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佛法进到中国以后,慢慢的普遍的形成中国民间的一个信仰的对象;慢慢形成一个信仰的对象的时候,因为中国原来没有宗教的这个名词,就透过佛经里面对于佛法的义理的解释来说明宗教;所以宗教这个名词,就慢慢的在佛典里面产生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85集——佛教是不是宗教?(一)>正文老师 admin

2020-02-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19集怎样辨明佛经的真伪?>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19集怎样辨明佛经的真伪?>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什么是三福净业呢?《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佛开示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要修三福净业: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三福净业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诸佛成佛的净业正因;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至于深信因果, admin

2020-02-19

佛经上说:当我们真诚发愿要往生西方的那一剎那,西方的莲花池里面,就已经出现了一朵属于我们的莲花。随着我们在这一边的福德增上、道业增进,我们的莲花也会越长越庄严。那如果我们开始去接受了外道法,说:某某法师说大乘非佛说,没有什么阿弥陀佛、没有西方净土,只有人间佛教。这样子我们对于西方的愿心开始改变了、开始退转了,那么我们的那一朵莲花,就会越来越枯萎。这代表了什么 admin

2020-02-19

那么从此之后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这就是真正而圆满的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并且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所说的念佛三昧。不落空、有两边,是有也是空,从此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那这就是真正而圆满的念佛三昧。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4集略说各种念佛法门>正源老师 admin

2020-02-19

 念佛法门还有观想念佛,观想就是修学《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这十六观里面----前面的十三观是观想。可是在第八观之前不能叫做念佛三昧只能称为观想三昧,一直要到能够观想佛、观想菩萨观想成功了,这个时候才叫念佛三昧。可是这样观想念佛还是有相的,所以他是有相的观想念佛三昧。 以上这些有相的念佛,不论是持名念佛,或者是说观想念佛,都是一心系念着报 admin

2020-02-19

同样的道理,在佛法当中,符合佛所教的,符合佛经典的开示,符合实际实证,因果的正理,法界的事实的话,如果是依循这个道理而行的,就叫做内道,就是佛法!那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而行的话,那就是外道!所以在经典来讲,外道并不是骂人的话。外道只是说,因为跟真实的佛法做一个区隔,而说这个叫做外道,所以在这一个所说的这个宗旨的立基当中,我们就清楚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 admin

2020-02-19

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轮之时,佛陀为我们开示了甚深唯识的道理,其中有所谓一心四见,也就是同样的一个水池,来了一个人,人看到这个水池就是净水;天人来了,他看到这个水池变成琉璃;龙王来了,他看到的是他所居住的宫殿;恶鬼来了,这个水池就变成了血水脓池臭不堪言。同样的一个湖泊,不同的众生看了之后,却由于各自的业报所感,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admin

2020-02-18

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陀那识(《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丶藏识(《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丶《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楞伽经》)。以心而言,即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admin

2020-02-18

修行而得之法必是生灭法,非如佛经所说本来常住不灭之法;假使有人把妄心意识修到绝顶的纯清,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中,极长时间住在离念境界中,仍然是意识,不能改变意识心成为真心如来藏;因为能觉能知、能住在一念不生境界中的意识,以及能处处作主、时时作主的意根都不具备真心的体性,永远都不可能藉由修行来变成第八识真心。若有人想要藉由修行将完全不具备真心体性之妄心变 admin

2020-02-18

也许有人要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观想念佛,是观想成佛吗?不是!《观经》所讲的观想念佛,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以所观想的影像作为真实佛身,而是以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为目标。《观经》十六观中,前十三观所说,目的是要导向明心见性;后三观是讲三辈九品,目的是要帮助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宣说正法。也就是说,《观经》的观想 admin

2020-02-18

佛经主要是分成三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admin

2020-02-18

佛经主要是分成三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admin

2020-02-18

所以世尊在佛经中,常常批评婆罗门教、《吠陀经》、新沙门的这个六师外道他们不如理之处,而且沙门佛法的基本就是强调五蕴无我。但是如果说万法皆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灭尽了一切却又说这不是断灭;那到底佛法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佛法不共于外道所说的,不像外道他们是要去追求梵的常法上的追求;也不同于外道的断灭论,说断尽一切就叫作解脱。所以佛弟子所实证者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部分呢,的确,因为经典是从佛世以来到今天,这么长久的时光里面,我们可以 admin

2020-02-18

所以,从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之外,下一尊佛就只会是弥勒佛;从释迦牟尼佛到弥勒佛之间,按照正确的佛经解释,中间是没有任何----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没有任何一尊佛会出现的。所以各位观众,如果您在外面经常听到有许多人号称他已经成佛的话,建议您要回头来比对佛经,去看看说这个是不是一个妄语的状况。------《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01集何谓佛教?>正纬老师 admin

2020-02-18

这故事的内容是叙述唐朝的高僧唐三藏骑着龙马,带着弟子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经,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经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的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和八识心王的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每一次遇到美丽的女人或是好吃的东西,他就会无法自拔地掉入陷阱中;他对于外境色、 admin

2020-02-18

他们也绝对不会告诉弟子,在佛经中世尊对于出家人的规定,完全不是因为穿了袈裟说这个人是出家人,也不是因为他受了声闻的戒律,而是要以修证、断结、证果来论之。现在佛教界中唯表相是从的想法,根本不是佛陀的教法,我们应该依止佛陀的法教,用智慧去简择。如果这一位出家人不能够了解身见、我见的内容,不能够努力朝向断除我见的方向修行;也教导众生应该要远离我见、身见, admin

2020-02-18

接下来我们讲佛经里面记载的鬼神,比较有名的、大家经常听到的,是属于天龙八部。那天龙八部——在佛经里面讲的天龙八部,指的就是守护佛法的神,他们都归化于佛的威德,成为佛的眷属,他们也都护持佛还有佛法。那这天龙八部这八部,第一个是天,第二个是龙,还有夜叉,乾[qián]闼婆就是乐神,阿修罗,还有金翅鸟,还有紧那罗就是歌神,摩睺罗伽是大蟒神。我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26   27   下一页»   共525条/27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