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信佛、法、僧是佛开示持戒清净的第一个妙法,能够深信佛法僧三宝,是迈向佛菩提大道的第一步。修学佛法最基本的行持就是信,信则能入,佛说那是菩萨因的初发心,能长养最胜智慧门,长养一切善根。我们对佛法僧要有信心,生活在这个五浊世间,不论遇到的是顺境、逆境,知道那都是本无今有,一时因缘假合相,不会对三宝的功德和真实义产生动摇,以佛法僧三宝为我们总持的戒体,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些独觉声闻人,最多只是在未舍报之前度化一些有限的有情,而且只能传授解脱道的法;舍报以后,他们也许生到欲界天,也许就不再回到人间;那对于众生到底有何等的利益呢?反观菩萨则不然,若是一位心得决定的菩萨,也就是说,他于继续修学佛菩提道法他已经不会再动摇,从短期上看,他虽然可能没有办法给众生殊胜的法益,因为也许他是刚刚发菩提心,而且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总结受菩萨戒的目的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使自己成为一个在佛菩提道上迈步前进的真实义菩萨,为将来成佛作准备。这个目的也可以说,就是学人开始从内心中更为具体地履践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因此依著四宏誓愿的核心精神,就建构了菩萨戒持守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不违背解脱;第二、不违背菩萨的慈悲;第三、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接下来我们就逐一加以说明。首先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戒而导致与道相应,因此证得声闻解脱道乃至证得佛菩提无上道,所以戒又名为上。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大慈大悲而且福慧两足的释迦世尊,怎么会教导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受苦,更且长劫不知求道、不能修道的法教呢?何况佛陀法教,纵有人、天、声闻、缘觉及佛五乘差异,但不论是人乘或天乘都不能让人解脱三界生死,更不能解脱于烦恼;其实只是世尊慈悲教化,让初机学佛人安住而不堕恶道,待将来因缘成熟,能修习声闻、缘觉解脱道,乃至大乘佛菩提道而方便施设的次法。因此,如果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戒不得作是属于恶法的部分;戒不得不作就是要让菩萨去修学善法,凡是能利益众生的善法,能够令自己迈向佛菩提的妙法,你如果有能力去学,你不去学就是犯戒了。菩萨因为受了菩萨戒以后,一定要去修学善法,所以说菩萨戒能令菩萨修学善法,然后渐次迈向成佛之道。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戒不得作是属于恶法的部分;戒不得不作就是要让菩萨去修学善法,凡是能利益众生的善法,能够令自己迈向佛菩提的妙法,你如果有能力去学,你不去学就是犯戒了。菩萨因为受了菩萨戒以后,一定要去修学善法,所以说菩萨戒能令菩萨修学善法,然后渐次迈向成佛之道。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一集已经由正圜老师为各位菩萨讲完佛菩提简介,接下来由我再为各位菩萨讲解菩萨戒的受持。一、什么是菩萨?在讲解菩萨戒的受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在家居士们能常常外出而去到寺庙或者僧宝所居住的处所,亲近诸比丘等,并且咨问法味:如何是解脱之道?如何是佛菩提道?如何是菩提、涅槃?要这样咨问法味。问法以后,僧宝开示了,就得要以至诚心听受;听受以后要记持住,不可忘掉;并且还要自己能加以分别,也就是加以思惟、整理。思惟、整理好了以后,还要转过来度化众生同样的供养三宝、护持、学习,这样的优婆塞就是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悲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悲心的人就是菩萨,那么菩萨就会遍及各种宗教,各种宗教都有菩萨,那这样的一个认知就不合理了。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譬如精进根不够的人就不愿意受菩萨戒,正因为想要精进修行佛菩提,才会愿意受菩萨戒、声闻戒;若是念根不够时也不可能受戒,因为不能忆持菩萨戒的内容与精神,不能忆持比丘、比丘尼戒。如果心不决定,定根不够,心中老是怀疑:我受这个戒法真的能帮我完成佛道吗?能帮助我修学佛菩提吗?我受了比丘戒以后,未来一定可以得解脱,真的吗?受菩萨戒以后,可以让我超越三大劫而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要亲证佛菩提的根本──真心如来藏第八识,那就得要有大勇猛心,不可因为戒律难持而退缩,当以勇猛积极的心态面对戒律;因为戒律如同前面所举《优婆塞戒经》的开示一样,对于众生无量世所熏习造作的染污诸恶种子的消除,有着极大的帮助;戒律乃是佛的加持摄受,让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学子能够增上功德的一个大好机会。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有时因为习染深重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戒而导致与道相应,因此证得声闻解脱道乃至证得佛菩提无上道,所以戒又名为上。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我去求受上品菩萨戒之行中体认最深的,也是我们修学佛菩提道的一个重要而且是基本的心态与观念。过去我看平实导师的书,曾多次在书中看到平实导师提起“同修会曾经发生过三次法难”;当时的我,认为那是同修会的事,与我的关系不大。这次在学戒的课程中,张老师说:“平实导师为了复兴佛教的大业,以及彰显世尊正法的威德力,所以这一世预计要在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要亲证佛菩提的根本──真心如来藏第八识,那就得要有大勇猛心,不可因为戒律难持而退缩,当以勇猛积极的心态面对戒律;因为戒律如同前面所举《优婆塞戒经》的开示一样,对于众生无量世所熏习造作的染污诸恶种子的消除,有着极大的助益;戒律乃是佛的加持摄受,让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学子能够增上功德的一个大好机会。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有时因为习染深重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佛是舍弃仇恨的,所以念心不同;佛把仇恨舍掉,心心念念都在断除我见、我执,都在修证解脱或佛菩提上;而解脱道与佛菩提的修证都是在无我、无我所上用心观行的,所以都会舍弃仇恨心,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佛持戒时念心清净。果报不净:外道受持的不杀人戒属于世间戒,他们的果报就是生到欲界天,因为他们受持不杀戒时仇恨心还在、嗔恨心还在,所以无办法修证禅定;只能因为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佛道修学,尤其是修大乘佛菩提的菩萨道,就特重慈悲。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mdash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道的修学,就是必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等觉、妙觉,五十二阶位行菩萨行。它的内容从具足对因果的确信以及三宝的信心,到外门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菩萨六度的资粮位,以修集见道资粮。然后亲证自心真如,明心不退真见道,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一分无生忍,进入七住位开始见道位修学,并且进入内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样就有很多人都发起菩提心要当菩萨,然后就能广度无量的众生,而且大家福报都越来越好,这岂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因此,大家以后都要把修行功德回向成就佛道,也要教导众生将布施和修行的功德回向早日成佛,这样我们未来世的福报都会很好,修行也就比较顺遂,如此一来,也会使我们自己的佛道更加顺利,能够早日圆成佛菩提果的修证。8《优婆塞戒经》卷1〈集会品第1〉:「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一段「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点出大乘佛菩提道的精神,也详细指出「人间烟火」:菩萨的善巧方便。对每一位菩萨来说,不论是慰喻别人,或是自我省思,都是可以思惟、再思惟的!(原标题: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