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们将以被尊称为万世译经师的鸠摩罗什菩萨(公元344年~413年)为代表,串联前后的史实,藉以说明此段东移的殊胜法缘:莫非是诸佛菩萨悲愍此间众生,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而使珍贵的世尊至今得以持续存在地球上!从历史文献上的记载可知:佛法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汉地,约七十年后,佛教僧伽才入汉地传法。而汉人开始出家,也是在此之后的事──东汉明帝永平七年(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印顺的师父太虚法师更明确地指出印顺的立场不是大乘佛菩萨的立场,印顺对于大乘各宗的批评,太虚法师亦指出纯属印顺的误解。至于在印度佛教历史的分期上,太虚法师对于印顺的批评更加激烈:“原著于此千五百年中乃在马鸣后、无着之前短短百余年为龙树提婆独立一时,马鸣为大乘兴印度之本,抑令湮没,无着与密教极少关系,乃推附后时密咒为一流;约为第一时六百年,第二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常逢遇诸佛菩萨不相舍离。为随自欲示佛出世。为随心念解佛威力。为获一切生中常不退转随行神通。为遍游历一切世界。为于一切众会影现。为随一切受生之处同类而行。为恒成就不可思议大乘理趣。为欲修行菩萨正行。广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及正行数无有休息。为大智神通发第八大愿。为行乘御不退转轮诸菩萨行。为身语意业不唐捐。为暂见者便得决定诸佛法性。暂闻言音便随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这一段世尊的开示,就明白告诉我们,在第六住之中修学般若波罗蜜(智慧到彼岸)的法门,也就是参禅——悟明真如佛性的法门。正观现在前时,也就是开悟了,明白什么是真如了。如果没有遇到恶知识跟你否定,而你遇到了诸佛菩萨或善知识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在行菩萨道时候,无数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恭敬礼拜,破除自己的骄慢。所以得到无见顶相。(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不欺骗一切众生,所以得到眉间白毫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就福慧来说,福就是福德,慧就是智慧,这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问:佛在人间的「应化身」与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之化身的差别为何?《法华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言他在久远劫前即成佛,但为度化众生,已曾在多个世界降生示现成佛及说法。从文意上看,应化身似乎不是「同时存在」于各个世界中。若如此,则佛在各世界示现的应化身应伴随着无垢识,而非只是无垢识所流出而进入众生心中的相分,此正确吗?答:《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为一切众生之所瞻仰,出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境界,是故阿罗汉、辟支佛去涅槃界远。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处者,亦是如来方便,有余不了义说。何以故?有二种死。何等为二?谓分段死、不思议变易死。分段死者,谓虚伪众生。不思议变易死者,谓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无上菩提。二种死中,以分段死故,说阿罗汉、辟支佛智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时候,大马为了度化那五百匹小马,便用马的音声为它们说法,并且教导它们忏悔改过:『你们现在要礼拜佛菩萨和比丘们。』说完这件事以后,又再说道:『你们应当把所食的马麦,分出一半来供养比丘们。』那个时候,五百小马真诚地忏悔改过之后,对于佛和比丘们生起了极清净的大信心;过了三个月之后,不久,这五百小马因为如实地忏悔改过及半食供养僧宝的功德,所以命终之后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为一切众生之所瞻仰,出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境界,是故阿罗汉、辟支佛去涅槃界远。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处者,亦是如来方便,有余不了义说。何以故?有二种死。何等为二?谓分段死、不思议变易死。分段死者,谓虚伪众生。不思议变易死者,谓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无上菩提。二种死中,以分段死故,说阿罗汉、辟支佛智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就像说我们经常会念到诸佛菩萨的名称,还有十方诸佛的佛国,我们在人间最熟悉的西方极乐国,以及东方不动世界,也是属于其他的佛国,那也有佛住世,也有佛法。还有就谈到说初果人,他比较钝根的初果人,他是极七生人天往返尽于苦际。也就是说,初果人在人间证了初果以后,他因为根器没有那么敏锐,那么他什么时候能够证得解脱果呢?他极七生人天往返,就是人与天一次,这样七次 | 三摩地 2018-07-21 |
|
祂这时候住在兜率陀天,观察世间的时节因缘是否成熟,观察众生的根器是否成熟,在这方面努力来安排这些因缘,成就诸佛菩萨广大神通,安排众生以及自己成佛的因缘。当因缘成熟的时候,降神母胎,能够示现受生于人间。这时候,祂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的习气种子,并且也断尽了所知障的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的无明。在初地菩萨就已经可以断除了分段生死,可是到了佛地之前的这个 | admin 2018-07-21 |
|
从这个道理我们回想,如果有人修学佛法,只停留在人乘与天乘的阶段,而不往三乘菩提来迈进的话,是不是比小乘人更要受到佛菩萨的呵责呢?由上所述,我们从五乘的道理,可以明确知道三乘的关系:由大乘之中,再分出的四乘来作为阶梯,这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的施设。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1集三乘菩提的关系>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下面将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教的三种智慧,简单的概述如下:(1)声闻乘的无常空的智慧。阿罗汉从现观十八界法——六根、六尘、六识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样的现观后产生了无我的智慧,以此无我的智慧断我见、我执而证解脱。(2)缘觉乘的缘起性空的智慧。辟支佛现观十二支因缘,实证到所谓的生与老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供养一切诸人天!顶礼天中天,无上真法王,本师释迦尊,真为说法者,语竟意无穷,方便施设教,三乘同归一,一切皆成佛!净土法门从古到今,并没有特别说了义诸殊胜第一义谛,并没有特别以此来此娑婆世界弘扬圣道之殊妙境界,是以说非了义,以佛法中惟第一义谛,即此真心说为第一义谛,离此真心而说则为不了义,说为非第一义谛,因此是以当归净土法门为不了义!又以其诸仁者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祂这时候住在兜率陀天,观察世间的时节因缘是否成熟,观察众生的根器是否成熟,在这方面努力来安排这些因缘,成就诸佛菩萨广大神通,安排众生以及自己成佛的因缘。当因缘成熟的时候,降神母胎,能够示现受生于人间。这时候,祂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的习气种子,并且也断尽了所知障的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的无明。在初地菩萨就已经可以断除了分段生死,可是到了佛地之前的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对于大乘种性的久学菩萨者,佛菩萨善观根器,有时直接开示大乘法要,直接开演大乘经典,未有一定先说小乘后大乘的说法,而是看听法者的种性为何而论,佛乃是以应众生之机为要。然而「学佛者应当去选择分大小乘来修行吗?」我们知道,三乘法要本来就不冲突,只是深浅广狭、方便究竟等之差别,只有未证者才会有误会而强作互相冲突的分别,因为佛法本来就是唯一佛乘,此乃佛降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从来都只有辜负佛菩萨的众生,从来都没有辜负众生的佛菩萨。所有的修行必须要我们自己起心,乐意地去亲近善知识,去听闻正法,去如理思量,去如法修证。只有我们愿意帮助自己的情况下,佛菩萨才能够帮助我们。简单来说,我们有时候会劝请菩萨们用两句话来安慰他,如果他目前处于困厄的状态,第一个,不应该怨天尤人;第二个,要深信“心性不改,业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萨的解脱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够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为能够修、能够证而心向往之,向往诸佛菩萨能够因为透过修行而证解脱乃至于成佛的这样子的智慧,所以心向往之;这样子的境界而精进修学,那这样子的话,就逐渐的与精进根相应了。也就是说,我们透过本来已经具足的信根,那信根为什么我们说信根 | 三摩地 2018-07-21 |
|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为一切众生之所瞻仰,出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境界,是故阿罗汉、辟支佛去涅槃界远。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处者,亦是如来方便,有余不了义说。何以故?有二种死。何等为二?谓分段死、不思议变易死。分段死者,谓虚伪众生。不思议变易死者,谓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无上菩提。二种死中,以分段死故,说阿罗汉、辟支佛智我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