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传的对治世俗烦恼的事行法;但是,我们借着「事密」法召请鬼神来到法会中,然后转入三时系念的法会过程中,由证悟实相的菩萨,对召请来的一切鬼神,以及与会的大众们,开示解脱道的正理,使他们断三缚结;或者详细开示般若实相,也有可能使其中少数的护法 | admin 2020-06-08 |
|
不是有些**师(圣严法师)所说的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佛道,反而是对于成佛之道的见道内容无所知,对于成佛之道的修道内容无所知,由于对佛道之见道与修道的内容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故名所知障、智障。--------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无明有二:一者烦恼障一念无明—四住烦恼—见思惑也;二者所知障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修道上烦恼—尘 | admin 2020-06-08 |
|
(《正法念处经》卷28)佛陀对天界的众生都说了那么重的话,您认为那些盗佛法名相,忽悠佛门中善男信女的喇嘛,该如何说他们呢?又例如,心放逸于世间炫富的追求;有一本书,书名是《我就是这样的活佛》,大秀自己时尚的打扮,穿名牌、开跑车、玩乐器、上健身房等趣事,自鸣得意于超出一般人对活佛的刻板印象;这不但无助于解脱道的修行,只有更下堕,因为他耗损的,都是信众供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果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不过六地以前的菩萨们,都会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故意不断除它,以滋润未来世再度受生的种子,继续上求下化。--------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解脱果,还有一部份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什么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呢?也就是完全了知我见和我执全部断尽的内涵,这个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这就是声闻的无生智。梵行已立,所作已 | admin 2020-06-08 |
|
佛菩萨既然了知欲界的甘露的本质,当然也就不会鼓励大家去求甘露、吃甘露、修那些求降甘露的法门,更不会告诉你「求得甘露就是有佛法证量」,更不会告诉你「吃了甘露就能增长佛法的修行。」因为甘露是欲界天的饮食法。我们这么说,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你凭什么说甘露是欲界的法?」那我们就来说明一下;甘露,不管它是谁降下来给求甘露的人,请问:「这个东西是不是食物呢?」 | admin 2020-06-08 |
|
智慧无境界,无所得,乃是究竟了义之佛法。《生命实相之辨正》 | admin 2020-06-08 |
|
智慧无境界,无所得,乃是究竟了义之佛法。禅定则有境界,有所得,通外道法,须以般若慧为前导,乃能了生死,兹略分述如下:禅定之法皆有境界、有所依、有所住、有入出,境界分段故。前时入某境界、后时出某境界;前时依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前时住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生时依某境界、死时舍某境界而别依业力所生另一境界。皆是境界分段之出入依住,佛云:「意识者,境界分 | admin 2020-06-08 |
|
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的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的菩提,应该也就只有佛菩提这一种。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众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众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 | admin 2020-06-08 |
|
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 admin 2020-06-08 |
|
般若从字义的表相来解释,通常说它叫做智慧;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翻成智慧两字的话,也有问题啊!因为智慧有很多种啊!那你们佛法中讲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智慧呢?插花有插花的智慧,书法有书法的智慧,音乐有音乐的智慧,农穑有农穑的智慧,……种种世间法中都有种种的智慧啊!你说的智慧,讲的是什么智慧?因为佛法里面的般若,讲的是世间蕴处界万法的缘起性空, | admin 2020-06-08 |
|
信力的成就,是要从你过去无量世以来,对三宝的护持、对佛法所熏习培养起来的那些善根福德,才能够让你具足信力。《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这个前提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是三宝,佛法僧三宝的意义是哪里。那么就要知道说,原来佛不是二乘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他只是已经修了断除三界生死的烦恼而已,他还没有成佛,那阿罗汉的法就不是佛的法;所以,佛法本身就是能成佛的法,而不是能成阿罗汉的法。那么这第一个对佛的了知。同时要知道说,佛祂是经历了菩萨道十地的修道,最后才能够成就等觉位,最后成佛。那要成就的 | admin 2020-06-08 |
|
若有说言‘先不归依佛法僧宝,当知是人不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我先说‘善来比丘’,是竟未得归依三宝,而其戒律悉得具足。或有说言:‘若不具受则不得戒,八戒斋法亦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不具受不得戒’者,求有优婆塞,云何得戒?实是得戒,但不具足八戒斋法;若不具受,虽不名斋,可得名善。〗讲记佛说:若能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世间凡夫因为惭、愧这两个法,在世间人来讲,觉得很丢脸;可是在佛法来讲它是善法,因为无惭无愧乃是跟畜生相应的。譬如我们举《增一阿含经》卷九〈惭愧品〉有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以 | admin 2020-06-08 |
|
(《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有情,他出生的地方是佛法圣道不曾出现过,或虽曾出现过但无法弘传,不能长时存在,那这个有情之所以会出生到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他过去生造作的恶业,受出生于无有佛法之处的异熟果报。或者一个有情,他出生的地方虽然有佛陀的圣教出现与弘传,但是由于他过去生造作的恶业,导致他受异熟果报所得的五阴身却是眼盲、耳聋、瘖哑、痴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我慢最难理解,连佛学大辞典的编辑群都会弄错了,可见那些编辑者都是尚未证得解脱果的凡夫,那么初机学人跟随著那些佛学辞典的错误解释而修学佛法,又怎能确实的理解正法而向上修学呢?譬如《佛光大辞典》如此解释我慢:我慢乃七慢之根本慢。於五蕴假和合之身,执著我、我所,恃我而起慢。(到这里是依文解义的部分,并无错误,但是他们依自己的意思解释以后就错误了,下面 | admin 2020-06-08 |
|
报得是说,过去曾修过神通,这一世一出生却不具有神通力在,要等到修行佛法证悟般若后,往世所曾修习的神通才会自然现前。第三种是修得,是说过去世没有修过神通,出生后也没有神通力,然而在此世很努力地修行,最后能够证得神通。而神通的修得,主要是依禅定也就是静虑——寂静的思虑而得,并不一定要证悟般若。即使凡夫与外道还有鬼神,有了禅定的正修,进一步再作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如果今天你真的悟了,现在有个人误会佛法,落到离念灵知中,他反而来破斥你:你错了!你是大妄语,得要下地狱的!离念灵知才是真心,我才是真的开悟。那他就是慢过慢,已经不单是慢或过慢了。第四种才是我慢,又称为根本慢。因为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因为有我而生慢。小孩子常常这样,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孩子出生不久,看到别的小朋友,他就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