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的“有命很好”,是因为有命就可以修学佛菩提,一步一步迈向佛道,一步一步迈向佛的境界,同时可以利乐许多有缘众生。有时候有命很好,没有命就没有办法了啊!但是众生不然,他们有命而说好,是因为可以在人间享受五欲啊!可以有大名声、大权力……等等,所以落到命浊中,因此他就无法把识阴给丢掉,因为识阴灭了以后就没有名声与权力了,这就是命浊 | admin 2020-06-08 |
|
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的一位又一位的证悟了如来藏。此时所有的佛弟子一起听闻般若教法,但是各自依着自己的因缘,得到了自己的见解。譬如,大乘的菩萨知道,佛在般若经里面所说的空,就是本心、如来藏、空性;可是二乘的人听闻了之 | admin 2020-06-08 |
|
善业会助长他在佛菩提道或解脱道的修证上,迅速的获得证量。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往世曾多害人,或殘害大量的众生,在这一世修学佛法时,由于被害而墮落鬼神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的,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往世被他所欠的债了,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故产生许多波折;譬如有时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 | admin 2020-06-08 |
|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断灭空是断见外道早就在宣扬的理论,假使佛菩提及解脱所证的同样是断灭空,那又何必劳动释迦牟尼佛来人间辛苦受生及辛苦弘法四十九年。所以佛法绝对不是断见外道的断灭空,也绝对不是常见外道的意识境界,绝对是常住法而不落断、常之中。[3]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之第八识(如来藏)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诸佛的庄严都是清净的,诸佛从不会以不清净的行为来庄严佛菩提道。第二个是果报清净。诸佛在佛地的果报上,没有不净之法,所以诸佛的习气烦恼随眠永断无余;因为永断无余,所以没有一丝一毫的习气,所以说是果报清净。也因为果报的清净,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众生,都非常愿意亲近诸佛,来到诸佛的身边,心中都不会有任何的畏惧。所以这就是果报清净祂所显现出来的—&mdas | admin 2020-06-08 |
|
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心要努力精勤的修学,这个时候如果要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乃至于由定而发起能够观照思惟诸法的智慧,那么常念菩提,常念诸法这样子时时系念、忆持不忘的念根跟念力的熏修增进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开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 | admin 2020-06-08 |
|
同时要教导出家弟子学习八种智慧,这八种智慧我们一一来为大家说明:第一种叫法智,法智它主要是讲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总相智慧;也就是说法主要的范围与梗概。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 | admin 2020-06-08 |
|
说通就是启发佛法中的童蒙,也就是对佛法都没有正知见的人,为他们说法,为他们建立佛法的正知见,犹如白色的布一样,可以随意染成各种颜色,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未来成佛之准备;宗通乃是为真正的修行而说,为他们说第一义谛明心见性的法,为他们说建立第一义谛明心见性所需具备的次法,使得他们未来能够圆满具足证悟的因缘,乃至于证悟后次第修学,般若智慧日日增上, | admin 2020-06-08 |
|
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心要努力精勤的修学,这个时候如果要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乃至于由定而发起能够观照思惟诸法的智慧,那么常念菩提,常念诸法这样子时时系念、忆持不忘的念根跟念力的熏修增进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开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 | admin 2020-06-08 |
|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出离三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这意思是说:诸佛世尊以及诸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四果及修因缘观证果的这七类有情,都摄属于胜义僧;纵使说现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不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但因为有解脱道,或是佛菩提道的圣法,也证得圣果的缘故,都是在胜义僧之列。当然诸佛世尊及声闻、缘觉都是现出家相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现在家相,而有圣法得圣果的胜义僧,一般来讲 | admin 2020-06-08 |
|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 admin 2020-06-08 |
|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 admin 2020-06-08 |
|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 admin 2020-06-08 |
|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行,必定都必须要以断我见为基础,不管您是声闻菩提、您是缘觉菩提、您是佛菩提。您声闻菩提的依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三十七菩提分,而来证得所谓的沙门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您是缘觉菩提──所谓的辟支佛,您依于十二因缘、十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这样子的缘起,相应于辟支佛所能了知的真义,而证得缘觉菩提 | admin 2020-06-08 |
|
你亲自证实第八识的真实与如如就是证真如了,就看见佛菩提道实证的正道了,这个时候就称为真见道;这时看见了真如这个真实理,是如理的真实看见了,才能够说是「如理实见」。可是当佛菩萨在第三转法轮的经论中说「真如是识之所显性」时,那到底真如是生灭、还是不生灭?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真如绝对不生灭。但真如如果是绝对不生灭的,请问:阿罗汉们入了无余涅盘以后,还能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你要发起道种性,如果没有如梦观的成就,修道的种性就发不起来;道种性如果发不起来,就无法修十地的菩萨道,就会像俗人一样,老是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吃——真的好吃——贪了!我这个太太好温柔——真的温柔——贪了!我这个先生好体贴——真的体贴——贪了!世界可乐——真的可爱——贪了 | admin 2020-06-08 |
|
法身佛虽与二十一心所法相应,而不堕于觉知心性种种相中,依其自觉圣智所缘佛菩提境界,建立报化身佛之一切法施运作。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进入内门广修菩萨行了。这根本无分别智,只是一个总相;虽然只知道总相,但这个总相智却是佛菩提般若慧的根本。因为接下去的别相智,以及证得别相智以后要学的一切种智,都是从这个总相智开始进修的;而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