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还有呢,对于佛的功德,佛有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功德真的存在吗?祂真的有这样的功德吗?有这样的一个疑呢,他就不会去断三缚结了,所以这样的人对佛有疑,他当然不能解脱了。再来是对法有疑:佛法到底能不能实证呢?如果不能实证,那么佛就是一个没有证量的人;他认为佛没有证量,当然就把佛法当成思想来研究的。所以把佛法当思想来研究的人,他其实心里是没有三宝的;因为认 | admin 2018-07-21 |
![]() |
那么四地焰慧地,四地菩萨呢,主修以四念处为上首的四念处、四神足、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的菩提分法,他所成就的如实智焰,在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中,这个殊胜智慧都在其中,他能成为佛教正法的照明慧灯,与佛的功德是同一味的;就像海水譬喻一样,普同一味。第五难胜地,五地菩萨于四圣谛等诸谛中能得善巧以及决定妙智,同时五地菩萨引发一切世间的工巧业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的侍者阿难拿了佛陀那一份两斗的麦子,也拿了自已一升的麦子,然后进入村庄,在一位妇女的面前开口咏赞佛的功德,说到:今日佛陀因为小小的因缘在这里安居,那么大姊你能不能够帮忙把麦子拿去煮成干饭呢?这位妇女就说:我家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帮你作饭。旁边有另外一位妇女听到了,就说:你把麦子拿给我,我来帮你作饭。其他如果还有心地善良、有智慧又持戒的比丘,我也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从佛陀的这十号名称的内容,就可以稍微的了知一点点诸佛的功德,而且只是了知少许。因此佛陀是究竟的觉者,乃是一切智者;祂是福德智慧两足尊,而且是具足。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6集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正伟法师 (原标题:什么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时,五百马往生所成的天子已经善于调伏自己的心性,于未来世将得证辟支佛;那匹日藏大马,在未来世将会以最虔敬的心、最上妙的饮食来供养无量无数诸佛的功德,得以成就实证佛菩提的助道次法,然后作究竟佛,名号叫作善调如来、应供、正遍知。善男子!这个世间里,没有任何一种上妙的美味饮食是如来所不能得到。善男子!如来纵然食用草木、土块、瓦砾这些粗劣得难以下咽的东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还有呢,对于佛的功德,佛有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功德真的存在吗?祂真的有这样的功德吗?有这样的一个疑呢,他就不会去断三缚结了,所以这样的人对佛有疑,他当然不能解脱了。再来是对法有疑:佛法到底能不能实证呢?如果不能实证,那么佛就是一个没有证量的人;他认为佛没有证量,当然就把佛法当成思想来研究的。所以把佛法当思想来研究的人,他其实心里是没有三宝的;因为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何能于一念中见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因为念一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与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功德没有差别。这不思议的佛法里,完全相等没有分别,只是一个如。完全一样,是最正觉,而在这当中具备无量功德和辩才。为什么?因为悟了之后,说有说无都对。没悟的人说性有相空,他说性空相有;没悟的人说性空相有,他说性有相空,这是无量辩才。无量功德是因为得到解脱的自受用,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阿弥陀佛名号的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怎样的不可思议,不想别的事情。如此满足一天乃至满足十天,“系念不乱”,不是一心不乱。一直在想,没有离开过。这样系念思惟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无量寿佛会跟声闻、菩萨,前后围绕,到这个人眼前来。此段中,有八个字要注意:“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常常有人说:“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可是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时候你就能够成就果地无相念佛的功德,就是真正的念到法身佛,这个也是从清净进入真实的状态。再来第四,什么是「从真实中观照一切法的实相」。这个就是从当中进入实相;其实这是悟后起修,就是果地的体究念佛。也就是证悟以后,要转依真如的法性,悟后起修,才有办法从真入实,这也是一种体究念佛。在前面第三个阶段,从无入真的阶段,这也是体究念佛,这是在参禅的体究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是赞叹阿弥陀佛的!或者我们可以自己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大愿,自己写一首偈来赞叹阿弥陀佛,譬如我们赞叹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大愿王,慈悲愿力恩难量。眉间白毫光摄众,四十八愿度群萌。三根普被诸佛赞,广摄有情极乐国。八德池中九品生,阿惟越致安乐行。一切众生善根具,信愿行中决定成。吾今蒙佛亲接引,随佛修学早成佛。这也是赞叹阿弥陀佛,自己写的这个偈颂来赞叹阿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相拜佛既有礼佛的功德,本身又是精进修定的法门,当然是累积福德很好的方法。另外,发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行者若能发起真切的菩提心,亦可弥补福德之不足。(二)忆佛的念不应放在身体上的任何一个定点,否则就违反「无相」的原则。应该将忆佛的念收摄到觉知心中,觉知心无形无相,忆佛的念亦无形无相,所觉知的定境法尘无边无际,忆佛的念亦无边无际,如此容易成就三昧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生活中也因随时提起忆佛的念,使心不散乱、不攀缘;此时,可以边工作边念佛、边乘车边念佛、边走路边念佛、边骑车边念佛、边等人边念佛,无相念佛的功德受用,真的述说不尽。同时,发觉无相念佛使我们制心一处,无形中也帮助我们消除许多的性障,让我们的心地更柔软。当我们历缘对境时,就有能力细细观行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之无常变化,并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还有念佛的功德,这叫忆念思惟;念佛的相好,譬如观经讲的十三观;念佛的胜愿,譬如阿弥陀佛的四愿;还有念佛的净土庄严,譬如观想极乐佛土世界的依正庄严;念佛法身,这叫实相念佛;还有体究佛是什么?这叫体究念佛,也是念佛。这些法门的修行,可以大略举出来:从持名念佛开始,然后心念心听,心念心忆,无相念佛,体究念佛,系念思惟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无所缘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可以净化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管是口念也好,心忆也好,那么口念心忆怎么会去造作绮语?绮语意思就是说讲一些不庄重的话;那么妄语呢说是说谎;两舌是说这个挑拨离间,在两个人之间挑拨离间;恶口是什么?很简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有人不懂念佛法门的殊胜处,不懂其中的关键,自然更不知道无相念佛的功德胜妙,今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信位怎么圆满,然后圆满以后进入住位呢?就是前面最重要就是要圆满对三宝的信,也就是说信佛呢,就要相信佛陀所实证的这个佛的功德、果德,是没有办法超越的,祂是无上的。如果有人来跟你讲说,他的法是超越佛教的法,超越佛陀的法,那么你就要想,那这样的话是成佛了吗?这样的话它是佛法吗?成佛不是已经究竟圆满了吗?那为什么还有他的法是超越佛陀所证的法呢 | admin 2018-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