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入胎识就是被熏习的持种者,当熏习完成之后种子存在了,能熏习的识阴六识心在种子流注现行时,就会越来越趣向某一个方向:熏习善法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善良;熏习恶法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恶劣;熏习解脱道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没有我执;熏习佛菩提道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有智慧,这就是熏习的道理。为什么被熏习的心是第八识如来藏呢?因为第八识心体的自性是无记性的, admin

2020-02-18

若我们误以识阴是常住且真实不灭的法,则一定无法取证解脱果,更无法成就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学;因此对识阴如实了知,并确认识阴的虚妄无常性,对修学解脱道及大乘菩提道的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对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正教上的闻知与信受,建 admin

2020-02-18

这一种将意识界视为本识法界的想法,本身就已经是大大的错误了,这不是世尊的教法,乃是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啊!这就是不明白流转门的道理,就没有办法真正进入还灭门;不知流转则不知还灭,不仅二乘的解脱道是如此,大乘的佛菩提道更是如此。例如,大乘菩萨所现观的百法明门,即是双具观行原本无明之下百法的流转门,转依于如来藏的清净无生,进而能一一灭除彼法的还灭门。 admin

2020-02-18

这一个本识心,衪的本身是清净无染的,但是这个本识心会被外于此心的名色五蕴、诸烦恼所染污;如此,世尊开示本识能生万法,说得够不够详细呢?在佛法的修证中,无论是二乘的解脱道或者是大乘的佛菩提道,必须要先知道因,而后知因所生的缘,才能证知万法的出生,皆由因与缘所配合运作方能出生,这就叫作流转门。众生不论学习佛法与否,必然已经在流转门之中,也就是众生必然在 admin

2020-02-18

修学佛法有两条路:一条解脱道,一条佛菩提道。解脱道就是要解脱生死,有的人以为学佛就是要解脱生死,这是没错,但真正的佛法不是只有讲解脱生死而已,还有成佛的问题,成佛才是学佛的主要目的。有的人以为能够解脱生死就是学佛完毕,纵观元朝到现在,六百年来的佛教只剩下解脱道,而且还是不知道要断我见的错误解脱道,这也是佛教衰微的原因。会有这种衰微是因为没有大善知识 admin

2020-02-18

还有的更是穷毕生的精力用功修行而没有任何的进展,所以对自己生起了小根劣器的想法,而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的境界,就更是不敢奢望了;那也只能私下自怨自艾:自己慧根浅狭,自己福德不足,自己业障深重啊!所以,对于如何求进佛道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这样子的缘故,藉今日我们三乘菩提概说的电视弘法因缘,同时得以成熟我们为了帮助广大的佛法修 admin

2020-02-18

因为二乘的这个解脱道,它也只是佛菩提道中的化城;因为解脱于生死之苦,他并没有成佛,他并没有究竟解脱。那菩萨呢,完成十地的修道也还没有成佛,他还要往前修等觉、妙觉,最后到人间示现成佛。因为一佛乘所含摄----含摄解脱道以及这个菩萨道,是因为众生皆有如来藏。众生皆有如来藏呢,这个如来藏本来所具有的无漏无为的功德,他得再成就了大菩提、大涅槃这样的一个佛道的时 admin

2020-02-18

可是要断尽这一个无始无明的住地烦恼就没有那么快了!要多久呢?菩萨依止佛菩提道修学,必须经过菩萨五十二个阶位,所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经过这五十二个阶位,然后大概将近三大无量数劫才能够把无始无明住地烦恼断尽和成就佛道。所以这五种住地烦恼的前面四种,跟最后一个无始无明住地烦恼是有很大很悬殊的差别,这也一并为大家介绍。再来,《胜鬘 admin

2020-02-18

最后要跟大家讲,佛陀的全部的佛法,可以划归为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简单跟大家说,解脱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对治烦恼,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开悟----明心见性,然后于诸法能够真正得到自在。最后跟大家分享,前人梁启超曾经在《学问之趣味》一文说,他说在寒冬里面晒太阳的滋味非常的舒服,但是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这就是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 admin

2020-02-18

我们主要是从三乘菩提当中的两个主要道来讲说这个内涵的,两个主要道就是解脱道及佛菩提道。透过禅净班的课程,我们讲说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就相当于一把尺:从十信位具足信受因果而进入住位,再由十住位的外门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甚至般若知见的熏习。六住位满心能够(加修)四加行,在七住位证得法界实相心,那才叫作入道!因为你实证了法界实相心,进入内门 admin

2020-02-18

佛说完这个法以后,佛就离开了;这个最胜仙人,得到了这样的辩才以后,他就不断地为众生广说妙法,让许多的众生都能够修学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佛在开示这一段话的时候,祂是在对我们说,这位最胜仙人,其实就是佛的过去身,也因此佛进一步说:如果有人愿意恭敬求法,不论佛有没有在这个世间,但是法不会灭;而且只要恭敬求法,十方诸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的 admin

2020-02-18

难不成你也要说,佛这样做是不如法的吗?第三者,世间的治生是指的经营谋生,佛法中真正的善知识,他还能够广为众生施设方便,令他不只是修集来世的人天福德资粮;而且,更能够进一步去成办未来世乃至久远世菩萨道的资粮,还进一步为学人、令学人发起意乐,而自自然然的欢喜去奉行;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说,什么是对他们的佛菩提道的进展是有利的。第四者,善知识还能够广开法宴 admin

2020-02-18

其内容最主要是要教育菩萨的精神,是要依于以大乘佛菩提道之四圣谛来修学佛道;也就是说,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说苦集灭道,想要成就学习的,乃是佛道上极其微细的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的智慧。其内涵不只烦恼障见惑、思惑现行的断除观行,还有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的观行灭除,因为此诸内涵甚深极甚深,与二乘声闻所说的四圣谛内涵不可相提并论。故事内容 admin

2020-02-18

所以很显然,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成佛的方法,而不是成为阿罗汉之法,所以我们才会说:解脱道是含摄在佛菩提道里面的,也就是说,解脱道是由佛菩提道所析离出来的。佛法函盖了两个主要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解脱道、佛菩提道,但是解脱道是由佛菩提道所含摄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二乘菩提所述,是解脱道的法义,它专门说出离分段生死的解脱道的法义;它不以实证法界─万法实相 admin

2020-02-18

所以,我们把它的两个大的方向,或者说两个大的教法,把它叫作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解脱道跟佛菩提道实际上函盖了,现在各位观众所看到的任何一种的佛教的教法,都在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函盖之下。《金刚经》跟《心经》,正如我们今天的题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经文到底应该要怎么去理解呢?我们要提醒大家的就是,《金刚经》跟《心经》,它们都是所谓的般若系列的经典。这 admin

2020-02-18

佛陀为众生说明次法以后,确定众生堪任法器,也就是众生的种性确定可以承担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智慧以后,才会开始为众生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甚至大乘实相法的内涵。众生因此见了四真谛、了达诸法、得法真际,也就是不只证得解脱道,同时也证得大乘佛法的四圣谛,并且在菩萨道上证得诸法的真实边际,那就是出生万法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所谓堪任法器是指能够修学佛法的 admin

2020-02-18

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人尚且连发心修学二乘解脱道都不可能了,何况是发心求证佛菩提道的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呢?我如今就应当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之后还应当教导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能够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以上这四种发菩提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说:诸佛如来在因地,都是用这种跟我们一样的色身,来修学佛菩提道,如果没有这个色身作为工具,就无法修学佛菩提了。我们也同样有色身,可以来修学佛菩提,也必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既然是这样,也就应该要赶快发起菩提心啊!而菩萨都是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菩萨最初三归依发菩提心,同时就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第一句就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发了众生无边誓 admin

2020-02-18

因此能够受持此经,是进入佛菩提道,内门修学的第一步,也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许多人在诵经之后,会配合诵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希望藉由课诵功德的回向,消除烦恼与罪障,增长智慧而能行菩萨道。因此,我们藉由每日的课诵,来了解经中的义理;一方面在课诵的时候,心里面也存在一个作意,就是自己愿意依照经中的道理去身 admin

2020-02-18

如果你归依的是二乘的圣僧,你所学的法就以二乘的解脱道为主,不牵涉大乘的佛菩提道,那你永远无法成佛了。所以我们归依的是大乘法中的贤圣,不归依二乘圣僧。二乘圣僧来了,我们照样供养,但不归依他,因为他不是大乘法中的胜义僧宝,不懂实相般若;因此,无论出家、在家、男身、女身、人身、天身,大乘法中证道的全体贤圣,都是我们所要归依的僧宝。阿弥陀佛!------《三乘菩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