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依时间先后有: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六的定光古佛圣诞、二月十五的佛陀涅槃日、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的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十九的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的观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 三摩地

2018-07-22

藏密所信奉及供养的所谓「佛菩萨」,其实都是鬼道众生,P.77譬如绿度母、白度母、黑奴迦、佛母、空行母、勇父等等;这些鬼神夜叉,喜食世间人之邪秽精气,藏密双身修法的修习,正符合这类鬼神之喜好;经常与度母、佛母、空行母接触合修双身法之人,死后也将成为祂们的眷属,将会生在鬼道─乌金净土─中供其驱使,很难出脱鬼道境界。目前新竹凤山寺的《广论》班学员都很喜欢在自 三摩地

2018-07-22

“若读经时”,当然很清楚的这就是在从我们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深入于佛菩萨所留下来给我们的经论,依之于思惟之后,再如之而修行,就能够如实证得三乘菩提。若读经时之外,我们还要“供养父母”,供养父母是一个菩萨最基本的必须要培植的福德。我们说堂上的父母就如同我们家中的两位活佛,父母是我们的报恩田;身为一个菩萨如果连世俗人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如果能常常思惟、观察因果道理,包括建立分辨善恶业的知见,以及知道善恶业所引生的果报,那就会在心里面时常生起作意:“要依据戒法去恶修善”;同时常常在佛菩萨前面忏悔、祈求、发愿、回向等,提醒自己要精进,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由于这些因缘,就会在受戒之后不去毁犯戒法,而以至诚心来受持戒法,这个就是为自己而作的观察,也就是“自为”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它的真相如何?是否别有秘密?一、六字大明咒—揭密梵文ommanipadmehūm六字原意,om字梵文只是个低沉音,用于咒语之前表示尊敬、祝愿等等;mani,义为宝珠;padme,则是莲花;字面直译只是对“宝珠、莲花”的赞叹,而密教中人认为真言含有深奥秘密的语句,是佛菩萨本誓之德,不局限于字面的意思,所以就随个人不同的理解、发挥,而有了象征、附会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者以有所得法观望佛法,期待如来,但对于自身无始劫来所造之业,却无有一丁点偿还之意;于少行用功之后,即是自认三关齐破,妄比诸圣;后有少殃即至,则怨天尤人,同诸凡夫,自受其殃!然诸佛菩萨非不慈悯,以当前有少殃在,即能发省身心过患。是以从上诸贤,无有怨怼于诸病苦者,乃至圣玄奘菩萨受剧大病苦时,唯一所想者,在于担心所翻译者是否无有合乎佛意;众圣贤者之用 三摩地

2018-07-22

地狱众生欲早日脱离地狱,就要赶快念佛忏悔,或者亲友为其作功德回向,借助佛菩萨的加持力以及亲友的回向,可以尽早地脱离地狱,投生到更好的地方;然地狱众生时刻都处在痛苦的煎熬中,很难提起念佛忏悔之心。地狱众生都是化生。众生堕入地狱的原因,主要是生前造了极大的恶业(上品十恶),比如父母乃至杀害父母,盗用三宝财物,或以邪见诽谤佛法等。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菩萨虽然为了佛道,但是他一样不会减少自己的时间,不会只是依靠所有的诸佛菩萨这样的加持,而自己没有奋力向前。 乃至于有的菩萨,他就很清楚自己这一生要作到什么;他虽然有时候懈怠,可是懈怠的过程中,他就暗自悔责;他时间一到,他又继续精进,不惜自己的时间以及生命。所以种种的法不可思议,只要我们继续向着佛道前进,知道这个法不可思议,知道这个法一定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又此烦恼,诸佛菩萨、入理圣人种种呵啧:亦詺此烦恼以为怨家,何以故?能断众生慧命根故;亦詺此烦恼以之为贼,能劫众生诸善法故;亦詺此烦恼以为暴河,能漂众生入于生死大苦海故;亦詺此烦恼以为羁锁,能系众生于生死狱,不能得出故;亦詺此烦恼犹如蟒虫,食啖众生真如佛性故,所以六道牵连四生不绝,恶业无穷苦果不息,当知皆是烦恼过患。(《佛说佛名经》卷1)就是说,这三 三摩地

2018-07-22

法缘慈是说:因为众生不明一切诸法空无自性,诸佛菩萨悲愍众生,就为众生说法空之法,让众生得以明悟此法。例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圣教:【云何法缘慈?若修行时,观一切法,名法缘慈。】这里说诸佛菩萨,不说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因为二乘圣者不论修四圣谛或因缘观,所观行修习都不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范畴;都是从蕴处界自我,是缘生缘灭、是无常、是苦、 三摩地

2018-07-22

正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所说:【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也就是说,菩萨从十信达人转入十住位,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位持戒,乃至六住位修学般若,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教导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法当中,并不是祈求佛菩萨赐降给我们某一种东西,再由这些有形的东西可以证得某些境界,或者由这些物质来加持我们在佛法上可以有所修证;而是藉著佛菩萨的教导,使我们能够了解佛法修证的方法,然后付诸于实修,因此而可以证得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这与有为有漏的欲界天甘露都没有关系。佛菩提道和解脱道,为什么称为甘露法门呢?这是藉著譬喻来说明这两门的殊胜。譬如说甘露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萨的解脱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够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为能够修、能够证而心向往之,向往诸佛菩萨能够因为透过修行而证解脱乃至于成佛的这样子的智慧,所以心向往之;这样子的境界而精进修学,那这样子的话,就逐渐的与精进根相应了。也就是说,我们透过本来已经具足的信根,那信根为什么我们说信根 三摩地

2018-07-22

正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开示:【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解释如下:由十信位开始修行,对佛开示具足信心后,转入十住位,到了六住位熏习般若的正知见,于般若正知见熏习后,转入七住,于参禅时,正确的观行现在前,亲证了生命实相找到 三摩地

2018-07-22

看得见的佛菩萨也不可能是。所以在《金刚经》中佛说:不可以色相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处的”如来“即是世界起源的代名词,即是指众生各个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心。 八识心王我们每个人,每一个有情都有八识心王,在《百法明门论》中记载:“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是故《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说菩提和菩提道不是一个概念,菩提泛指声闻、缘觉、佛菩萨所觉悟的内容,而菩提道是专指大乘菩萨的觉悟成佛之道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完全属于解脱道 三摩地

2018-07-22

为说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善住比丘。〔三参〕,善财承教,至楞伽道边海岸聚落,参善住比丘。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为说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持大悲戒,乃至离垢戒等,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伽大士。〔四参〕,善财承教,至达里鼻荼国,自在城,参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连听闻都没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中的道理,这中的实义,又如何去修,又如何去证呢?这样说要了解这生命中的实相,岂不是缘木求鱼!如同有人以为这生命中的实相,是在不断地打坐中,就可以得到,不断地到一念不生,这样就可以得到,如是的虚妄!以没有一个念头生起,又如何去观察一个真正的实相,实相要能被观察,如是的「不相在」,至少也要有可以想要观察的,这样这个被观 三摩地

2018-07-22

以信力生故,仰信诸佛菩萨之解脱及智慧境界,信任自己亦应能修能证,心向往之,精进修学,即与精进根相应;精进根相应故,起四正勤,能时时修,恒时修;以时修恒修而不舍故,依精进根起精进力,真实能知诸法空相,现观蕴处界空;以现观蕴处界空故,知二乘法乃依现象界有为法而说空,非为究竟,辗转而入大乘,闻熏诸法实相——般若空性,因而久修不舍,遂证空性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