疑。由此疑见已断的缘故,对于一切大师们是否已断我见?您都会在他们所说言语、所著书籍中确实观察出来,从此以后对大师们有没有断我见的事情,心中都可以确认,不再对大师们是否已断我见的事情心存怀疑,也不再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菩提的修行,是佛弟子们随从佛陀闻法,而知道四圣谛、八正道的道理,然后能够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苦、空、无常、无我,因而断尽我见与我执,而得以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而缘觉菩提则是从缘起性空、十因缘、十二因缘的现观,而断除对三界法的贪爱,因此而断尽我见、我执,而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由以上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简单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二乘菩提所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佛陀所宣讲的三法印,不论是大小乘佛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论著,如有违背此三法印,即不名佛法。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总不会希望,去修学去探讨生命实相的内容,结果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实相;如果不符合实相,又如何顺于解脱呢?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符合法界的实相,一定是具有知识性、智能性;如果没有智能、知识,那如何能够顺于解脱,如何能够成就佛道呢?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开示说,祂自己有六个法,没有厌足,其中第五个是将护众生没有厌足。也就是说,佛陀对于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人间,而其所流传下来的法语,被记载成为「佛经」,这些对后世学佛的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典中观察到佛陀的言行举止,祂所开示悟入晓谕大众的法语,而了解到何谓生命的实相,存在的实相。而对于不接受这生命实相看法的人,佛陀以善巧方便开演了人天乘,让大众安止于善法,不堕入三恶道中,以维持「后有」在这三善道中,等待未来的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