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还有观想,观想就是修十六观,《观无量寿佛经》的前面十三观是观想,这也是念佛,但是第八观之前不叫念佛三昧,只能称为观想三昧。一直到观想佛,观想菩萨成功,那才叫念佛三昧——有相的观想念佛三昧。有的人修无相念佛,就是念佛圆通的入门—无相念佛。想佛的念时时刻刻都在,可是心中没有形像没有佛号,没有声音。睡觉的时候,梦中也是在忆佛,醒来第一个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佛经里面不这样讲,佛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世界而已。光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世界就数不清了。我们这个银河系的太阳有多少?有二千亿颗,是大约,确实的数目可算不清楚。我们这个太阳是最小的一颗。我们这个银河系的全部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化度的世界。但是呢?宇宙之中还有更多的银河系,数不完。为什么?因为大智度论里面说:“十方虚空无有穷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观无量寿佛经》说:三福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往生极乐世界,要求品位高升也不能离开三福净业。而功夫系指定力。经由定力的助益,可以让我们发起智慧,可以究竟涅乐。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无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车子。三福净业的第一部份包括: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也不知净土三经是什么?问了人,才知是《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才知道念佛不只是四个字、六个字这么简单。读了净土三经,知道弥陀世尊的功德广大无边,其悲愿大得不得了,真是大慈大悲!任何众生都愿意照顾、摄取,信心就更坚强,更欢喜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之庄严,非去不可。所谓依正二报的庄严,是指极乐世界的环境没有苦、不需大小便利、没有大寒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观想念佛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所谓的十六观而言。观经的十六观,后三观说的是上、中、下九品往生的事情,前十三观讲的是有相的观想。虽然讲有相的观想,但也说到第一义的部份。理修的部份,虽然没有几句话,但是如果有利根的人,观想到某一层次后,阅读到理修的这几句,仍然有可能悟入。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加上理上的修持,是观经事理兼备的特色。十三观的第一观---日观,是释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想要知道的人,可以去读阅《观无量寿佛经》就清楚了。观想念佛法门主要是针对放不下形像的人以及罪障很重的人而说的修行法门。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法门观的时候,要离开前五识,要用第六识来观,(意即缘第七识作意去想)”。所以用观的方式来修观想,就不能成就,而要用想的方式。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纯粹用我们的第七识来想,想成之后再用意识来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实是同一部经,但是唐三藏所翻译的经典有个特色,他翻译经典时特别注重“信”与“达”,而忠实地传译佛经原典的意旨。这一部经里面说:“若有净信诸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注意:这里面讲到不可思议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和不可思议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三种。接下来又说:&l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如此,《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然彼如来,宿愿力故,凡有忆想者,必得成就。”无量寿佛无量劫以来的愿力是---只要一切众生愿意观想祂,祂就帮这个人观想成就。这种观想所见的佛身,具足了无上无量的庄严,这个庄严和身量是随观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庄严,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所观想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二、念报身佛:即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修法。若得观想念佛三昧成就,便见阿弥陀佛报身庄严相好,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乃至极乐世界之依报庄严。三、念法身佛: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无相念佛。若得无相念佛成功,因“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但发至诚心、深心、迥向发愿心,必可得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也。若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是持名法门,必定如“佛说阿弥陀佛经”等,倡明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若干日即得往生;或临命终时执持名号若干念而能一心不乱者得生净土。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若善知识以持名念佛而解说念佛圆通者,必属权巧方便接引众生。将来必会斟酌因缘,续说无相念佛,引导众生进入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若已有持名念佛基础者能采行此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所示:下品三生系摄受不谤大乘而造众恶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萨位。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载:“……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故一切凡夫,欲修净业,往生西方极乐国者,均需具备如上三福净业。修持此一通净、通禅、通密之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权巧加行:凡不具持名念佛经验又不了解如何无相忆佛念佛之人,应于日常生活中持名念佛。随时随地在心中默唱佛号、心念心听。藉以降低攀缘心,统摄散乱心。行者可将无相忆念拜佛时所拜的那一尊佛菩萨的圣号,编成一句自认为优美的旋律。犹如唱歌一般,在心中不停地反覆唱念,同时忆佛想佛。此圣号之旋律不可轻快,而应稳重优美,默唱时之速度越慢越好。只可一句反覆唱念,不可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注释<<<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所示:下品三生系摄受不谤大乘而造众恶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萨位。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这个时候他读《观无量寿佛经》,读到第十四观,他就知道必定可以上品上生。如果他读到修证方面的解说经典,他就知道自己现在的解脱境界是在那一个层次里面,从而了解将来必定可以究竟解脱,所以能够安心而自在的于世间生死之中自度度他。第六个解脱正受是:这个人到了实相念佛之后,他真实的了解功德与福德的不同。一般人说“功德无量”是在什么时候用呢?在有人 | admin 2018-07-20 |
![]() |
九品往生一览表依《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整理 修学资粮往生瑞相见佛闻法上品上生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 | admin 2018-07-20 |
![]() |
其他类似佛经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佛经里面不这样讲,佛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世界而已。光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世界就数不清了。我们这个银河系的太阳有多少?有二千亿颗,是大约,确实的数目可算不清楚。我们这个太阳是最小的一颗。我们这个银河系的全部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化度的世界。但是呢?宇宙之中还有更多的银河系,数不完。为什么?因为大智度论里面说:「十方虚空无有穷尽,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如果这个基本的福德都没有办法具备,那就代表这一个人呢,他连做一个人的福德都不够。所以佛法之中,孝养父母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也做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先比丘经卷上(节录)失译人名附东晋录王言:何等为诚信者?那先言:诚信者,无所复疑!信有佛、有佛经法、信有比丘僧。信有阿罗汉、信有今世、信有后世。信有孝顺父母、信有作善得善。信有作恶得恶。得信是以后心便清净,即去离五恶。何等五恶?一者、贪淫。二者、瞋恚。三者、睡眠。四者、戏乐。五者、所疑。人不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