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然后五比丘就归依佛陀出家,这就是佛教僧众的起源。但是大乘佛法中说的僧,却不限于出家僧,也包括了在家僧,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这样的圣教说有四种僧:【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其中世俗僧是剃须发、着袈裟、受声闻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佛教四阿含时期没有说过大乘般若等法。--------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佛教四阿含时期没有说过大乘般若等法。--------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 admin 2020-06-08 |
|
关于搭衣,三条衣、五条衣、七条衣、九条衣,在古时候佛陀的年代,跟现在正好相反。刚开始时的僧团中,关于所穿的衣服,他们有贴身的衣服,还有出外穿的衣服,然后还有乞食应该具备的,或者要面见佛陀时应该具备的较好的外服。可是当时出家人的衣服,都是从尸陀林──也就是弃尸林,那边去捡来裁制而缝制的。也就是说,贫苦人家有人死了,用粗布包裹好了以后,就请背尸人(有些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佛陀对四念处观的内容开示,有一些却是常常被学人忽略的内容。今举经文供养读者,《中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如下:【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 | admin 2020-06-08 |
|
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慧解脱的观行,才能发起解脱知见,才能利益当世学人,所以佛陀就为这一类圣人说不放逸行,使他进修慧解脱的所知与所见;这种人在证八解脱而尚未具有解脱知见时,就名为身证。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 | admin 2020-06-08 |
|
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四住地、无明住地,也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这两种障都依于阿赖耶识而有。因此一定要先实证阿赖耶识,自己明确且真实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实体法、是法源、法母,不同于前七识;有其本自清净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佛陀祂也说:即使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其实他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涅槃。所以所谓的净无想道,只是为外道方便开设说,你们能够修得禅定,能够修到四空定,已经算清净,可是呢?还不够清净,所以特别建立了所谓的净无想道给这些外道们——修禅的外道们,可以有一条解脱的道路。可是我们知道真正的解脱,有所谓的慧解脱;慧解脱的声闻人并不需要到达非想非非想定的禅 | admin 2020-06-08 |
|
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慧解脱的观行,才能发起解脱知见,才能利益当世学人,所以佛陀就为这一类圣人说不放逸行,使他进修慧解脱的所知与所见;这种人在证八解脱而尚未具有解脱知见时,就名为身证。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 | admin 2020-06-08 |
|
】(长阿含部《大集法门经》卷下、中阿含因品第四《大因经》)为何在宣示五蕴虚妄及人间的四识住以后,要另外再说七识住的境界相?其实都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施设的,属于佛陀在声闻法中的为人悉檀。有的人在观行五蕴的虚妄以后,仍然不能断除我执,仍然继续执着三界中较高层次的有为境界相,不离三界爱,不知痈本,所以佛特地为众生宣说三界中七种识蕴所住的境界相,让佛弟 | admin 2020-06-08 |
|
正因为多数人学佛时都很难远离受想行三阴的境界,所以佛陀特将识蕴所贪爱的受、想、行三蕴,并入色识二阴中而成为五蕴;这是由于受、想、行三法亦是因、缘蕴集之法故,受、想、行三法亦是阴盖众生出离生死之法故。而这三阴本是识阴与色阴和合运作时的所缘、所住境界中的心所法,这一类的我所太微细了,行者很难理解这三阴的虚妄性,往往错认为真实常住的心体;如是,佛将受、想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佛本来不想讲法华,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大规模的公然抗议!那种抗议场面真是很大,可是佛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了才开讲;佛陀不便制止他们离开,而阿罗汉们是应该有所为而出面制止的,他们都没有出来制止五千声闻人的离开,这表示阿罗汉对佛仍然有疑,怀疑自己是否与佛陀的解脱证境相同?怀疑佛即将宣讲的法华是否言过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佛本来不想讲法华,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大规模的公然抗议!那种抗议场面真是很大,可是佛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了才开讲;佛陀不便制止他们离开,而阿罗汉们是应该有所为而出面制止的,他们都没有出来制止五千声闻人的离开,这表示阿罗汉对佛仍然有疑,怀疑自己是否与佛陀的解脱证境相同?怀疑佛即将宣讲的法华是否言过 | admin 2020-06-08 |
|
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能破四魔,名婆迦婆。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 | admin 2020-06-08 |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为佛陀所宣讲的三法印,不论是大小乘佛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论著,如有违背此三法印,即不名佛法。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弟子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 | admin 2020-06-08 |
|
有的人礼忏时见到佛陀示现放光,这个礼忏也是念化身佛。---------无相念佛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的第二个名号是如来。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我们除了讲到前面如来的名号外,另外这个地方又说到如来世尊修空三昧。三昧有很多种,我们前面已经稍微讲了,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 | admin 2020-06-08 |
|
」】——《中阿含经》卷24由阿含部经典的十因缘观,证明一切人都确实是有如来藏的,也证明佛陀早就在原始佛法的解脱道中密意隐说有如来藏了。[4]二乘法与大乘佛菩提法,以如来藏贯穿而一脉相承。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何为涅槃?涅者不生丶槃者不灭;涅者不常丶槃者不断;涅者不垢丶槃者不净;涅者不来丶槃者不去;涅者不取丶槃者不舍;涅者不增丶槃者不减;涅者不一丶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在这边也已经很清楚的开示:色蕴不是真实我,但是色蕴是由如来藏真实我所出生的,所以也不异于真实我,所以说色蕴和真实我的关系是非一非异;而且色蕴和如来藏真实我一起和合运作,当色蕴坏灭的时候,本不生灭的如来藏却还是依然存在不灭,所以说祂们不相在。色蕴既然是如此,受、想、行、识也同样是这样道理,不是真实我如来藏,也不异于如来藏我,与如来藏我的关系是非一 | admin 2020-06-08 |
|
而八敬法的由来是起源于佛陀时代,根据巴利圣典的记载,佛陀成道以后的第五年,父亲净饭王过世,为了解决释迦族与拘利族人之间,因为尼连禅河所引起的争端,佛陀又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国,住在尼拘律苑中。这时候抚养佛陀长大的姨母大爱道夫人,与佛陀未出家前所娶的妻子耶输陀罗,率领了数百位的侍女赶着去见佛陀,请求允许她们加入僧团,佛陀前后三次拒绝。后来佛陀离开尼拘律苑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