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佛陀的检验标准很清楚,认为意识心是常住法的就是外道,就不是佛门中人。许多人讲相似佛法,就是讲相似般若,表面上都是佛法,所用的用语遣字全部都有佛法的影子,比如佛、菩萨、大乘法、般若、真如,但对于常或不常或无常,却起颠倒想,认为意识心就是常住法,认为这个心就是涅槃性,这就回到异去了。为什么?因为不肯亲近善知识,这是末法中最大的问题,认为假的知识是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又说了一个譬喻:如果三千大千世界所出现的有情,全部都是如来,都是诸佛,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挤到一点空隙都没有,这么多尊佛,你一一供养两万年,这样大的功德,加上诸佛一一灭度之后,你为祂们起塔,然后来尽心奉侍供养祂们的舍利。这样两个功德、福德加起来,都比不上你去三归依的功德。所以,如果有一个真正如实三归依的道场,即使亲朋好友不信受,也应该去婉言劝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只要替它说,我代某某,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样念诵三次,它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因缘,未来世可以得到佛陀的救护。这个善因缘方便是通过你对佛法的信受得到的。胎儿或是婴儿到底会不会学佛,就要看接引他的这个菩萨本身对于三归依是不是有真诚的信仰。未来小孩长大了,他会不会学佛,信佛层次的高低,也要看他父母亲对于佛法的态度。不但人间的动物可以学佛,许多其他畜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许多人根本不理会佛陀所说的意旨,他们所说的看起来也有真如,可是他们不去思惟真如是没有办法修持的,你能够修的只是真如阿赖耶性执取性这些种子,以及无始以来的所知障;对于这个妙理,因为接触佛法不深,或接触后也没有信受,不相信如来一代时教所说的妙法,就会变成常见之人。常见的人对于六识心是一直追逐的,无论在自己所说的禅定或是修行的境界里面,都认为这样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已经很清楚人类的未来,以后还会有许多尊佛来到世间,继续教导庄严而深不可测的佛法,让众生都能够以此受教、受益,而不是只停留在世间这种慈善之法、人天之法上。对于佛教来说将来会遇到什么事呢?佛陀说,在末法时期会有魔王的子孙,到佛教的寺院来出家,而且有的寺院不守戒律;虽然身穿袈裟,可是佛陀说这样的比丘都是不清净的,他们并没有真正持守出家的法。佛在经典里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菩萨即使有猛利的贪瞋痴,或是经过修行贪瞋痴渐次断除,但不像小乘阿罗汉那样清净;可是在佛陀眼中,他也是胜过阿罗汉太多太多了,因为他愿意向佛道继续迈进,成就佛果。菩萨在世间可以适应一切诸法,适应其他国家地区的风俗民情以及当地的法律规范。菩萨在这中间,可以顺自己的抉择分,知道什么是佛道中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什么需要修正,什么需要调整,而打入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佛陀之前,就有许多人想通过修行获得涅槃,成就阿罗汉,结果都失败了,连他们认为的往生天上也是不究竟的。到天上享受快乐,或是处在天上寂静的禅定境界中,最终还是要堕落。不断地重复生死——生与死,这样才叫作轮回。轮回中的六道,并不是特别施设的,众生心的变化、变异,产生了六道轮回,每一道都有无量的众生。一乘法认为轮回本身并不究竟,所以是可以解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佛陀亲证了如来藏,将如来藏的所有内涵,都一一亲证,没有一点点遗漏,如来藏祂的体性就是如此。所以,佛教的根本教条,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大乘法知见,也就是说这叫般若正见。一般学佛人应该持守五戒;在五戒之上,应该继续熏闻菩萨戒直到愿意接受菩萨戒。佛并没有强制所有人在短时间里修学菩萨戒;因为这个戒本身属于心地戒,要看每一位学佛人的身心状况。只有入地后成就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和善知识、善友彼此的缘结得深的话,到了未来生我们还是一样会彼此互相提携;仰仗团体里的和合运作,使得每个人的修行速度比自己一个人独修来的快得多!佛经记载:有一次佛陀去托钵化缘,正好有一家的主妇,很欢喜地把饭装在佛陀的钵里,然后非常恭敬地供养世尊。世尊在接受了这一钵饭之后,就为她祝愿: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种万生亿,祈愿善士您精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实依照佛陀的教导,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一体两面,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我们先来看看,成佛是如何修行的?佛法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就是佛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跟实证的行门,叫作解脱道。那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亲证,法界的根源就是指有情都拥有的真如与佛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众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众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实做为佛的,所以只要是佛陀所传授的法门,就是我们现在与未来必须修习的内容。在两千多年来,佛法曾经分出了无数的宗派,有的现在还在,有的盛极一时,但是现在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我们可以来简单的看一下。继承佛陀最早阿含时期教法的宗派,目前主要是存在于南传佛法,也就是锡兰、泰国、缅甸,还有中南半岛的这一些上座部的佛法。他们自认为自己代表了印度时期的上座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佛陀四十年中的说法,由浅至深,前后按照的程度,分成了五个时期、三个部分的教法。大致上的说,佛陀一生的说法,五个时期叫作:华严时、鹿苑阿含时、方等般若时、唯识种智时,以及最后的法华涅槃时。我们先来看看里面的意思。第一个华严时,是说释迦牟尼佛在刚刚成道,一开始的时候祂就先说《华严经》,以自己亲证的这一些法,然后从凡夫地的法一直说一直说,说到佛地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只是说现在的佛教界,对于什么是出家人、什么是僧人以及什么是在家的,里面的意思有时候会弄错,已经不是佛陀祂老人家原来的规定了。在佛在世时候,规定得非常的清楚。那要怎么样才能叫作佛弟子呢?要归依三宝才叫佛弟子。归依叫作南无NAMO,是指归命的意思,把生命一切都交付,都依止于佛、法、僧三宝,这个就叫归依三宝;归依三宝之后才算是佛弟子。归依又像是注册,学生要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唯有佛陀出世,所传授的佛法、所率领的僧团,能够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向解脱;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所以,追求世间的真理,希望能够得度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要信仰三宝,报三宝恩德呢?三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在漫漫长夜当中,利乐有情无有休息。其中,佛能为我们开示正确的解脱。佛以自身的修行与无量世以来的六度万行,教导我们如何摧坏烦恼,如何证得解脱,如何广行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就好像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具备了十种珍贵之处,这样的珍宝可以庄严国界,可以饶益有情,而佛法僧三宝也是如此的。那么有哪十种珍贵之处呢?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如同摩尼宝坚固不坏,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佛陀不是造物主,真正的造物主也不是上帝;真正的造物主,是所有众生的善恶业行。例如,因为有此处众生的共同业报,所以显现出地球现在种种的相貌;乃至于更大——太阳系、银河系,都是由跟这地方有缘的众生,大家的共业所成就的。听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所谓的业它本身是没有自性的啊!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作业。那业是什么东西呢?业又叫作业种。众生造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鉢,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依照释迦牟尼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里面有关于三归依的开示,佛陀这样讲,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优婆塞戒经》卷五)受三归依代表着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受,以及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弟子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经文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