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比如说,我们很精进的学佛,但是我们的同修或者是我们的长辈,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烦恼,甚至于有更大的反应,例如以离婚、自杀相逼等等,这时候我们还是要放慢脚步,不然的话,一定会造成对方更排斥佛法,不仅在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我们要度他们也会很困难。何况这些眷属,也是我们要广结善缘的对象,所以必须要去善观这些眷属的因缘。同样情形,也必须要善观环境的因缘,比如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天乘的修行。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有真心存在,也不能知道祂的种种体性的话,那么你学任何法,对于佛法、佛菩提道来讲都没有好处!那么到底什么是“本心”呢?我们再来看禅宗的祖师洞山悟本禅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云:“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也就是说:禅宗所说的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为什么会常寂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们说菩萨在修学的时候,当你越修学佛法的时候,对世间许多的事情会看得越透。除了说在理上面看得越透的时候,在事上面,也因为菩萨在修学的过程中,烦恼会一一的减轻乃至于消除;所以本来因为烦恼的减轻消除之后,本来定力----心的这个安定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增长,不容易受到外界的牵引左右,而生起了失落或是种种的烦恼 | admin 2020-02-20 |
![]() |
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离开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而于无相念佛安止下来;再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外,同时还有大功德。佛陀又说,能够布施给十一种对象,就叫作不可思议。因为这十一种人通常是大家都不愿意布施的对象。譬如第一种就是恶人,大家看了就讨厌,但是你愿意布施给他,那就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布施。第二种 | admin 2020-02-20 |
![]() |
譬如在佛法中亲证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譬如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经能够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那他就已经是功德田了。也就是说,始从获得暖、顶、忍、世第一法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这些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财物的布施可以使众生不虞匮乏,这时候就方便,就可以让他们可以在现场再听闻佛法的一些简单意旨,最后而有因缘可以在佛法中作三归依。所以这点是菩萨摩诃萨在世间上,必须要作的一个方便,并不是说钱财本身就是不好。所以透过这样的方便,这个是十方世界的菩萨,往往都是如此来行这个佛菩提道。所以菩萨应该广有福德,因为你广有福德的话,人家才会想说我学佛,这个未来生 | admin 2020-02-20 |
![]() |
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或 | admin 2020-02-20 |
![]() |
虽然当事者可能并不知道过去生他也是在菩萨行的一个行列之中,但是这一生既然已经亲近于佛法,就应该晓得说,我们应该继续来向佛法这个康庄大道迈进,乃至于成就佛果。所以应当相信自己能够摄受这些无量无边的众生,那如此一件小小的事情,我们就不需要把它扩大。因此当他人评论另外一个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离开现场,一个方式是说,就不要去说他所说的是对的、或是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你如果二六时里面,整个心全部都是系心在佛法上面,全部都是系心在参禅上面的时候,哪有什么犯戒不犯戒的事情呢?所以才会这么说;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在说戒不重要,所以不要误会了。所以这边禅师说何须屑屑于细行,他说受戒、持戒都是细行,不是大行,所以不想受戒,不想在戒法上用心。他们就直接去学禅,悟了以后再来补受戒法,甚至于也能够为人传戒。这就是说,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顺便说明一个与念佛求生净土有关的知见:就是当众生发愿要求生净土,并且在念佛法门上面开始实行了,那么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就会增大一分。增大一分要作什么呢?就是为你出生一朵莲花,而那一朵莲花的出生以及那个七宝池的扩大,并不是阿弥陀佛一个人所成就的,而是由祂以及那位发愿要往生之众生的如来藏来共同成就。所以一个人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心志不变并且也在念佛了,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外,同时还有大功德。佛陀又说,能够布施给十一种对象,就叫作不可思议。因为这十一种人通常是大家都不愿意布施的对象。譬如恶人,大家看了就讨厌,但是你愿意布施给他,那就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布施。第二种人是毁戒者 | admin 2020-02-20 |
![]() |
因此摄护诸根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外面的境界不要影响到修行者,而能住于自己内心的境界中,包括修学佛法所证得的自心内境,或住于自己与定相应的境界中。在《虚空藏菩萨经》卷1中有开示:【众生诸贪诤,皆因诸根起,若能摄诸根,疾得于解脱。】因为透过六根摄取六尘,而产生内心对于境界的攀缘,通常会引生烦恼心所法的现起,使得内心不寂静;同时因为六尘之变化不止,使得诸心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一个习惯在佛法中来讲,我们用两个字熏习来称呼它。熏习当然是先要有一个能够受熏持种的如来藏,依于七转识----特别是依于能够修戒定慧的意识,来成就我们的染污心种慢慢地被汰换成清净的心种;这样的修行就是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行,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业,让我们身口意业落谢成为的种子,能够让如来藏中的烦恼业障这些种子能够逐渐的清净。若修善时,就是等于除了刚刚的欲施 | admin 2020-02-20 |
![]() |
……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心中,如来能说一切法。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以至诚心,精勤地供养应身佛、供养佛舍利、供养佛的形像以及佛的塔庙。接着佛又开示说:如果能够这样以至诚心来供养佛法僧三宝,如 | admin 2020-02-20 |
![]() |
佛法的修行,是以实证生命实相的佛菩提智能为主轴,同时显示实证解脱生死的功德,但要实证佛法智慧之前,必须要有次法的福德作为辅助的资粮,且必须要修集一定的福德为先,所以次法就是实证佛法智慧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菩萨修行的法门当中,以四摄六度来看,布施这个法,无论在摄受众生的方便善巧,或者修学能度过生死到彼岸的法门,都是最先要去实践布施这件事。次法的施论、 | admin 2020-02-20 |
![]() |
既然都说菩萨由大悲心生,那佛也应该慈悲我们这些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的这些有情啊!祂为什么要我们这么辛苦的修学佛法,乃至看到我们堕落于三恶道,而没有办法立刻加以拯济呢?因为真正的修行还是必须要自力、他力两种力,佛只能帮助我们指示出来正确的法门、正确的修行方法,只有在我们起心意乐要修行的情况下,才能够帮我们来铺设这一个三乘菩提的道路,可是走还是要靠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的慧力,就是要具有正确的佛法知见,譬如真心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根本,本身离见闻觉知等等,如是建立了佛法的正知见以后,未来才有机会证悟。所谓的福德,就是多生多劫以来,努力为众生无怨无悔的付出所培植的福德,以及护持正法、摧邪显正等所培植的福德等等。于上面所说的三资粮具足圆满以后,未来就有因缘遇到真善知识,而于座下修学参禅的正知见,真善知识也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集)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