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着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 admin

2018-07-21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admin

2018-07-21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禅宗的开悟明心——亲证如来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人能够真正的进入佛教的内门当中,来修学佛法。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们才会说:“凡事莫如求悟急,凡事莫如见道急。”佛菩提道的修证,开始于六度万行的熏习,也就是必须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以修集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然后再经过四加行的断我见,双证能取所 admin

2018-07-21

中国佛教主要表现为大乘形态,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内容在于菩萨道的实践。对此,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这就 admin

2018-07-21

」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真实故事--毕陵尚慢。他并不是故意起慢,只是往昔多世累积的慢习尚未消除,所以名为习气。大阿罗汉尚且还有这种染污末那,何况是初学佛者?为什么第七识末那的这种染污习气会存在很久呢?这是因为末那是遍缘一切法的。因为他是遍缘一切法的缘故,所以当你睡着无梦、意识断灭时,他还是藉五尘上的法产而遍缘一切法的;当五尘上的法尘有了剧烈的变动时,祂 admin

2018-07-21

有这种见解的人,他是从来都不看经典的;不去探讨说:这个经典里面到底在说什么?那也不探讨说:佛到底来人间是为了干什么?他也不去想说:如果学佛就只是行善而已,那么行善的基督教为什么不是佛教?如果这样子的话,佛教跟基督教也没有什么差别,行善的人很多,也不必去信宗教,因为行善就是学佛,造做善事就是学佛!那佛来人间到底要干什么?有这样的一个见解的人,他虽然自 admin

2018-07-21

有人可能会问说:佛教不是有谈“五乘”吗?为什么只谈“三乘菩提”呢?没有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里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 admin

2018-07-21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十信位概说一|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修学) 三摩地

2018-07-21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大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如第五集中所说,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我们知道,就如同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强调的,佛教非常强调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既然是智信,就是要求大家要听闻道理之后要如理作意,要仔细的思择整理,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所得。所以就这个方面来看,佛教非常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慧心,要发起慧心。就算我们平常不习惯听这些道理,哪怕我们勉强自己听一时一刻的道理,都算是一个进步,这个是慧心。慧心其实也是我们刚讲慧 三摩地

2018-07-21

证信就是说你证信,你可以利益自己,可是菩萨不是只有这样啊!佛教导我们的菩萨道是这样:可以自利利他,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觉行。所以我们不只是要有证信,我们还要进到下一个阶段,来学佛菩萨一样要有智信,因为智慧而相信,这个智慧是说:你有这个智慧可以利益跟你有缘的人。佛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但所有的众生都跟佛有缘,只要你发愿跟佛结缘,都是有缘;我们每一个人未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随着对三宝,对因果,以及对佛道的正确认识,信心会不断地增长,所以会逐渐产生要持续不断地在佛教上修行的精进心。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第四信位是要成就出世间法的 三摩地

2018-07-21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大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佛法僧三宝发起了 三摩地

2018-07-21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位的修学,主要是要能够具足对大乘佛法以及佛教三宝的信心。那么十信位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才能够开始修学呢?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 三摩地

2018-07-21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大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如第五集中所说,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在佛教里面,本来就很清楚确实是有太阳神,可是太阳神绝对不会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绝对不会是日天子。因为日天子他还是三界六道里面,还没有完全究竟解脱的一个神只。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欲界天里面的一个神只,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位的修学,主要是要能够具足对大乘佛法以及佛教三宝的信心。那么十信位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才能够开始修学呢?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的清楚界定的。在佛教讲教理的时候,要求的是正信。这个正信的部分,不是愚信,不是迷信,也不是盲信!这个部分讲的是智信!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家要有智慧,要如理作意的思惟之后,把听闻来的教理成为自己的见解,这个就是所谓的要有智慧的成分在里面。可是另外一方面呢,我们也要求大家听闻教法的时候,要没有慢心!因为没有慢心,你才能够至心的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我们继续谈世间凡夫如何能进入到佛法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