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实际上净土法门并不只是这样,我们也常说:佛法上的一切修行法门,都要汇归于禅与定,而一切佛法法门修行的结果,都要汇归于净土。所以净土这个法门并不是只有持名念佛而已,但以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为主要的代表。--------净土略说 admin

2020-06-08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 admin

2020-06-08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业障通常指的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的种种业行熏习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的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但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 admin

2020-06-08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机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初始学佛的时候,处处产生障碍,这就是业障。而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 admin

2020-06-08

  当你看见众生这么愚痴,你想要度他们超越劫浊,就告诉他们佛法的真实道理,他们就可以度过劫浊了。五浊的第二浊就是见浊,见浊是从妄见、恶见出生的。恶见又分为五利使,这五利使中最根本的一个结使就是我见、身见,把苦乐舍受当中一直存在而与苦乐舍受相应的觉知心,认定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这就是恶见五利使中的我见、身见。把觉知心自己当作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借着觉知心 admin

2020-06-08

  佛法中亦有诸戒不同,因于众生根性差别及修道过程有异而有差别。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八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 admin

2020-06-08

  四、如果情少想多,但是有善愿善心护持佛法的人,或护持持戒的人,或护持持正咒的人(不含藏密自创的咒语),或护持实证禅定的人,往生后都是如来座下的护法神。五、情想参半,不飞升也不下堕,则生于人间;假若想多而光明,则来世生为聪明的人;若是情多则幽暗,则来世生为暗钝的人。六、情多想少,则堕旁生道;p.97严重的会成为披毛而横身四足行走的旁生,较轻微的会成为有翅 admin

2020-06-08

  四、如果情少想多,但是有善愿善心护持佛法的人,或护持持戒的人,或护持持正咒的人(不含藏密自创的咒语),或护持实证禅定的人,往生后都是如来座下的护法神。五、情想参半,不飞升也不下堕,则生于人间;假若想多而光明,则来世生为聪明的人;若是情多则幽暗,则来世生为暗钝的人。六、情多想少,则堕旁生道;p.97严重的会成为披毛而横身四足行走的旁生,较轻微的会成为有翅 admin

2020-06-08

  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的怨责自己,老是说自己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讲法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但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的,也有今世的 admin

2020-06-08

  所谓“法”,梵文叫作达磨(Dharma),“法”这个字,在佛法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像佛法这个词本身就有个法字。这个法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法有任持自体的意思,也就是说,某种法有它固定的体性、特质,而和其他的法不同。譬如说地、水、火、风这四大,各有各的体性相用;另外像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等五趣六道,也都有各自的体相,让人一听到就 admin

2020-06-08

  八识(百度词条)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 admin

2020-06-08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一句话说:菩萨应从五明中求。五明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声明指的是语言文字上的通达;工巧明指的是种种技艺乃至历算上的晓了;医方明说的是医术、药典上的精通;因明说的是能于事理推演归纳上的正偏,无所误谬。这四个法是共于一般世间法的范畴,所以菩萨当然也应该随分修学。此外菩萨想要进一步更能自在,更有功德而能够广益有 admin

2020-06-08

  这个经文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法会中没来生此间,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无量无数大劫,于深法义能随觉了。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从他方界所事诸佛法会中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已多亲近诸佛世尊,曾问此中甚深法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见若闻,便作是念:‘我今见佛,闻佛所说。’由此因缘,若闻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属 admin

2020-06-08

  譬如往世的五阴造了人天善业,应该往生欲界天受报;可是因为你发了愿,愿意留在人间继续修学佛法、利乐众生,所以不受天报,过去行五戒十善所应得的欲界天身的果报,时节因缘就不成熟,所以报器的欲界天身因这个因缘就不成熟、不具足,往世的天业就不受报。所以业缘纵使成熟了,来世想要受报也得要待时与待器。好,那么这个业呢,再讲得详细一点,它会成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我 admin

2020-06-08

  他布施的对象是破坏佛法,是毁谤大乘,是毁谤三宝,是以邪法误导众生的,结果,未来世不但不能得到庄严的果报,反而是成就了不善共业的果报,进向不可爱的三涂。因此我们在行六度的时候,身口意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用智慧去观察,注意戒行,以福德和智慧共行,才能够有清净的庄严。所以诸佛的庄严都是清净的,诸佛从不会以不清净的行为来庄严佛菩提道。第二个是果报清净。诸佛在 admin

2020-06-08

  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 admin

2020-06-08

  第八种就是分别智,指的就是要善于分别世间法、出世间法、有生死过失的染污法、没有生死过失的清白法、何者是能灭如来正法的相似像法、何者是能住持如来正法的真实佛法,等分别诸法的智慧。而分别智非常重要,因为既然是出家的弟子,出家的弟子就是三宝之一,僧宝在世间,一般人认为就是住持正法者,所以说他应该要善于分别说什么是世间法。譬如说禅定,禅定就属于世间法,因为 admin

2020-06-08

  说通就是启发佛法中的童蒙,也就是对佛法都没有正知见的人,为他们说法,为他们建立佛法的正知见,犹如白色的布一样,可以随意染成各种颜色,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未来成佛之准备;宗通乃是为真正的修行而说,为他们说第一义谛明心见性的法,为他们说建立第一义谛明心见性所需具备的次法,使得他们未来能够圆满具足证悟的因缘,乃至于证悟后次第修学,般若智慧日日增上, admin

2020-06-08

  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法门?所谓法,梵文叫作达磨(Dharma),法这个字,在佛法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像佛法这个词本身就有个法字。这个法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法有任持自体的意思,也就是说,某种法有它固定的体性、特质,而和其他的法不同。譬如说地、水、火、风这四大,各有各的体性相用;另外像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等五趣六道,也都有各自的体相,让人一听到就能够了别他们彼此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