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 admin

2020-06-08

  四念处观,本是南传佛法解脱道中极为重要的行门,是确实可以因此修得解脱果及发起禅定的好行门;可惜的是如今已经没有人实证之后加以发扬起来,导致学者虽多而无一实证者,乃至初果、初禅都不可得。然而佛陀说:这种行门,努力修学七年,必得四果、下至初果;甚至说,七月精修下至七日精修,也可以实证初果乃至三果;甚至于一日一夜、一夜一日的精修,下至分分秒秒、时时刻刻不 admin

2020-06-08

  去了以后,也许他引经据典为你说了一些佛法;也许他还没有通达,而你听了以后却通达了,那可不一定。这不就得利了吗!所以念僧还是有益啊!你如果好几年没去了,突然想到去那边住个三、五晚,听听师父开示,也许正好这几年他悟了,他向你开示一番道理,那你不就得益了吗?所以念凡夫僧也有利益。念胜义僧更有利益,都是有利益的。所以,念三宝可以让你得智慧,就算是那个师父没 admin

2020-06-08

  到十行位时,会看见自己的七识心王都如阳焰一般闪炽不停,并无实质,由此而降伏了我执;十回向位时,看见过去无量世的自己努力实行菩萨道,都是如同在梦中一般,反观到这一世的自己在行菩萨道时也都是在梦中而行,这时如梦观具足成就而没有罣碍了,心中只剩下一个罣碍:真实佛法的弘传会不会在人间断灭?所以他心中只会这样想:众生会不会误谤正法而下地狱?众生会不会破坏正法 admin

2020-06-08

  到了下辈子,遇到了佛法时又会努力精进个几年,然后又会退失了,这就是信不退的修行还没有完成的学人。凡夫位的信不退是:不会很精进修行,每周去寺院一趟听听经,回来就把它忘了,继续过着世俗生活,不会想要在平常生活中修行,只是喜欢继续听经而不会停止,这是凡夫位的信不退。有人是努力修行而把六度万行确实加以实行,可是实行的过程中,由于证与不证而有差别;在般若的亲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大乘的解脱有四种涅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共二乘的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无住处涅盘。这是大乘所修证的四种涅盘解脱。从初地开始能够证得慧解脱的有余涅盘而不证,因为菩萨七住明心破初参,破初参明心时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转,这就是别教的七住菩萨。这个七住菩萨证得真如时,他就懂得什么是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因为他亲眼看见自 admin

2020-06-08

  佛地的解脱色,其实并不是在大乘法中才说的,其实是在原始佛法阿含部的经典里面早就讲过了。在《杂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二里面,有这么一段经文说:虚空色(佛地的自性法身)是佛,非色是二乘(二乘以灭除五阴色身而入涅槃作为解脱);解脱色(庄严圆满报身)是佛,非色是二乘;……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离见 admin

2020-06-08

  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我们跟佛是一样的。当我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将来也可以成佛,这样就叫作名字即佛。又譬如外面那些不学佛的人,他们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自己身中也有真如佛性;但是从证道者的立场来看,他们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未来也可以 admin

2020-06-08

  诸位来到这里,我看你们的真如佛性,了然清楚;我们看那些俗人们,连听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他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在理上也是佛——是因地的佛,也有这个理体,所以叫做「理即佛」。《大乘无我观》理即佛者:涅盘即生死,菩提即烦恼。谓众生身中本有涅盘法性---如来藏不生不灭,而众生不知;众生身中自有本觉,离见闻觉知,本性清净,而众生不知;烦恼客尘染 admin

2020-06-08

  然后你把这个加行位,也就是我们所教的正知见都熏习了解了,你可以去证实我们这个世间法上及佛法上所讲的一切「名」——我们的显境名言、表意名言——都是虚妄,包括今天我所讲的这些名言的义理和意思也是虚妄;再去证验我们的自性——也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处处作主的心——这个自性也是虚妄;然后再从名、义、自性这三个法里面, admin

2020-06-08

  因为你的执着性已经消除掉很多了,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异生性永伏了,发起圣性及道性,就可以准备入初地、就必须以初地的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为主修了。《大乘无我观》见道后,如果明心见性末彻底,还要继续参究,一直到彻底而进入通达地,通达之后就进入修道位。所以见道者不一定完全通达,见道后深入整理思惟,彻底了然分明,才算是进入修道位 admin

2020-06-08

  如果有人坚持明心的菩萨不会退失,表示他对佛法认知非常浅薄与无知,也不懂得佛法。同样的道理,见性也是一样。见性是用父母所生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这样的见性所行的境界是在明心之上,所以不是明心菩萨所能了知的境界。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 admin

2020-06-08

  因为你的执着性已经消除掉很多了,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异生性永伏了,发起圣性及道性,就可以准备入初地、就必须以初地的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为主修了。换句话说:以触证领受如来藏为基础,以眼见佛性为基础,去熏习法无我,可以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如幻观为基础,去观察能觉知能作主的我,以及相应的各种心所有法悉皆如幻,可以成就阳焰 admin

2020-06-08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admin

2020-06-08

  佛法中障的种类分为许多种:如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报障等等种种的分类,不脱于烦恼障和所知障所引发的其他障。烦恼、所知二障是生死相续中,阿赖耶识业种流注最主要的助缘。而大乘法道的所知障障菩萨道,不障二乘解脱;烦恼障障二乘解脱亦障菩萨;再者有烦恼障必有所知障。再接下来,我们再来渐次的讨论,什么是烦恼障呢?不论是善事、恶事、喜欢的事、讨厌的事都是烦恼。也 admin

2020-06-08

  第三邪见,总括来说,就是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颠倒妄见都可说为邪见;其中拨无因果,认为造恶不会有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善报,使人不修善道,这是佛法中最偏邪的错误见解。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法能不能通过理则乃至经典圣教的考验,纵使别人的说法是合理有根据的,他也不管,都一概加以贬抑,认为自己的看法永远是胜过别人的 admin

2020-06-08

  对这些世间法贪著,在佛法上,我们说这叫作我所执,对我所的执著。譬如,有些人买了贵重的东西,本来应该要正常使用,才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价值,可是他却舍不得拿来用,宁可摆在那边当装饰品;自己不用,也不让其他人使用。也有些人把银行的存款数字,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每天在数字上斤斤计较!像这样的人,都是我所的执著很重的人,贪著身外之物。可是这些东西能保有多久呢 admin

2020-06-08

  可是南老师怎么说无想定的呢?他在《如何修证佛法》书里面的第一章、第一节就说:打坐修到没有语言妄想了,就是证得无想定。可是这个其实只能称为欲界定,并且欲界定还有善根发的内涵,他也还没体验过。欲界定的善根发,有个持身法;它会把你色身持住,让你不摇动,你不必用任何力气,坐着它就不动了。这个持身法第一次发起时,你会感觉到色身就像有一层薄膜护持着不动;譬如说 admin

2020-06-08

  可是众生长夜无明,他们不能了解什么叫做众生相,所以我们应当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是轮回的根本,他们了解以后才能离开众生相。可是你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离开众生相,在诸家大师都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都在引导众生落入众生相中的时候,都不肯改变我见邪说的时候,你还能当滥好人吗?当不了的!除非你不想救护众生离开众 admin

2020-06-08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