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这一段,这个上品中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听佛说法,经过了一个晚上,花开见佛以后,接下来是没事了?不是!接下来他要开始修行,听佛说法然后思维整理,自己现观实证,听很多佛菩萨开示,要听多久呢?听经过了七天,在极乐世界七天的时间,到了七天以后,他就应时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这个七天就相当于娑婆世 | admin 2020-07-06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到这段佛的开示就是说,这个紫金台是非常非常的大,它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要经过一个晚上,这个紫金台的花才会开。也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这花是闭合的,这是与上品上生的菩萨不一样!虽然都是上品生,我们看到一个上品上生,一个上品中生,可是上品上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花是开的,所以当下见佛悟无生,闻佛说法 | admin 2020-07-06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来看这段经文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我们看这段经文在说明,西方三圣祂亲自来接引。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亲自接引——就是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亲自来接引!来接引,而且还有无量的大众眷属来围绕在行者前,来护持摄受,而且这时候是持紫金台来到,来接引这个菩萨。这个就跟上品上生是不一样&m | admin 2020-07-06 |
|
那我们刚刚提到往生极乐世界,在经典当中略分为九品往生,那极乐世界的九品内涵到底是什么?一个已经进入体究念佛的念佛人,若是往生极乐世界,他会在九品中的哪一个层次呢?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内容!在经典中对于九品往生的内容,有说明得比较清楚的乃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其他的经典,也有大略的提到。我们后面的课程也将会对于九品的内容来概略的说明,并且也针对一 | admin 2020-07-06 |
|
课程的进度乃是从极乐世界九品往生中的上品上生开始做一个大略的说明,我们是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为主要经典依据,来说明这九品之中应该有的基本知见,这个部分大家除了参考同修会所发行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之外,也同时参考正智出版社由萧平实导师所著的《禅净圆融》这本书,以及由正德老师所著作的《净土圣道》这本书,因为这两本书对于净土有关的法义有着更为深入详细 | admin 2020-07-06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从这里佛的开示,我们知道上品上生者,他不是坐一般的莲花去极乐的,而是坐金刚台去的。也就是说这个上品上生者,他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极乐,而且是西方三圣亲来接引,并且有无量的化佛、诸天及百千比丘声闻大众一起随佛来接引这个行者,并且他在金刚台上乃是弹指之间就到了极乐。弹指是不到半秒钟,这表示非常快速、非常短的时间, | admin 2020-07-06 |
|
今天我们继续会讨论求生极乐世界九品之中应该有的基本知见,我们主要是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为主要的经典依据,并且参考正智出版社由萧平实导师所著的《禅净圆融》以及正德老师所著作的《净土圣道》这两本论著,来开示加以补充。上一节课我们为大家说明了求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的根器和条件,以及他往生以后的果报功德,还有往生极乐以后的修行内容,所以今天我们是要从上品中 | admin 2020-07-06 |
|
那佛法所说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应该要如何行之呢?佛经里面有没有讲到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呢?佛法里面并没有这样子的一个通俗的名相,佛法里面没有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但是,如果我们要把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落实在佛法上面的话,其实也是可以的。那佛经里面哪里有讲到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呢?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这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落实于八 | admin 2020-07-06 |
|
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时,对照佛经即会倍感《心经》的亲切,《心经》所讲如来藏心、众生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的亲切,即会明白不仅《心经》是在讲真心实相,《金刚经》、《楞严经》等无数了义经典都不离此,因此我们会于如来藏总相智上通达无碍,亦可为进一步证得与修学般若的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打下基础。《心经》最终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这个不生不灭、无苦无乐、不分别诸 | admin 2020-06-26 |
|
那么,诸位想一想说:“在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一转法轮还是三转法轮?”是三转法轮吗?诸位有没有详细读过《观无量寿佛经》?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三辈九品:上辈都是大心善心的菩萨们所往生,下辈三品则是造作恶业的人,但是心性都有菩萨性,是这样的人往生。也就是说,下辈三品生的人也都是有菩萨性,但是他们造了恶业,而且那个恶业还不小,这样的人才会是 | admin 2020-06-20 |
|
接下来,我们把佛法开始弘传,也有佛经作依靠,举证出来时人家可就无法推翻了。当年佛陀有什么可以依靠?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我们还有佛经作依靠,当人家否定说你这个法不对时,得要举出经文证明说为什么不对?但是举出来时一定会证明我们正确,因此佛经可以作我们的依靠。所以我们现在弘法,比起佛陀那个时代,是好过百千万倍。因此,虽然如今仍然是很困难,但大家都不用抱怨; | admin 2020-06-20 |
|
在中印度有一秣底补罗国,当时有一论师名为德光,本来是修学大乘法,后来看了《毗婆沙论》,退失大乘法,转变为小乘行者,专门评破大乘法;后来对佛经义理无法深入理解,所以一直有许多的问题无法得到解答。当时有一阿罗汉名天军,他有神通,可以往来兜率陀天,觐见弥勒菩萨听法及请法。因为这样的缘故,德光论师遂请天军阿罗汉帮忙,希望到兜率陀天觐见弥勒菩萨,以解决目前的 | admin 2020-06-16 |
|
![]() |
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 | admin 2020-06-14 |
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舍利弗,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当堕地狱,不至涅槃。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 | admin 2020-06-14 |
|
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意清净,明利无浊秽,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乃至闻一偈,通达无量义;次第如法说,月四月至岁。是世界内外,一切诸众生,若天龙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种;持法华之报,一时皆悉知。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 | admin 2020-06-14 |
|
若佛子发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 | admin 2020-06-14 |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上。与大苾刍众俱。尔时大智舍利子法将中最。哀愍世间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咨问。愿垂听许。佛告舍利弗。随汝所问我当为说。时舍利子即以伽他请世尊曰。大师所授记当来佛下生彼号为慈氏如前后经说唯愿人中尊伽陀重分别彼神通威德我今乐欲闻佛告舍利子应至 | admin 2020-06-14 |
|
此时一切人间吊丧或追悼仪式全没用,唯一应当做的事就是为亡者念诵佛经令其明白所因为何,所至何处,上焉往生西天净土,持五戒十善者升入天界,中品至少保住来世能够脱生人身,作奸犯科者堕三恶道.一失人身再想回来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愿,所以中国传统丧葬文化历来有七日度亡的习俗,常言说;生有所养,死有所归,是人一生的大造化,善导大师说:世之大事,莫过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 | admin 2020-06-08 |
|
虽然如此,《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然彼如来,宿愿力故,凡有忆想者,必得成就。」无量寿佛无量劫以来的愿力是---只要一切众生愿意观想祂,祂就帮这个人观想成就。这种观想所见的佛身,具足了无上无量的庄严,这个庄严和身量是随观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庄严,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所观想的无量寿佛的报 | admin 2020-06-08 |
|
如来藏一词,出自佛经,在经论中,一义而多名:以识而言,有阿赖耶识(《华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丶异熟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瑜伽师地论》)丶无垢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集经》)丶阿陀那识(《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丶藏识(《华严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丶《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楞伽经》)。以心而言,即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