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此,不管是真如也好,佛性也好,皆是各各有,但其体性相同,所以佛经说之为「一切众生,同共有之」,千万别误会成众生共同拥有一个真如、佛性。问、昨天看完了萧恩师的《真实如来藏》,对于说每个有情是各有各的如来藏,非同一个,似觉不妥。私下想,比如海水起波浪,每一个波浪不同,大浪小浪微浪浪花,各各不同,但每个波都是海水,又是一体。不知的想法,老师以为如何?答 | 三摩地 2018-07-21 |
|
信佛经说有如来藏。云何能见佛境界性。声闻缘觉尚由他信。云何生盲凡夫而能自知不从他受(关键词:一切众生,有,如来藏)No.120央掘魔罗经(卷4)T02,p0539a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No.120央掘魔罗经(卷4)T02,p0539c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次第断诸烦恼得佛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在知道如来藏这个心体以后,就已经大大不同了;所以叫作悟后起修啊,悟了以后才知道要怎么修;如果不找到这个心体,你是不太容易了解,到底佛经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透过这样的法呢,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的梵我合一它这种理念是错的;可是这并不代表说,如来藏衪并不是我。然后我们再说合。梵我合一这个合来说,如来藏本身并不跟他法和合。和合就是合并在一起,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书中重点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在将如来藏经典的汉译历程及其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的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如来藏思想等问题作了详尽分析之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何等为五?一者、自言尽知佛法;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舍利弗,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当堕地狱,不至涅槃。“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舍利弗,如是破法重罪因缘余殃未尽,不能信解诸法实相,起不善业,或谤八直圣道,或于净戒比丘而生恶心妄出其过,或言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或不见他过妄生是非,或以浊恚嫉心说他恶名,或不能知佛经义理谓非佛法。如是恶人成就破法恶业,于佛第一义中,心不通达不入不喜。如是重罪余报因缘,虽勤精进,犹尚不能取所缘相,何况系心能得道果?又深依止我见、人见如是见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切佛经皆说无我。而彼不知空无我义。彼无慧人趣向灭尽。然空无我说亦是佛语。所以者何。无量尘垢诸烦恼藏。常空涅槃。如是涅槃是一切句。彼常住安乐。是佛所得大般涅槃句。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离于断常。佛告迦叶。乃至众生轮回生死我不自在。是故我为说无我义。然诸佛所得大般涅槃常住安乐。以是义故。坏彼断常。迦叶白佛言。世尊。再转无我转我久矣佛告迦叶。为破世间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即是菩萨若有说言佛在舍卫只陀精舍。听诸比丘受畜奴婢仆使牛羊象马驴骡鸡猪猫狗。金银琉璃真珠颇梨车[(王*巨)/木]马瑙珊瑚虎珀。珂具璧玉铜铁釜鍑大小铜。盘所须之物。耕田种植贩卖市易储积谷米。如是众事。佛大慈故怜愍众生皆听畜之。如是经律悉是魔说若有说言佛在舍卫只陀精舍那梨楼鬼所住之处。尔时如来因婆罗门字羖羝德。及波斯匿王说言。比丘不应受畜金银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个人究竟有几个心?现代科学家把人类的心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层次,您可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吗?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在佛经里,这八个心通常被称为『八识』。『识』是指能够认知的功能:眼识是视觉功能,能分辨色彩。耳识是听觉功能,能分辨声音。鼻识是嗅觉功能,能分辨气味。舌识是味觉功能,能分辨味道。身识是触觉功能,能分辨身体的各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时,对照佛经即会倍感《心经》的亲切,《心经》所讲如来藏心、众生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的亲切,即会明白不仅《心经》是在讲真心实相,《金刚经》、《楞严经》等无数了义经典都不离此,因此我们会于如来藏总相智上通达无碍,亦可为进一步证得与修学般若的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打下基础。《心经》最终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这个不生不灭、无苦无乐、不分别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很多人就说:因为佛经里面讲应无所住,所以我要把祂修成不分别,譬如说我在吃饭的时候,我都能够不分别。所以因为佛说要应无所住,因为有所住就有分别,所以我只要无所住,我就无分别。但是,要把六识心修成无分别,你来看看是不是可能。先从刚刚讲的这个吃饭:你在吃饭的当中都不分别,是不是可能?第一个,你为什么会拿筷子去夹菜?为什么会把饭堆到嘴里面去?你怎么知道它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故佛经中的名词概念在不同的里有不同的内涵,一切法(诸法、万法)有时候既包含三界一切法,也包含出三界之法身(第八识如来藏),有时候仅仅是指三界的一切法,而不包含出三界的法身如来藏。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佛言: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 | 三摩地 2018-07-21 |
|
故佛经中的名词概念在不同的里有不同的内涵,一切法(诸法、万法)有时候既包含三界一切法,也包含出三界之法身(第八识如来藏),有时候仅仅是指三界的一切法,而不包含出三界的法身如来藏。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佛言: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来藏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体内的种子不停地流注变异,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这个道理如计算机的集藏数据(比喻阿赖耶识体内的种子)的硬盘(比喻阿赖耶识的体),只有硬盘(阿赖耶识的识体)稳定不变,才能集藏数据(阿赖耶识识体内的种子),并保证数据运算自如(种子如法地流注变异),故佛经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来藏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体内的种子不停地流注变异,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这个道理如计算机的集藏数据(比喻阿赖耶识体内的种子)的硬盘(比喻阿赖耶识的体),只有硬盘(阿赖耶识的识体)稳定不变,才能集藏数据(阿赖耶识识体内的种子),并保证数据运算自如(种子如法地流注变异),故佛经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八识种种异名皆依其所具有之不同的功能作用而立,若不理解这些名称的内涵,就无法读懂经典,更无法融通经典,甚或以为佛经自相矛盾。以下略举例说明第八识异名之内涵。一、阿赖耶识通常所言的第八识是指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所谓能藏,是指阿赖耶识心体能积藏法种。所藏是指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所藏的种子分为本有种子与后熏种子,本有种子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 | admin 2018-07-21 |
|
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 | admin 2018-07-21 |
|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印顺法师强调的是“人菩萨行”,而佛经所说的维摩诘居士和善财童子当时都已经超出了佛法中所说的“人”的概念,是解脱了六道轮回的菩萨摩诃萨。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在描述维摩诘居士时说: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 | admin 2018-07-21 |
|
所以佛经中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其实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个颂偈。的颂偈是这样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