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种误会灵魂为常住不坏心的错误说法,完全迥异佛说,不是佛法正义,佛法所说是由如来藏舍身而死。某些教派的邪见很多,有时又妄说明点就是根本识阿赖耶,死时由明点聚于一处,然后由某一处出离色身,这些都是邪见,不是佛法。佛法所说死亡时的舍身者,是那去后来先作主公的本心如来藏,而不是中阴身灵魂。《大圆满三自解脱论》谬言:【濒死时,以地融于水故觉身重而无力,与 | admin 2020-02-21 |
![]() |
而我们要继续来发愿:让其他广大无边的众生,都能够从佛法中得利。------《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25集精进波罗蜜(下)>正益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在佛法中,真正的修行人却大部分是不畏惧死亡的。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 | admin 2020-02-21 |
![]() |
意思是说,若只是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而不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进一步接受真正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内涵,然后接受了,再如法的修学,在心地上修真正的苦行,才是真正的离垢法,否则与真正的佛法还是无缘的。而菩萨不但要修这样的苦行,却又示现另外一种相貌,怎么说呢?菩萨不能像声闻人一样只管自己的了脱生死,他于众生仍旧沉溺在生死苦海这件事情,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的;所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来介绍业是怎么来的呢?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地埋怨自己,老是说自己的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讲法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呢,但是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有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有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了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 | admin 2020-02-21 |
![]() |
对这些世间法贪著,在佛法上,我们说这叫作我所执,对我所的执著。譬如,有些人买了贵重的东西,本来应该要正常使用,才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价值,可是他却舍不得拿来用,宁可摆在那边当装饰品;自己不用,也不让其他人使用。也有些人把银行的存款数字,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每天在数字上斤斤计较!像这样的人,都是我所的执著很重的人,贪著身外之物。可是这些东西能保有多久呢 | admin 2020-02-21 |
![]() |
在佛法中说到:凡有出生就一定会有死亡,有生就必定会有后面的老死。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个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包括我们自己也已经像这个样子,经历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也就是,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我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天。所以,丧葬的事情,是任何一个众生都避免不了的。如果我们不是进入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对于佛法的领受内涵会随着修证层次而有差异,这是一直要到佛地才能究竟的,所以在圣教中有开示说:如果有人自言尽知佛法或者出诸经中相违过失,这些人都是属于不净说法者,将来果报就值得担忧了,因此这也是我们需要特别留意之处。------《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29集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这种别离的痛苦,在佛法里面就是爱别离苦,是八苦之一;是说心爱的人、事、物与我们离开而引生的苦。在佛法里,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其中苦圣谛就是在讲众生种种的苦,可以归纳为常见的八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众生的苦不外乎可以归纳为这八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苦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故事中的这一对父母,就 | admin 2020-02-21 |
![]() |
换句话说,必须认清楚识阴的全部内容,了知识阴六识所有的自性,特别是要知道意识的全部变相境界,才不会坠入意识心的变相境界中,误将意识心排除在识阴之外,才不会严重误会识阴,严重误会三乘佛法以后,反而诬蔑真善知识是邪魔外道。除了认知六识是有生之法,是二法为缘而出生的生灭法,还得要确认六识心的无常性,其相应一法的无常性,所以《杂阿含经》卷8有云:【云何一切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要能够有这样的智慧,首先就要能够知道什么是常住的法;有了常住的法,而且能够真正认识到佛法僧都有这个常住的法,那这样就能够知足,因为这个时候修学佛法所要获得的目标就很清楚了。那个时候所要获得的是常住的法,而这个常住的法本来就存在,本来就常住,所以一定可以如意,因为一定可以如你的意想那样获得它。那对于无常变异的、世间的法呢?你就不会去想要永远获得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世间人就是对于经常变异的世间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世间人对于佛法的认知就产生了错误了。所以我们说,佛法跟世间法有没有矛盾?事实上它本质上是没有丝毫的矛盾。而且,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这个法界的运作的规则它就是如此,而且这个规则就是因为有如来藏祂的法性所使然的。那会产生问题就是:众生所认知的无常的法,众生总是喜爱它,而且希望它能够永远的存在,因为这 | admin 2020-02-21 |
![]() |
当然这些部分,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讲,看起来我们许多的人似乎都是为了这些感受而活着;当然对于许多世间的人来讲,我们说当大家面对世间的困苦的时候,没有接触到佛法,不知道有更深更高更广更美妙的境界的时候,把这些片刻的这些感受当作是生活人生的整个目的,那当然也是无可厚非。不过既然我们要谈的话,我们上次跟大家说,我们跟大家谈的五蕴之中的一个受蕴,我们就直接要跟 | admin 2020-02-21 |
![]() |
对这些世间法贪着,在佛法上,我们说这叫作我所执,对我所的执着。譬如,有些人买了贵重的东西,本来应该要正常使用,才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价值,可是他却舍不得拿来用,宁可摆在那边当装饰品;自己不用,也不让其他人使用。也有些人把银行的存款数字,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每天在数字上斤斤计较!像这样的人,都是我所的执着很重的人,贪着身外之物。可是这些东西能保有多久呢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一天,他逃离家乡之后,意兴阑珊地走在舍卫城中,正好遇见了佛陀;佛陀问他为什么这么愁眉不展,弟弟向佛陀禀白之后,佛陀就为弟弟开示佛法。弟弟接受佛陀的开示以后,顿时就解开了他的疑惑,而且也发愿要追随佛陀来出家修行,并随侍在佛陀的身边,以报答佛陀的恩典;佛陀也慈悲地答应了弟弟的请求,并称这一位出家的比丘为优婆斯,就称他为优婆斯比丘。优婆斯出家以后发大精 | admin 2020-02-21 |
![]() |
她作了这样子的一个决定之后,莲华女她自己一个人,有一天她就离开了这一个城堡,这一个国家,然后自己一个人就单独一步一步地走到佛陀所住的灵鹫山当中,准备要到灵鹫山佛陀的住所,向佛陀来请求出家修学佛法。她这样一步一步一步地走着、走到了中间有一个地方休息,在这休息的地方,她听到了哗啦哗啦的泉水流着、流到了一个池塘当中,然后这个泉水非常非常的干净,在这池塘里 | admin 2020-02-21 |
![]() |
而行苦就比较微细了,譬如人出生了,小的时候好希望赶快长大,后来进学校读书学习世间法,乃至长大以后为了探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开始接触佛法,每个过程都觉得很快乐!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快乐很好啊!为什么说它也是苦呢?因为快乐也是心行的一种,最后仍然会消失,所以叫作行苦;再怎么快乐终究都会过去,因为一直在进行而不可能是常,一切都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是苦 | admin 2020-02-21 |
![]() |
那近年来这种观念,当然由于一般的社会大众对于佛法知见的提升,越来越提升了,大家也知道像那样子逃避的方式并不是佛教的精神;实际上,从佛教各个团体积极地在社会上行善的这些事迹来看,其实佛教是非常的、非常的积极,并且不会逃避责任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大家不再认为信佛就好像是要遁入空门这样逃避责任,可是仍然有许多人会觉得,学佛以后学的就是要如何看破、如何 | admin 2020-02-21 |
![]() |
那她此生的故事缘起到底是怎样呢?她最后说(因为如来告诉她或是她自己也能够晓悟,因为她自己修学佛法以后有神通也可以知道),过去生她因为嫉妒,嫉妒谁呢?嫉妒小妾,因为她没有办法生小孩。所以,小妾有一个孩子,然后她就暗中把这小孩害死。她用一根针来针对这小孩,把它刺进去头里,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那根针没入到这小孩的顶门里面,所以也没有人知道到底这小孩发生了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先把二乘声闻法的见道—断我见,去弄清楚、去现观能取以及所取都是虚妄的。这时候发菩提愿,去求明心与见性,这样的一个功德力,是为了整体佛教,为了全体众生而去求见道,因为如果能够明心、见性,渐渐就能够发起道种智,在护持正法的时候,就不会为人所破坏。所以明心与见性,是为了整体佛教界、是为了众生而考虑;断我见的这个部分,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