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 | admin 2020-02-21 |
|
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 | admin 2020-02-21 |
|
佛陀又说:有智慧的人,能够作到的这三件事情,还各别有两件事情也能够作到:第一、能明信因果的人,能够从他闻法以及内自思维。从他闻法是说,自己不知道布施的因果时,就从别人那里去听受布施正确的因果道理;内自思维呢,则是要在听受布施的正确因果道理之后,还要自己在心中深入去思维,看看那个道理到底对不对?如果思维了以后,觉得佛陀在经中所说的布施因果真的正确,有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在《长阿含经》里面佛陀也告诉我们,对世间的无常、有为的这些生灭的法,我们都不应该去贪着,想要它永远常住来如意。为什么?因为这一些是无常之法,不可能因为我们的贪求而改变。所以,佛陀就跟阿难说:【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着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长阿含经》卷四)也就是说,佛陀要入灭的 | admin 2020-02-21 |
|
这让末学惊呼回向的强大作用,也对佛陀所说的法,深信不疑。(破涕为笑)同样,父母如果不满意,也一样的处理方式。调柔的去沟通,听父母对我们不好的地方的建议,不仅要孝,重要是顺。最主要也是记得每天要回向,回向,回向!(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当然,如上的一点点建议,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求在这些问题的剖析中,您能找到些共鸣,想法。用佛陀的教导,导师亲教师的 | admin 2020-02-21 |
|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这七种圣财的增广,再配合回向,透过佛陀开示七种最上供养的正理,是可以以此回向的功德,来增益这个忏悔、惭愧的功德。因为透过回向力的功德,能够感得无量清净的果德;因为透过回向这个最上供养,来增益这个功德,这是精进道业的最佳实践。因此,回向也可以增益忏悔的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再者,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这些种种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有些善友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在正法道场中,乃至在佛世的时候,佛陀对于其他的外道祂会用道理来破斥,祂用破斥的方式来显现出正法跟其它没有解脱法的宗教的不同,然后之后就由众生自己来选择:如果你选择要解脱,那你就来正法中修学。可是你不想解脱,你想说:我要修学世间的去报复人家,我要获得世间的名闻利养,那佛陀也没办法,佛陀也只能由得这个人离开正法,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选择之后 | admin 2020-02-21 |
|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愿讲出来,我们只是在心里面绕,那就不算数,因为佛陀或是其他人或是菩萨就不知道你是在思考呢?还是说你真的是在发愿,所以发愿一定是出口成愿。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以后在发愿的时候,在发起善愿、发起正愿的时候,应该在佛前出口成愿,真正把发愿的这个愿呢把它说出来,让自己能够听到、也让诸佛菩萨能够知道,表示你不是只是在考虑而已,而是你真正下定 | admin 2020-02-21 |
|
想了以后,他的个性也直,他就对佛说:世尊啊!我连一点点的小施,我都不想作,而且作不来,你还教我作五大施啊!佛陀就告诉首罗长者说:不杀名为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这样作就是五大施。听到这一句话以后,首罗长者心里好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算盘打一打以后就说:欸!这五件事啊!不会丝毫的损耗我一毛钱,没有损耗我一毛钱,而又有大施的这个名,这是太 | admin 2020-02-21 |
|
在《长阿含经》卷20中有一段佛陀主动对弟子们的开示,佛陀说: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这个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他造了十恶业,甚至有种种的邪见颠倒,但是不论这些人有多少,或有一百人或是有一千人,这些人还 | admin 2020-02-21 |
|
它们中间到底差在哪里呢?所以,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佛陀所传授的所谓佛教的教义。我们给大家提纲挈领的来看,佛陀所传授的不外乎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这两大的真理。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脱道谈的就是要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解脱烦恼。这里面就牵涉到说,什么是真正的烦恼。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 | admin 2020-02-21 |
|
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 | admin 2020-02-21 |
|
可是他的讲法上他是蛮谦逊的,他说他自己年纪大智慧又不开晓,是个钝根的比丘、钝根人,所以能够得到佛陀的这样照顾,他希望用这样供养的功德能够未来世继续遇到佛、继续遇到圣众、继续听闻这个法。当时候的如来知道他的心念,知道他想要成就未来的佛果,于是当场很高兴就给这位长老比丘授记,这个情况真的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如果说一个人修学很好可以得到授记,这就不特 | admin 2020-02-21 |
|
可是菩萨应该要在这里想,我不应该执著过去生的这些业种,我不应该执取那些窄小的心量,我不应该用人的眼光、用人的角度来思量这一切的行为;我应该依于佛陀的教诲,用菩萨关怀众生的角度,然后方便在这过程中,对他显露出应有的菩萨的威仪。所以菩萨在这过程中就会开始改变自己,这作意的话就会比较强烈,因此在跟对方再次解释,或是能够有解释机会的时候,就会很客气,这客气 | admin 2020-02-21 |
|
须菩提是一位回心大乘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中解空第一的尊者。释迦世尊在弘法四十余年的后期,在宣讲《法华经》的时候,曾经为因缘成熟的弟子们授记未来将会成佛,以及成佛时的名号、时劫、有多少弟子众等种种情形。在当时已经入初地的须菩提,也有被授记,但是他还需要再供养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之后,才能够成佛;这个时间是当时法华会上,被授记的大弟子之中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每当有人赞叹佛陀而说:诸佛如来是如何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时,阿罗汉们心中总是存疑,他们认为:佛和我们一样都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无别。所以,世尊本来并不想讲《法华经》,但是在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正当准备开讲时,却有五千声闻人大规模的公然抗议,当众退席!世尊对这样的抗议行动默然无语,等他们都离开了,才开讲《法华经》。然而,为什么 | admin 2020-02-21 |
|
若是真有智慧的人,相信佛陀圣教而无所怀疑,就能真的断除这个我慢。确信入涅槃后是无间断,只有自心如来唯一法性存在,不是断灭。而且是众生都有这样的如来法性存在,平等不二,这才是证得阿含道的无间等法。若是我慢(因我起慢)仍然存在,就不是无间等法,因为他心中仍然保留着一点点对自我的贪爱执着,只是这么一点点的因自我存在而喜乐,就无法取证无余涅槃,就会堕入我执 | admin 2020-02-21 |
|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知道,当佛开示这个苦圣谛出来的时候,不管您从八苦或者是从三苦的立场,仔细去思惟、去针对着世间的境界,一一去简择思惟之后,您必然也会同意,确实就是像佛陀讲这样一切都是苦圣谛的函盖范围。当你认知到这样子的时候,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如果他没有听进佛陀的教导,没有好好去学的话,他是认知不到的。各位请想想看:当你认知到这一切是苦的本质之 | admin 2020-02-21 |
|
【我们在修行里面也经常面临到这样子的考验跟困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起正念来思惟说:我面临这样的考验的时候,我到底是要安住在魔的境界里面呢,来成为魔子魔孙呢;还是我应该要出离魔的境界,来依于佛陀的教示来修学正法呢?这就是每一个佛弟子所应该要思惟的道理,也是一切的佛弟子所要面临的一种抉择。】----正礼老师《波旬为何会堕落成魔王?》魔波旬是我们佛教里面常常 | admin 2020-02-21 |
|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