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于是对于佛经中讲的修行的种种殊胜利益起了疑心,甚至退却。又有人在行行了一些善事后好像没有的到好的结果,于是认为行善并无什么益处。等等情况。那么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讲到: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又云:若当来世,佛诸,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大正藏》的密教部,除了少数经典是真经,譬如《楞严经》、《大悲心陀罗尼经》等经以外,有很多是后人有计划性而集体创造出来的伪经,根本不是佛经。但是编纂的人是凡夫,无法判断真经假经的真实内涵,所以将真经假经一起编纂起来。后来的佛弟子们,也无法分辨真经假经的内涵,认为它们都是真经,使得外道得以正大光明冒充佛教的一支而混入佛门,以此来接受佛弟子们供养 | admin 2018-07-22 |
![]() |
尤其像某个附佛法外道,以古代邪师所编纂的《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作为教材,号称是引用佛经以及诸大菩萨的论典所编辑而成的;但是他们否定了佛菩提的核心第八识如来藏是真实法,那么他们所说的菩提以及菩提心,早就已经成为空无实义的戏论了。他们的作为都是要把学佛人转入欲界五欲法当中,让人永远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转的邪法。古德有说:“邪人说正法,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根据佛经记载,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生了悉达多太子之后,就往生到忉利天。那时候佛陀还年幼,就由姨母——摩耶夫人的姊姊摩诃波阇波提扶养长大;所以摩诃波阇波提舍寿时,佛陀还亲自扶棺——贵为人天至尊,跟著众弟子一起扶棺,表示感恩之意。 不单单佛陀注重孝道,大菩萨们也是这样,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 | admin 2018-07-22 |
![]() |
我们在佛经里,也常常可以看见教导和赞叹孝顺的经文。孝顺不但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学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 | admin 2018-07-22 |
![]() |
我们把佛经翻开来,有好多现成的例子,七地、八地、九地,乃至十地的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连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更何况我们博地凡夫!《胜鬘经》卷1胜鬘夫人发愿说:“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胜鬘师子吼一乘大便方广经》)即使修到十地,还是需要诸佛加持。所以,一切学佛人必须常常恭敬供养、礼拜、赞叹诸佛世尊,才能迅速成就道业。 (原标 | admin 2018-07-22 |
![]() |
(方广 )-------------------------月称邪师,看似大量的著作中带有“菩萨”“中观”字样,其实质内容不过是用曲解的中观,来破坏佛法的罪魁祸首而已!月称邪师的著作,是我国所不屑翻译的,在西藏却当作宝贝,取代佛经来学习,《入中论》是喇嘛教考格西必学的五部大论之最重要的一本,要花3、4年时间学习。这部邪论在中国民国时期,刚翻译过 | admin 2018-07-22 |
![]() |
五、弥勒菩萨的未来成佛据佛经记载,再过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一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弥勒当下生于阎浮提,证得佛果。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大致如下:(1)自然条件:国土长一万由旬,广八千由旬。土地平坦如镜,名花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花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2)居民: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详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试问像这样的作略,这又与圣玄奘菩萨造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来破斥安慧邪师的弟子般若鞠多的七百颂之《破大乘论》的行止又有何不同呢?一样都是在救众生离于谤法谤佛之地狱业中嘛!!!云何彼等邪执深重者,不知个中原委,不知胜义菩萨行大慈悲行,亦不知胜义菩萨忍辱于无知众生之轻慢毁谤,亦不悔誓愿救众生离于邪师邪见中;云何彼等愚痴众生,随彼邪师外道人云亦云,恶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不传播出家人身口意过失,它有一个例外,就是如果这个身口意过失,它的内容是有关法义部分的错误;也就是说,这一个修行人他所传播的法义是违背佛经典的教义,这时候就要公开地来破斥这一个修行人他所传播的法义。为什么这时候必须要公开而不是私底下呢?因为这一个错误的修行人,他传播的这个错误的法义,他是对其他很多的有缘众生传播的,所以如果只是限制于私底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信佛经说有如来藏。云何能见佛境界性。声闻缘觉尚由他信。云何生盲凡夫而能自知不从他受。我闻先佛称说此地。于劫初时有四种味。彼时众生食四味者于今食土。以久习故今犹不舍。曾于过去诸如来所修如来藏者。亦复如是。久修习故。今犹信乐长夜修习报如来恩又于未来说法者所闻如来藏。闻已信乐。如彼食土。非余众生。彼信乐者。是如来子报如来恩。譬如鷍鸟从久远来无有惭愧不报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把佛经翻开来,有好多现成的例子,七地、八地、九地,乃至十地的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连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更何况我们博地凡夫!《胜鬘经》卷1胜鬘夫人发愿说:「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胜鬘师子吼一乘大便方广经》)即使修到十地,还是需要诸佛加持。所以,一切学佛人必须常常恭敬供养、礼拜、赞叹诸佛世尊,才能迅速成就道业。阿弥陀佛!------《三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经上说,观世音菩萨是过去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来拥护佛法,利乐有情的;观听娑婆世间的众生心声,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祂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绍继佛位。以自性无量寿佛为体而生自受用功德,这就是自性大势至菩萨,因自受用功德而能出生他受用功德,具足了无量福德庄严,就是自性观世音菩萨。必须自受用,才能他受用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经上说,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经里,所谓的金刚,代表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衪无形无相,就算集合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也无法破坏任何一位极为低劣有情的真心;所以,佛用譬喻来形容第八识非常坚固,性如金刚不可毁坏。又譬如,莲花是出于污泥而不染,表示它极为清净,没有任何染污,也是用来譬喻第八识本来清净。所以在佛教里,金刚及莲花本身都是清净法。可是到了坦特罗佛教手里,变成另有所指,成为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只有一个书架,无有专门之经架,则应将佛经置於顶层,佛学论著及梵呗、五会念佛等录音带其次,再下为世间书籍。有心流通佛书、佛像的行者,可於经架上设一流通栏,或置一流通经像的专橱,安於佛坛附近或客厅,供访客自选自取。3)法器之安放佛桌上可安放各种法器,如木鱼、引磬等,於佛像之前方或两侧。念珠可右旋三圈绕成莲座,而使父、母珠直立此座上,以安置之。用以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烧香祈福可以如愿吗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所以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祈福、求财都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众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真的是如佛经上所说的,菩萨众遍布十方三界,各各以自己的因缘来摄众度生。就像是在《法华经》中〈普门品〉里面,赞叹观世音菩萨:【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妙法莲华经》卷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是这一件事 | admin 2018-07-22 |
![]() |
我们就先简单来看看,佛教初传应该是在西汉末东汉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有开始翻译佛经。那着名的译师、着名翻译经文的法师,包含有安世高,他有翻译了《转法轮经》、《八正道经》;或者是另外一位法师叫作支谶,他翻译了《道行般若经》、《般若三昧经》以及《首楞严三昧经》。后来到了三国时期的时候,有接续的法师有翻译佛教的经典,包含支谦法师翻译的《维摩诘经》,或者是康僧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