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接下来,因为善生菩萨启请的缘故,所以世尊接着就回答:菩萨应该要具足福德、智慧二法,才能够在佛菩提道上自他庄严。从表面上看来,似乎福德与智慧二法是众所周知,因为这是很平常的两个法。然而,因为佛法的方便析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各有其所应成就的福德与智慧;所以,即使一般人都能够随时引用而朗朗上口,其实福德与智能的层次的 三摩地

2018-07-22

意思又完全不一样!这里说的是,佛菩萨随众生在三界中各各的品类,以如法的善巧方便,皆令安住在佛菩提道之上。又有的经论中会看到:功德自庄严,当往菩提座。这里就说,菩萨以种种功德来成就道业之后,很快就能成就佛道。又有的经论说:以是功德,诸菩萨摩诃萨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则是说,菩萨摩诃萨以诸大功德、大愿等等来成就佛菩提道。庄严,还有别的意思,譬如又有的经论说 三摩地

2018-07-22

而释迦佛揭露造恶业受三恶道果报的刚强言语教授、教诫,也是同样道理,使众生感受到三恶道不可爱果报的苦痛,愿意接受佛戒调伏心性,成为具善根的菩萨,将来能快速地走上佛菩提道。---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共130集】第103集释迦如来如何随宜说法摄受众生(一)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种意邪行是邪见,指的是对于佛法中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见解完全偏差而错知错解,没有办法走入正确的法道中。例如他把阿罗汉当作就是佛法中最高的修证,认为佛陀与阿罗汉的智慧是一样的,把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把世间的修福、修定当作是成佛修练的法门,把世间的哲学推论当作是佛法的解脱智慧,这些都不是真正佛法的行门与修证范围,抱持著这些偏差的见解不能舍, 三摩地

2018-07-22

以这个譬喻来看待有情众生,众生的心性调御到最后,最尊贵的境界就是完全除掉我见、我执、我所执,所有的愚痴与障碍能够被佛菩提道六度或者十度波罗蜜的方便善巧所调伏,准确地快速成就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让八识心王各个心王都能够发起真如用自在的运用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去利乐有情永无止尽,那就是成佛的境界。因此佛陀不舍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以刚强之语、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真正出家的功德是要从解脱道,乃至是应当讲说是从佛菩提道的亲证上来谈。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 三摩地

2018-07-22

常常又会想到一个问题,自己今天在佛菩提道上能够有这样的受用,一定是已经受到世尊生生世世以来,乃至是长劫的眷顾与摄受。想到这里就知道说,这样的恩惠是很难得以回报的!所以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在不违反法毘奈耶的教戒之下,怎么样可以教导有缘的众生也能够快速地在佛菩提道的路程上大步前进。再加上说,护持正法继续在人间弘传,也真的需要很多人力,而这正也是这一些有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 (原标题:菩萨的三三昧) 三摩地

2018-07-22

但此时的清净三归依却是不共外道,虽然只是在外相上世间的住持三宝上来归依,却是在这样的趣向过程中,使得菩萨分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因缘一分一分地成熟,这是外道法所没有办法成办的部分。菩萨修学的阶位次第增进之后,来到了六住位,一样要如同二乘人去观蕴处界虚妄,乃至也要断我见;此时所证之法,有通于二乘人的一分——所谓的二乘的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 三摩地

2018-07-22

而如此辗转福德与智慧互为庄严,这就是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的阶段,这才是能够快速佛菩提道的原因。这一段话的最后,世尊开示: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优婆塞戒经》卷2)世尊作了一个结论说:因为智慧的缘故,所修的善法的福德会更庄严,乃至十善具足;其中辗转所得的福德上的财富,以及智能上所显示出来 三摩地

2018-07-22

又因为菩萨戒是要尽未来际一直受持下去的,所以菩萨戒之中还有开缘的部分,而这个部分更是要依止于智慧上的观察以及菩萨三聚净戒的精神,才能够作出犯戒与否的判断;也正是这样,才能够支持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道的修证。再者,学人若不是依于智慧的观察与判断,能够少分、多分地信受因果;若不能信受因果,当然就会对持戒的严谨与否是会有所影响的。所以严谨持戒的背后,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有这样回向佛菩提道的一念,当然又是有一分的福庄严。所以,从以上的说明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的道理。而在《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又开示说:善男子!菩萨具足是二庄严,能自他利;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不生忧悔。(《优婆塞戒经》卷2)因为有了第一分的福德与智慧的庄严,这是自庄严;正是因为有自庄严的缘故,初发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从过去久远劫以来,因为见到佛在世间示现的种种神变及智慧庄严,所以也就发心想要学佛,这就是菩萨初分的智慧庄严;他对于佛菩提道是可以成就的,或者是应该要走佛菩提道的这个道理,已经是心得决定,因为这也是从智慧的观察及思惟之后,所得的初分的智慧庄严。乃至菩萨终于有一世明心而进入七住位,有了般若的智慧庄严;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个时候,他不但能够念十方佛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自性法宝,就是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一切法,而为大众所受用,乃至有众生进而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也就是说这个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包括了自他有情各自的八识心王,自他有情所造的共业、无明、业种等,因而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器世间与诸法等等,让有情得以在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安住,并借着自己所生的五阴世间而在器世间生活 admin

2018-07-22

说穿了,这样的境界仍然是凡夫境界,又有什么尊贵可言?象这样的三宝,有受等于没有受,还不如不受,不是吗?接下来探讨佛教的三宝内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人于未来,能够亲证二乘菩提而了生脱死,乃至能够亲证佛菩提,而度化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今天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来说明,佛教的三宝到底有什么内涵?知道了以后才不会产生误解,因而误入与佛教无关的外道三宝了。  admin

2018-07-22

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 三摩地

2018-07-22

疑人、疑法、疑禅定境界、疑解脱、疑佛菩提,那就把自己的福德给缺减了。有的人就是这个福德好,他于不疑,于他的师父也不疑,所以他得法非常快。】(平实导师着,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六辑第109~110页中开示:【再来谈一谈说,福德可以分成世间福德、出世间福德。世间福德已经是千差万别了。所以你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出家以后,有的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的目的是要求离苦得乐,但是不管是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得要是无所得,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既然是无所得,怎么还会有永远呢?进一步说,怎么还会有乐永远存在呢?那么像这样子了解无所得的道理之后,才可以真正地离苦得乐。 (原标题:离苦得乐只是相对最终无所得) 三摩地

2018-07-22

而菩萨之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的条件,是说:从亲证佛菩提道为前提,然后依于次第修学,发愿世世回入三界来利乐有情,同时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性,进一步亲证,才终于也能够达到生于安乐以及死于安乐的境界。 (原标题:菩萨如何生于安乐死于安乐四)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可不可以再回到那一种状况?有一种这样的情形的时候,就说某甲当时所处的是一个乐的境界。譬如说,夏天的时候吃了一杯冰淇淋,吃完之后当然意犹未尽,还想再来一杯冰淇淋,这个时候就说,吃冰淇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