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个真实觉悟的佛陀却可以帮助使三千大千世界以及无量无边的世界的亿亿万万的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获得着真实自在的大解脱大大快乐,如果其中一个众生成就了佛道,所将利益的众生亦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世间的人对于好的村长镇长县长市长省长国家总统国王,尚且一个比一个要更加尊敬赞叹拥护,恭恭敬敬,不敢怠慢。一个普通老百姓忽然有一天见到了自己国家的,自自然然会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曾问李生﹕佛陀在《涅盘经》中要求我们用清净﹑至诚﹑精勤﹑报恩四心去用功﹐在具体打坐时﹐您是怎么落实这精勤心的﹖他回答说﹕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把当下这一座看成是开悟的一儿成佛的一座﹐了生脱死的一座﹐这一座决不可等闲视之﹐要发大愿心﹑大勇猛心﹐争取在这一座有个消息﹐这样你才有可能放下一切外缘﹐心专一境﹐才有可能生起真正的殷重心﹑希有想﹐去把这一座打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别人看在眼里,就对佛陀说:他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有一日佛陀问比丘:你平日喜欢什么?比丘答:弹琴。佛陀问:如果琴弦太松会如何?比丘答:发不出声音。佛陀又问:琴弦太紧呢?比丘答:很危险,不但声音不好听,而且容易断。佛陀开示道:修行也象弹琴一样,不可放松,但也不能太紧,否则过犹不及是很危险的,最好行于中道。所以,你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日常的作息要正常,而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诸来一切皆得道迹——————————————————————————————————————————波斯匿王大夫人得重病死,佛陀没提超度,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正法时期,佛在世时,只有一位和尚,就是佛陀,余人都不可被称为和尚。老师是很尊贵的称呼,不能随便用;古来禅宗丛林没有几人敢自称老师的,必须是证悟很久,而且是名闻诸方,大家公认的,才能被称为老师。一般证悟的禅师都不敢称老师的,所以古来自称老师的,大约只是南泉、赵州、睦州等人,没有几位;现在则是老师满天飞,到处都是老师。所以老师、和尚、大德三个名称都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正法时期,佛在世时,只有一位和尚,就是佛陀,余人都不可被称为和尚。老师是很尊贵的称呼,不能随便用;古来禅宗丛林没有几人敢自称老师的,必须是证悟很久,而且是名闻诸方,大家公认的,才能被称为老师。一般证悟的禅师都不敢称老师的,所以古来自称老师的,大约只是南泉、赵州、睦州等人,没有几位;现在则是老师满天飞,到处都是老师。所以老师、和尚、大德三个名称都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后来祇太子知道佛陀的功德了,就说:“剩下出入门这一小块地,你不用再铺黄金了,这一小块地就由我来供佛;至于这个园林中所有的树林,我还没有卖给你,这些树林就向我来供佛。”所以才变成祇树给孤独园嘛!当祇陀太子说:“纵使你把黄金铺满了,我也不卖你。”就一定得卖,何况刚才已经和某甲说好了价钱,纵使有第二个人再添个高价来,也不许舍贱 | admin 2018-07-23 |
|
![]() |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道场中,乃至在佛世的时候,佛陀对于其他的外道祂会用道理来破斥,祂用破斥的方式来显现出跟没有解脱法的宗教的不同,然后之后就由众生自己来选择:如果你选择要解脱,那你就来中修学。可是你不想解脱,你想说:我要修学世间的去报复人家,我要获得世间的名闻利养,那佛陀也没办法,佛陀也只能由得这个人离开,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选择之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这一个经文里面说,祈望诸佛菩萨能够加被护念,让这位修学大乘法的佛弟子能够依循于佛陀的真正法道来熏习,建立正知正见,能够灭一切颠倒心,灭除这个把无常当常、无我当我,这个苦的法当乐、不清净的法当净的这个灭除四颠倒的心;然后能够早日证悟这些一切法真正的真心本性的这个源头,原来是来自于这个自心如来;赶快能够证得自心如来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并且,忏悔是佛陀所施设的两个很重要的善法,也就是“忏”和“悔”;这是一切佛弟子应该保持的功德善法,但是我们却要知道忏悔的精神以及忏悔的要领。所谓忏就是发露,而悔就是永不复作、后不复作。如果能够如法地实践忏悔,那这个人的功德就是无量无边。佛陀也在经典当中有开示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这七种圣财的增广,然后再配合回向,透过佛陀开示七种最上供养的正理,是可以将此回向的功德来增益这个忏悔、惭愧的功德。因为透过回向力的功德,能够感得无量清净的果德;因为透过回向这个最上供养,来增益这个功德,这是精进道业的最佳实践。因此,回向也可以增益忏悔的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再者,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这些种种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有些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佛陀施设的两个很重要的善法,也就是“忏”和“悔”;“忏”就是发露,“悔”则是永不复作,若能如法忏悔,功德无量无边。佛在经中曾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因此,经由参与“大悲忏法会”的因缘,恭请诸佛菩萨为我们作证明,“改往修来、至心忏悔”,必定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除了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说佛因为大悲心不得食肉外,也说不能吃五辛,原因就在此!因此受菩萨戒的人更不能吃五辛。《梵网经》卷下:【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五辛就是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兴渠在中国地区没有,其他像是大蒜、洋葱、一般的葱、韭菜,这些都属于五辛,不能吃五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从它的整个源流来看,密教的崛起是在佛陀示现灭度很多年以后了。为什么佛陀时代密教没有兴起?为什么后来又会染上婆罗门教的色彩?因为佛陀当世的时候,众生已经了解梵行了。梵行是说,有真正修梵行的人继续修学一些神通法,就可以示现神通。就是说有神通就代表你是梵行者,至少有一定程度的梵行。当时的修学者几乎都认同这样的道理,并且以身作则修四禅八定。他们第一个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对于过去的业不能安忍,又不肯按照佛陀所说的必须要忏悔,必须要对于第一义谛的理不了解然后来做各种的忏悔,过去贪瞋痴来进行作忏悔;却想要走这样的路,想要透过一两个人或是一些高明的人,实际上这些人都还是会让自己的身心坠落到更加不堪的境地。所以,灵媒会苦,众生也会苦,然后鬼道众生也会苦,因为鬼道众生所受的苦世间难以了知。他如果真的有能力,那他自己去办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学佛历程中,有富大贵,有人贫贱,所以是否放弃目前的生活享受并不适合统一标准,佛陀也不希望大家把苦行作为归依要件或是修行标准。而且从世间来看,真正的苦是在身心觉受上的苦。许多人对生老病死苦并没有觉醒,还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等种种苦,你出生以后脱离不了娑婆世界的这些苦。这世间的八苦,佛陀说应该脱离。所以生活的享受如果是以八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