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阅读或听闻来的只是佛法知识,不同于亲证,而佛法是要体验与亲证,才能产生证转的功德受用;也就是说,听闻之后必须以相应的定力作为基石,加以思惟整理,现前观察以及证实,才能产生智慧而加以运用。换句话说,所谓观行,就是在现象界中,将所闻熏的正知见实地去作观察,经过实地观察之后,确认了,因此而产生智慧,就叫作观行。但是观行之前,必须先闻熏正知见才能如法观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有错误的见解,认为居士修学、居士讲法那不是佛法,而不愿意听受,他就没有办法有这个因缘来受学第一义谛的法义了。将来这种通教的菩萨,即使他碰到了真正的大善知识,他也不愿意亲近修学,所以他就不能修学真正的佛法,他只能修学二乘法。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不能忍受真正的菩萨的摧邪显正。因为声闻法二乘人,不管是声闻、缘觉,他是急求涅槃;既然是急求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着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一个 | admin 2020-02-18 |
![]() |
同样地,如果我们一开始学佛时,接触到的是错误的佛法知见,就无法熏习到正确的佛法,往后即使每天跟着努力修学,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解脱功德,或者要断我见都不可能,更别说要亲证生命实相。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原因在于善知识所教导的内容;因为这位善知识不能如实理解佛所说法的内涵,或者以错误的外道知见当作佛法来教导我们,那么我们就会被误导,努力修学却得不到佛所讲的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简择善知识须注意六点:第一点,善知识没有性别之分,善知识只有大丈夫性,也就是菩萨性;世间法上色身所现男女相,在佛法的修证上,只要明心、见性,便可以离男女相,便能为众生宣说第一义谛法,这就是大丈夫性,因此大家选择善知识时,切记不可以着于男女相。第二点,善知识相貌没有美丑之分,美或丑是世间法才有的主观分别相,只要明心或见性便是庄严相,依止真心如来 | admin 2020-02-18 |
![]() |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离开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而于无相念佛安止下来;再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持续不断,如果中断则再令意识心生起无相念佛的念;或是观察 | admin 2020-02-18 |
![]() |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个就是说,我们只要张开眼睛看看周围,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谓修行的人)往往都会看到许多的样貌,比方说,有些人就是一辈子就专注于作善事,有些人甚至进了一个僧团之后,一辈子就在僧团里面担任一些职事,但这些职事却始终都跟佛法的义理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当然就是说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修行路。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我们 | admin 2020-02-18 |
![]() |
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的内容指的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第一类叫作契经,契经指的是以长行直说来宣说法教,它含摄了能贯穿连缀 | admin 2020-02-18 |
![]() |
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当你阅读经典的时候,阅读佛经的时候,你要怎么样让自己能够受到佛在经中的这些言说文字的摄受,而不会有所偏差呢? | admin 2020-02-18 |
![]() |
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既然学佛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的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的看法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密!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呢?我们简单的讲,就是说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密呢?就是到 | admin 2020-02-18 |
![]() |
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佛的知见。当然佛的知见,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而且还要去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这个摩尼宝珠在佛法上来讲,就是众生的第八识 | admin 2020-02-18 |
![]() |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说:佛法当中不是也说有一个本体吗?人家在说灵魂是本体,那有什么不对呢?那你们佛教说有一个本体,那这个本体不就是灵魂吗?这个和灵魂有什么差别呢?这个当然是有差别的。为什么一般的外道还有古时候的人会认为说有一个灵魂祂是常住不灭的?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外道他或有阴眼、或有天眼,但是因为没有断我见的缘故,所以没有办法辨别中阴身 | admin 2020-02-18 |
![]() |
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佛法既然这样重要,才不会被生盲者的大法师所误导,那我们应如何来简择分别谁才是我们学法应当依止的真正大善知识?我们要依下面佛陀的经论有几个层面来作探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知见,那就是名师不一定就是明师。意思说,有大名声、有广大道场徒众,为大众所追逐尊崇的法师,不是具有光明胜妙智能的真正大善知识。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所有此界佛法法教,三转法轮的经典都是佛亲说、亲自传授,后世众生才有珍贵的佛法法教可以修学、可以依止,乃至能够亲证。所以学法众生才尊称佛陀为唯一根本上师,尊称佛陀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佛的一代法教是要教导众生开示悟入众生各自身中的自性佛、自心如来,实证法界的实相心如来藏;如何会是这些生盲者的所谓的导师、大法师们,所要去悟入的一切法空、一切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天乘的修行。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 | admin 2020-02-18 |
![]() |
问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答明心与见性,在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hel | admin 2020-02-18 |
![]() |
这里面我们就分为几点来作说明:第一点就是说,首先佛法因为难以证明或亲证的关系,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导致于佛法道理难以被真正了解、了知。这主要是因为佛法非常深奥而非常广泛,因为佛法含摄三界六道,也含摄十方三世的道理,因此它非常难以观察。譬如说如果要观察三世因果,那就是他必须要能够观察此世跟前世的种种,将它们产生这个因果关连。这个当然就必须要有宿命通的能 | admin 2020-02-18 |
![]() |
若能接受这一个观念,您对于解脱道的实修,一定会有成绩,此世必定证果;假使不能接受这个正确的观念,却仍然不愿脱离佛法,那么劝您只担任佛教外护的工作就好了,此世单修人天善法就够了。因为若不能接受正确的道理,不接受解脱的真相,而想要修证阿含道,将来一定会唐捐其功而痛苦不堪的;最可怕的是可能会因此而毁谤正法,造下谤法的大恶业,未来无量世中受苦无量。聪明而想 | admin 2020-02-18 |
![]() |
善知识在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佛法是要透过观行、体验而亲证的,但因为我们都有隔阴之迷,不能接续了过去世曾经修学过的佛法,而我们现在离佛降生的年代又非常久远,无法亲承佛的教导,所以就必须透过再来菩萨,善知识的教导来接续佛道的修行,因此是否能值遇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多处开示了善知识的重要性,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你说禅坐是为了要成佛,那就是杀佛了;执意要在禅坐中成佛,这不是佛法的道理。当时的马祖似懂非懂,又问说:那么本识之心有成或坏吗?怀让回答:若以成、坏、聚、散来成佛道的话,这连见道都不是了。牛车是指我们的蕴处界身,而牛指的是能出生蕴处界的本识。车子不前进了,问题是在于拉车的牛,否则无论我们怎么打车子,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所以说,轮回的主体不是六识,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