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轮之时,佛陀为我们开示了甚深唯识的道理,其中有所谓一心四见,也就是同样的一个水池,来了一个人,人看到这个水池就是净水;天人来了,他看到这个水池变成琉璃;龙王来了,他看到的是他所居住的宫殿;恶鬼来了,这个水池就变成了血水脓池臭不堪言。同样的一个湖泊,不同的众生看了之后,却由于各自的业报所感,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admin

2020-02-18

而佛地也有无漏的有为法,譬如说,佛为了众生的缘熟而感应示现成佛,投胎到人间来示现成佛,应化在人间的时候,既有五蕴十八界出现在人间,这也是无漏的有为法;而佛陀无漏的身口意行,譬如吃饭、睡觉、吃喝拉撒等等身口意行,这些也是无漏的有为法;乃至佛陀最后示现入灭,这也是有为的。还有佛地八识心王也是有为法,例如佛的意识觉知心都是要观察众生的根器因缘是否成熟,这 admin

2020-02-18

[2]佛陀想要使弟子们赶快断除我见而证初果,所以处处宣说意识的缘生性、虚妄性,期望大家至少能证初果。《杂阿含经》卷三云:【缘意及法,生意识。】于声闻罗汉所造之论中亦皆如是说,不一一尽举。[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月称、安慧、佛护及历代达赖喇嘛们,以及人间佛教的印顺等人,才会公然主张意识心不是生灭法。昭慧近年来摆 admin

2020-02-18

」】——《中阿含经》卷24由阿含部经典的十因缘观,证明一切人都确实是有如来藏的,也证明佛陀早就在原始佛法的解脱道中密意隐说有如来藏了。[4]二乘法与大乘佛菩提法,以如来藏贯穿而一脉相承。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何为涅槃?涅者不生丶槃者不灭;涅者不常丶槃者不断;涅者不垢丶槃者不净;涅者不来丶槃者不去;涅者不取丶槃者不舍;涅者不增丶槃者不减;涅者不一丶 admin

2020-02-18

请问佛世尊开悟了否?佛不是公开说自己已证悟了吗?依照那位大师的逻辑,他心中是否在指责佛陀没有开悟呢?真正的修行,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因为善知识所证悟的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把妄心处在离念灵知境界而自以为悟。自己要先证悟到第八识如来藏,然后才有能力来教导佛子们证悟明心;已证悟的善知识,他所撰述的著作与开示之法语,与未证悟的人所说的开示,绝对是迥然不同。 admin

2020-02-18

若以唯一法界真如心的本住法相来看五蕴诸法,当然可以说,因为这样子,所以诸法从本以来,法性就是离语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文字都到不了真如心的本住离语言的境界,就算已经得到四无碍辩的佛陀运用世间所有最胜妙的文字,也仅能指出真如心的所在,但是祂却不能用文字将真如心的离语言境界显示出来;就像一切的文字,都仅是指月之指,指头指出了月亮的所在,而指头并不是月 admin

2020-02-18

他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义,欢喜地奉行着。在这部经文中,佛陀一再地反问:色是自心如来本识吗?受、想、行、识是自心如来本识吗?色阴中有某一个色法是本识如来吗?受、想、行、识中有某一个受,乃至于某一个识,是自心如来吗?色阴与自心如来有异吗?色阴等于自心如来吗?受、想、行、识与自心如来有异吗?受、想、行、识就是自心如来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色阴而寻找吗 admin

2020-02-18

(《中阿含经》卷5)这段经文,佛陀开示:从眼识到意识六识,都是根与尘相触的因缘才能出生,都是因缘所生法。因为是声闻菩提能否断我见极重要的知见,所以佛陀是重复强调说【我亦如是说:识因缘故起。我说: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只要生起的缘不具足,识阴所摄的六识就都无法生起了,从眼识到意识都如此,所以不可主张意识是不生灭的心。我们再看,南传《相应部93经》这样 admin

2020-02-18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譬如金刚,所拟之处无不碎坏,而是金刚无有折损。金刚三昧亦复如是,所拟之法无不碎坏,而是三昧无有折损。善男子!如诸宝中,金刚最胜。菩萨所得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于诸三昧为最第一。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来归属。】(《大般涅槃经》卷24)大乘的金刚三昧不是禅定之三昧,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 admin

2020-02-18

所以在经典里面也常常有叙述到佛陀的本生,就是示现了种种的身相来度化一切有情,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大乘----修学大乘要实证第一义谛的一个重要的因缘;也就是他不能有错误的见解,对于什么是大乘菩萨僧真正的外观,他能够正确的了知,他能够依法不依人。所以依法不依人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不要看表相,而是要看这个人所实证的实质,这样子才是有因缘能够受学第一义谛。如果有 admin

2020-02-18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摩耶夫人的故事,这就是佛陀到忉利天为母说法的故事。佛陀有一年,祂在结夏安居的时候跟大众说:我今年是要到天上去结夏安居,想一起到天上的人请跟我来,我要去忉利天。于是佛陀就到忉利天为母说法;随行的有许多的大阿罗汉,他们用神通力就到天上去一起听法、一起结夏。等到回来以后,就有人赞叹如来,说如来能够在九十天中为母来说法。佛陀就说:我不只是这 admin

2020-02-18

此外,在《增一阿含》里面也有七事水喻的说法,也就是说佛陀用沉在水底与否,来比喻一个人在解脱道上面的修行。佛陀很清楚的说:除了出水而住(初果境界)的人之外,其他的人,比方说长时间隐没在水中的这些人,就比喻是我们长时间在三界里面浮浮沉沉的这些人,出不了三界的这些人,其实这些人都是信根薄弱到几乎是等于零的状况。那么随着这个信根的增长,才会逐渐的有机会探出 admin

2020-02-18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提醒您注意的是,不要看善财童子参访的善知识中,有现外道身相的菩萨,就认为外道也是善知识,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这个人的本质,如果他所说的法或者他所作的行为,都背离佛法的正见与正行,那就不能视之为善知识,否则满街的外道就都可以称为善知识了,这不可不慎!那么在这五浊恶世末法之际,应该怎么样才可以值遇善知识呢?我们可以效法善财童子对于善 admin

2020-02-18

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的内容指的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第一 admin

2020-02-18

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当你阅读经典的时候,阅读佛经的时候,你要怎么样 admin

2020-02-18

有智慧的人,譬如二乘人当中的声闻,听闻佛陀的开示,因此透过了四圣谛等法来修行,断除了三缚结而证得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现。缘 admin

2020-02-18

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佛法既然这样重要,才不会被生盲者的大法师所误导,那我们应如何来简择分别谁才是我们学法应当依止的真正大善知识?我们要依下面佛陀的经论有几个层面来作探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知见,那就是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意思说,有大名声、有广大道场徒众,为大众所追逐尊崇的法师,不是具有光明胜妙智能的真正大善知识。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 admin

2020-02-18

假名善知识,他们把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成是法界实相,当成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所教授、所要开示悟入的一代法教。这样如同生盲者,不见言见、未证言证,把佛陀一代法教,慈悲要开导众生悟入的法界实相,要众生亲证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真实如来藏心,错解成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坚持这样的断灭见外道论的这些法师,只能是名恶知识,不名为善知识。佛陀在初转法轮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天乘的修行 admin

2020-02-18

因此平实导师透过《阿含正义》的演说,把《阿含经》中的要义,特别是佛陀真正的解脱道的意旨,用简单易懂的说法将其一项一项地演述出来,让观众朋友们可以迅速地了解,什么是佛法中二乘解脱道法门,以及如何次第成就解脱道中的贤圣众的修证,也就是四双八辈的实证。那么其中的观行与实证的内容在前面的几集节目中,几位老师已经详细地解说了。佛法中最基本的轨则,也就是因缘法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