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谛听我正诵,佛法中戒藏,波罗提木叉,大众心谛信。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大众皆恭敬,至心听我诵。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无量光明,是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 | admin 2020-06-14 |
|
大师所授记当来佛下生彼号为慈氏如前后经说唯愿人中尊伽陀重分别彼神通威德我今乐欲闻佛告舍利子应至心谛听当来慈氏尊为汝广宣说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二百逾缮那为显轮王路赡部洲纵广有万逾缮那有情住其中在处皆充满国土咸富盛无罚无灾厄彼诸男女等皆由善业生地无诸棘刺唯生青软草履践随人足喻若睹罗绵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诸树生衣服众彩共庄严树高三俱舍花果常充实时彼国中人 | admin 2020-06-14 |
|
如来智眼,观察彼等有佛法体,结跏趺坐寂不动摇,于一切烦恼染污之中,如来法藏本无摇动,诸有趣见所不能染,是故我今作如是言:‘彼等一切如来,如我无异。’善男子!如是如来以佛智眼,见一切有情如来藏。善男子!譬如以天妙眼,见于如是恶色恶香诸莲花叶缠裹逼迫,是以天眼见彼花中,佛真实体结跏趺坐。既知是已,欲见如来,应须除去臭秽恶业,为令显于佛形相故。 | admin 2020-06-14 |
|
(四七)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八) | admin 2020-06-14 |
|
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dī),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观众生业缘品第三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 | admin 2020-06-14 |
|
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 | admin 2020-06-14 |
|
佛告清净慧菩萨言:善男子!应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慈悲喜舍、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一切佛法、一切种智善清净故如来清净。若于如是诸佛如来,以清净心种种供养:香花、璎珞、幡盖、敷具,布在佛前种种严饰;上妙香水澡浴尊仪,烧香普熏,运心法界;复以饮食、鼓乐、弦歌、赞咏如来不共功德,发殊胜愿,回向无上一切智海。所生功德无量无边,乃至菩提 | admin 2020-06-13 |
|
![]() |
此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的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陀如是开示之目的.实因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 | admin 2020-06-11 |
如来藏一乘中道般若实相法,是佛法之根本;佛弟子若不能于此法生信,所学二乘解脱道正法也将落于邪执邪见中,非唯取证无期,乃至不免被外道法所取代;于正法期终,进入像法期之初,马鸣菩萨为了要发起众人对大乘法之清净信,为了断诸众生之疑暗邪执,为了令佛种性能相续不断,因此造了《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于论中,以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众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一心 | admin 2020-06-10 |
|
世尊涅槃后一百一十八年,阿育王统领阎浮利地;阿育王自从信受佛法以后,于所统领之八万四千国广兴塔寺,佛法大兴。当时诸多外道逐渐失去供养利得,四处乞食往往难有所获,为饥渴所逼故,遂入于佛门中作沙门;虽然表相已经是佛法中之沙门,但却仍然以其原有之外道戒律与法义来教化人民,一切威仪进止完全不遵照世尊所规范──不依当时真正佛门比丘应当遵守的律仪而行。到了布萨 | admin 2020-06-10 |
|
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 | admin 2020-06-10 |
|
![]() |
html念佛法门【共82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59.html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2.html学佛视频讲座:宗通与说通【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1.html佛典故事【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9.html常见外道法--广论(一)【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 | 三摩地 2020-06-10 |
)其实佛法本来没有三乘道,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道里面方便分解出来,让众生起信之用的。因此一乘道才是究竟道,而一乘道是成佛之道——佛菩提道,不是解脱道。(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93。)正因为有佛菩提道圆满具足,所以可以称之为佛。诸佛因为解脱道的修证也已具足圆满,所以也可以称为阿罗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的不可思议佛法,都是不离、不脱、不异如来藏的,而这些不可思议佛法是超过恆河沙数而不可计算的,因为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是无量无边而无法计数的。如来藏有这样的不离、不脱、不异的不可思议佛法,所以又说祂是不空如来藏。(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303。)三乘菩提入道的第一步。不论是修学大乘法 | admin 2020-06-08 |
|
般若系诸经中,进一步显示此第八识空性之中道性;唯识系诸经进一步显示此第八识之究竟性、能生万法之性、无我之性、涅槃之性、成佛之性,如是方名真正佛法也。--------平实导师《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由如来藏所生的六根与六尘来出生能返观自己的意识心,然后由意识觉知心来证知如来藏的所在,来返观如来藏的不可思议 | admin 2020-06-08 |
|
在还没有证悟之前,你想了一想:也对啊!真的是无形无色!所以应该就是佛法所说的空性了。那么那位大法师跟你这么一印证,你就会相信了;如果相信了以后,去对别人说你已经开悟了,那就变成了大妄语了。所以说,真心的体性能生万有诸法,能生诸有之性(见闻知觉性是三界有之自性),但是真心的法相也是空无形色的;而见闻知觉性等妄心,则不能出生万法,只是缘于真心所出生的六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 | admin 2020-06-08 |
|
中国地区佛法弘传,以大乘佛教为主;大乘佛教乃是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之佛教,是故大乘佛教中,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之三乘比丘比丘尼,尚未见道者,具名凡夫僧。胜义僧则谓一切于大乘法中见道不退之人,不论其身为出家相抑在家相,亦不论其身为人身、天身、傍生身,俱名胜义僧。胜义僧又得名为菩萨僧,依菩萨藏法而见道故。若人受 | admin 2020-06-08 |
|
长寿天是指色界及无色界诸天的有情,虽然寿命长久,却喜好住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寂静境界中,甚至以之为涅盘,不求佛法,所以也称之为难。边地则是指郁单越洲,这里有情都有殊胜的乐报而没有种种的苦事,都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不识佛法,也不求出离,当然也是难以度化的。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虽然说也有盲聋瘖哑诸根不具的,不能见佛闻法的,也有世智辩聪,只知熏习真实心外的 | admin 2020-06-08 |
|
有的人是贪瞋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则是愚痴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是适合修学人乘的凡夫根性,有人则是适合修学天乘的凡夫根性,这些人都不适合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佛法。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佛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第二种人是愚痴无智而无法修学佛法的众生,再怎么教导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