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将来到达慧解脱时,平实却要请求您回小向大,重新生起一分思惑、留惑润生,来修学成佛之道——佛菩提道,成为留惑润生的菩萨道实行者,您就对平实没有负恩了。关於佛菩提道,请您直接阅读平实所造的其余诸书,就会知道如何入道了!如何是上面举示的心解脱及慧解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圣清净信心,专精听法者,能断五法,修习七法,令其满足。何等为五?谓贪欲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为了帮助广大佛法的修行人,让他们能够突破佛法修行的瓶颈跟困境,而发心进求佛菩提道;所以,大概略说三乘菩提的异同之大概,用来建立学佛人的正知正见。这个就是我们三乘菩提概说,之所以会有这个因缘来讲这个法的最主要的缘起。我们现在来说明一下:何谓三乘菩提呢?我们佛法概分为三乘菩提,这三乘菩提约略的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解脱道,另一个部分是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今天,我们要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分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佛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那什么叫做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即法界根源)的证知;生命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于这个假设的前提你们已经接受了!所以我们要给你的是胜妙的法──包含罗汉道的佛菩提道,当然就得要说明佛菩提道为何含摄了罗汉道,也要如实地说明罗汉道无法使人成佛的道理。好!言归正传。当一个人修到成为阿罗汉以后,为何还是无法成佛?第一、他的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随眠还没有修除掉。第二、他还没有断除所知障。断所知障,跟断见惑、思惑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例如,大乘有「了义法、究竟法」之亲证:除了三界生死的解脱,还有断二种无明的不思议解脱,这些是不共二乘的「究竟出离法」;尚有大乘菩提的「了义实相之理」之亲证,此亦不共二乘;更有佛菩提道不共凡愚的三德所摄万德庄严之特色,如佛地究竟极果证得「一切种智」的究竟,十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殊胜功德的显发,都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讲义纲要】一、略说佛菩提道所证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二、三德只有二主要道:三德皆摄属佛菩提道,其中之解脱德具足含摄二乘解脱道,谓断烦恼障之现行;亦断二乘圣人所不断之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非仅断见惑与思惑。三、藏传佛教密宗(函盖天竺坦特罗密教及密宗)之本质:1.宗喀巴的二种道次第广论,都是双身法。2.密宗非但不能使人成佛,亦不能使人证得解脱果,连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尚在第七住位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依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到了初地满心时,是有能力可以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但是菩萨并不取证这个二乘涅槃,一直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留到了三地满心时,四禅八定已经具足,也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前就断我见了,当然是可以取证灭尽定而成就俱解脱果,可是菩萨仍然不取证俱解脱,还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目录一、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方属佛法中的甘露法门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为不同层次的修证1、所得果证高低不同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4、所修行门内涵不同5、所修行门道次第不同三、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1、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2、佛菩提道之法无我函盖解脱道之法无我3、唯一佛乘分为三乘乃慈悲摄众故四、凡夫不证二乘见道的缘由1、不解基本佛法之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原标题: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甲、佛菩提道之宗通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庚、宗通之究竟——四法辛、说通四、结语欲成佛道者,须证佛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罗汉在具足十种断除烦恼的智慧以后,他就把痴结给断了;但是他还有佛菩提道的无明还没有断尽,所以阿罗汉并不是一个真正断痴的人。再来说慢,慢有七种;与人较量,高抬自己,就是慢(较量于他,令心高举)。但是还有一种慢,是阿罗汉必须断除的,就是我慢: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然后依于这样的一个常住不灭的我,觉得让自己的五阴存在于三界中,有喜乐。那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何谓佛法呢?佛法必须要函盖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解脱道就函盖了二乘菩提,也就是缘觉菩提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部分,我们后面会作详细说明;我们今天要进入的是声闻菩提,要对声闻菩提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何谓声闻呢?何谓菩提?什么又是声闻菩提?所谓声闻,就是闻佛音声说法,或闻已证解脱圣的音声说法。说什么法呢?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意涵。也就是,透过对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二乘与大乘的四圣谛其实最主要的差别是:二乘的四圣谛是依于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也就是依于世俗谛、依于俗谛来说明蕴处界诸法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的这样子的一个五蕴空相的道理;但是,大乘是依着法界实相,依着如来藏心,依着出生万法的本源的这一个心体来谈四圣谛,而且依着实相般若来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透过依着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着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有智慧的人,应该要依声闻解脱道来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这些苦,应该要依这样子的修行方法来修行,才会有解脱之日;或是说必须要依大乘佛菩提道来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来求证般若实相,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就能够解脱八苦的系缚,更能够永发受生愿、大菩提愿,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话,想要离开这七苦乃至于这八苦的烦恼,要离开生老病死、爱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殊胜的定力,就是我们对于这个智慧,对于慧心所,对于解脱道的智慧,乃至于佛菩提道的智慧,引发殊胜的决定性的定力,这个才是真正的殊胜的定力。所以,这个定力指的并不是所谓禅定的定力,这个是因为慧所发起的,所以是因为这个欲、勤、念、观所引发,而发起这样子的定力,满足了欲如意足,还有勤如意足,还有念如意足,还有观如意足。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子殊胜的定力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于这个假设的前提你们已经接受了!所以我们要给你的是胜妙的法──包含罗汉道的佛菩提道,当然就得要说明佛菩提道为何含摄了罗汉道,也要如实地说明罗汉道无法使人成佛的道理。好!言归正传。当一个人修到成为阿罗汉以后,为何还是无法成佛?第一、他的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随眠还没有修除掉。第二、他还没有断除所知障。断所知障,跟断见惑、思惑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断见惑与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再来看,如果是对于佛菩提道的开展的话,要含摄这解脱道,那二乘人所认为的佛陀所施设的方便的解脱道,到底是什么呢?因此就出现了两种涅槃。也就是这两种涅槃就是要根据二乘人他们的心智、他们的心行、他们的器量来施设的,这两种涅槃叫作:有余依涅槃,另外一个叫作无余依涅槃。什么叫作有余依涅槃呢?你可能会说:我根本就不需要知道这个涅槃,我只要能够解脱就好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除了一阐提人以外,所有一切众生从开始归依佛、法、僧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后,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佛菩提道,都可能成佛。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刚开始经由三归依,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以后,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都有可能会成佛。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所以成佛事实上是透过累世累劫不断地修行,他不是一生中可以成佛;阿罗汉可以在一生中靠佛的加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