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蛇说:道人啊!您不要恐惧、不要害怕,我在此呼叫您,是想祈求您,能愿意为我讲说佛经,让我能早日脱离这有罪的蛇身啊。大蛇又继续说:道人啊!您可曾听过有一位叫阿耆达王的人吗?修道人回答:是的,我曾经听闻过他。大蛇接著说:我的前身就是那阿耆达王啊。道人好奇的问:阿耆达王在位时,曾建立佛塔寺庙,并且诚心供养,功德非常的殊胜崇高伟大,舍报后理当往生天上,是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原标题:佛经中的如梦观) 三摩地

2018-07-23

1,由佛经证明真心离见闻觉知,但是又有知的一面!《维摩诘所说经》云:法(第八识真心)离见闻觉知。不观是菩提。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深密解脱经》云:第一义谛(如来藏)离诸觉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佛说解节经》解节经过觉观境品第二佛云:如是,法上!如是实相过觉观境,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 三摩地

2018-07-23

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从此之后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这就是真正而的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并且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所说的念佛三昧。不落空、有两边,是有也是空,从此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那这就是真正而的念佛三昧。(原标题:怎样念佛让往生净土更有把握?)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持名法门,必定如佛说阿弥陀佛经等,倡明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若干日即得往生;或临命终时执持名号若干念而能一心不乱者得生净土。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若善知识以持名念佛而解说念佛圆通者,必属权巧方便接引众生。将来必会斟酌因缘,续说无相念佛,引导众生进入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若已有持名念佛基础者能采行此法,可以迅速调伏六根,充满法喜,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佛经上说,说我们一念有九十个刹那,每一个刹那有九百次的生灭,所以这样合起来,每一念就有八万一千次的生灭。所以这个学佛人,他念念清净的在系念着佛,在思忆着佛的种种功德,这个念自然是清净的念,这样子念念清净,自然可以罪灭河沙!所以我们刚刚引用净土法门修学人常讲的‚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道理就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从这样的解说,大家可以了解,念佛有着种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 admin

2018-07-23

他翻译的佛经达到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玄奘菩萨在西行时期就名满印度诸国和西域诸国,因为他老人家太厉害、名气太响亮,还导致印度的两个大国王为了争他而差点打起来,最后在戒日王和鸠摩罗王所挽留下,参加了场面浩大的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就是佛法辩论比赛,输了要砍头或是当对方 三摩地

2018-07-23

那时国内对佛教经论各有各的评说,翻译过来的佛经,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失真走样。玄奘大师决心去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学习和取经。这说起来容易,真干起来可以想见其中的困难,当初一起决定取经的有好几位热血僧人,最终经过现实的过滤,只留下玄奘大师一人而已。玄奘大师这次出行同样不是受政府委派,也不是受当时佛教界的嘱托,全凭自己一个人的心愿。他想弄清楚佛 三摩地

2018-07-23

实际上,这位同修比末学当年虔诚,因为末学发现心中心师父的法义经常和末学读过的佛经矛盾,所以末学经常起疑心。但由于很多藏密大德都说元音是大成就者,还说心中心法是等等,所以末学就劝自己不要瞎想。不过,后来发现那位心中心的师父却欺骗和利用最虔诚的那个徒弟(也就是供养指甲的那个同修),末学心中就非常气愤。心中心的师父对顶嘴的徒弟是要行诛法的,而且要求末学也 三摩地

2018-07-23

问:何谓轮宝?何谓庄严报身?如果以天眼观之,是否与未证者不同?佛经上菩萨摩诃萨都有名号,那么入初地菩萨是否也有名号?佛菩萨或阿罗汉都有光环,那么入初地菩萨是否也有光环?种种细节,敬请明示。答:《明心与初地》是为会中已经明心,想要进修初地的人所说的法;因为在《成唯识论》课程中有极详细的解说,所以此书中只作补充的提示,因此较为简略。关于轮宝,请见《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其次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有一段释迦世尊开示的说,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成就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从这一段可知,所谓即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看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而是说明心眼开明,就是开悟的人所亲证的境界。这个观想修成的时候,必能一念相 三摩地

2018-07-23

佛经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对佛开示产生信心、发菩提心;以及能够如实地行菩萨道,真的很不容易。在以前,有一位阿罗汉他有神通,其座下有一小沙弥,一日,两人一起入城游玩观赏,阿罗汉并叫小沙弥背负衣钵在后面跟着。在路上,这位小沙弥思惟着:应该行何种道,才能免除世间种种的苦呢?佛常赞叹菩萨道很殊胜,我今天应该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这时,阿罗汉知道小沙弥心 三摩地

2018-07-23

佛经上说,会有魔示现为很有名气的出家在家人来误导学人。有很多人,总是误以为:魔化现来人间时,一定是头上长角,手上长满了很多的毛,面目狰狞而有獠牙。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魔化现来人间的时候,他往往是会示现得彬彬有礼的,非常善良的,持戒很清净的形像;也会常常劝人:大家都应该很圆融,都应该很和气,都不应该评论别人说的法有没有错。各人传各人的法,互相尊重。他会 三摩地

2018-07-23

内外兼学的菩萨具有威德力在佛经上有说,这是属于阿含部的经典,叫《恒水经》。《恒水经》上面有提到说:世间的一切的经法,世间一切,就是真正可以流传、利益世间的,实际上都是从佛法而来的,所以佛法也包含世间法。包括这些外学,就是包括医方明,还有世间法的因明,这些全部都是佛法所包含的。明就是指彻底明了这些世间法的道理,其实不论是卜卦、八字、风水,实际上是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世间人来说,要看到佛陀亲身说法,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透过佛经的演教,可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没有更易过,因为佛是真正的真正的的大觉者!祂出过一切人天之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祂究竟了知,所以祂叫正遍知——正遍知一切的事情有这样的道理;这个地方有这样的道理,这个地方,这个道理并不成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看待世间人,在幻想一个世界,他可 三摩地

2018-07-23

尤其像某个附佛法外道,以古代邪师所编纂的《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作为教材,号称是引用佛经以及诸大菩萨的论典所编辑而成的;但是他们否定了佛菩提的核心第八识如来藏是真实法,那么他们所说的菩提以及菩提心,早就已经成为空无实义的戏论了。他们的作为都是要把学佛人转入欲界五欲法当中,让人永远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转的邪法。古德有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